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11 02:23:40瀏覽2810|回應0|推薦0 | |
台灣的健康保健食品通路之中有一個在業內人士稱之為「會場」的行銷方式,由來時間已久,也一直佔據著每年市場份額一定的比率,尤其從20年前發展至今,已有為數超過1000個會場營業單位一直在台灣市場以類似的方式經營。他們通常以三至五個人為一組,到一個以方圓直徑 其實深究會場的經營還可以區分作為三種形式,最早出現的是以傳統廟會趕集,人潮聚集時做三至五天短期經營的「外場」,他們比較像逐水草而居的吉普賽人,用小貨車或九人座汽車載著板凳和販賣的商品,那兒有人潮聚集就去哪裡,那兒有生意就在那裡做,生意差了就換地方,這是以台中、彰化地區的公司作為大本營;後來在15年前左右由日本人引入了另一種經營方式,他們在做了市場調查之後,選定具有消費潛力及足夠消費人群的城市週邊社區,租下可以容納150至300人的場地,作定點及為期3-6個月的經營,利用贈品及近乎成本的限量特販商品,吸引居民到佈置完整、空調齊全的室內營業點作漸進式的業務經營,由於早期最為知名的商品是甲殼質Chitosan,加上去參加現場活動就可以領取贈品,所以一般民眾常以台語「去就送」來稱呼商品及這樣的營業方式,其實這就是現今會場經營方式的主力「室內場」或稱「內場」;隨著產品型式的更新及銷售行為的需要,從五到六年前出現另一種專門販售所謂「電位治療器」的會場,它的營業面積較小,約僅容納10-20人,商品也單純到只賣一種特定的醫療保健器材,藉著讓消費者免費使用與對身體保健知識的講解,讓消費者體驗器材的功效,最後利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讓消費者將10餘萬的器材買回家使用,這稱之為「體驗會場」,這是會場行銷的第三種型式。 健康保健食品在「外場」的營運中,一直是主力商品,尤其早期的大蒜精、花粉幾乎都從這個管道中流到中老年人手中,後來「內場」型式興起之後,甲殼質、深海鮫魚油、蜂王乳、蜂膠又成為了持久不墬的商品,1999年開始葡萄糖氨取代甲殼質成為銷售主流,近年來巴西磨菇與納豆激酶逐漸成為熱門新寵。如果單以健康保健食品市場來看會場的經營運作,由於近幾年來台灣島內經濟消退,會場的營業額自2002年起即有逐漸消退的現象、原來在業內評估當中,會場所販售的健康保健食品一年約有近80億台幣的營業額,逐年下降的原因有因為外在的經濟衰退因素之外,消費者的選擇意識抬頭,營業方式及主力商品的未能推陳出新也是讓消費者卻步,業績消退的主要原因,這從幾家龍頭企業的業績下滑及將主力業務轉移至港澳及東南亞可以清楚的發現。粗估2006年的營業額不超過60億台幣,2007年1-6月的營業額應該也在25-30億台幣上下。 從營業額的衰退中,可能各位會以為會場這項行銷方式會逐漸從台灣中消失,根據個人長期的觀察及多年親自參與會場行銷規劃與教育的經驗看來,會場這種型態絕對不會從台灣消失,只是它會變的正常化,也就是只有認真經營的公司可以繼續的生存、只有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的公司可以生存、只有懂得運用客戶資料及注重售後服務的公司可以生存,為什麼我們可以如此肯定,以下就用幾點為各位總結會場行銷的特質並做說明: 一、 會場每天針對200-400以上的居民作1-2小時的教育宣導,是最直接深入社區,面對中老年人的行銷方式。 二、 會場以「先賣觀念再賣產品」的教育行銷策略進行各種業務活動,是中老年人獲取健康保健知識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 三、 會場主辦卡拉OK歌唱比賽、摸彩、旅遊參觀等各種活動提供中老年人展現自我及和陌生朋友相見、聚會和交誼的機會。 四、 運用「免費贈品可以拿」的心理,讓陌生的中老年人願意坐著聽你講,講的對,講的好就會有很多人信。 五、 運用「限量商品特價」的手法讓中老年人的購買慾望提升,這一次沒買到,下依次要早點搶,免得買不到。 六、 會場的服務人員為中老會員服務所建立的信賴感和親切感,讓這些會員願意主動幫服務人員爭取業績表現。 七、 運用「累積點數換精美贈品」的促銷手法,及「買半年份做保養」的宣傳方式提高每一個主力商品的銷售數量。 當然會場的經營絕對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因為會場的經營主要並不只是商品,最重要的是經營人心與感情,這需要全體參與社員的齊心協力及店長的經營能力,隨著消費者的知識及經驗提昇,促銷手法的由新變舊,魅力不在,有志經營會場行銷的人士應該更有企業化經營的頭腦及永續經營的決心,才能在這塊一般通路達不到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