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8/10 00:00:00瀏覽2347|回應0|推薦44 | |
疫情期間獨自在台北,雖然有相當多的外賣及外送餐點可選擇。住處大樓於入口處左右各安排一張桌面放置送來的餐盒,除了方便住戶取餐也避免送餐人員直接入內。但我卻不想網路點餐,通常,外面煮食可能使用調味料及油過量,吃過常有口乾舌燥之感。同時,整天待在家中,使用眼睛過長,自己料理餐食,便有事情可忙。眼睛累了,就停下來,或洗洗菜,或準備食材,免去老盯著網路看。權衡之下,決定自己來做飯。
大體來說,我的早餐沒有太大的改變,在家是鮮奶添加麥片及即溶咖啡微波,烤土司夾起司或是貝果抹奶油,吃一顆蛋。於台北稍做了些改變,買一大罐奶粉沖泡,省得經常進出超市買鮮奶,抹醬改為方便買到的鮪魚罐頭吐司抹醬,也吃一顆蛋。煮蛋的方法很簡單,將蛋放在沾濕的衛生紙上,擺入電鍋幾分鐘當按鈕跳起,稍微悶一下便可食用。
妻煮飯經常攙入五穀雜糧,有時是糙米,有時是紫米,更多時候加入地瓜一起煮。因此,我自己做飯也加了地瓜增添滋味。其實,對於地瓜我有特別的好感,從小地瓜就是吃不膩的點心。兒時,母親常將地瓜切片平放貼於大鼎內,然後加油煎熟當作孩子的點心。那時家中除了煤球爐,還有一個大灶,燒柴火,灶旁有一筆直煙囪貫穿屋頂對外排煙。我們常將地瓜放入灶內烤,等灶火熄了,再掏出香噴噴地瓜吃,那股香氣,至今仍回味無窮。
當疫情升為三級時,住處附近的超市不但水果短缺,蔬菜也少,架上經常只剩小白菜。我想是否小白菜成長期短或是可以室內水耕?使這青菜產量充足,源源不斷可以供應市場。我午晚餐煮食要求營養、均衡及簡易,隨著日子而演化,現試舉一例。通常,每餐要吃到青菜,但不炒菜,因此,將菜與豆腐新鮮香菇煮一鍋湯。另外,煎一片魚或肉當主菜。後來,發現只一個人吃飯,清理過多的鍋碗瓢盆頗不經濟。這時,超市有牛肉火鍋片,薄薄一片秀色可餐,有時就買回放入原來菜湯內,涮過的牛肉片沾沙茶吃,美味十足。這時,不須再忙煎魚煎肉,省掉一道工夫,可說進入我的煮食2.0。
後來,又有新發現,先煮好稀飯,再將準備好的小白菜、香菇,切成細條的雞肉放入。煮熟後,胡椒粉提味,又是膾炙人口的一道美食,而這種將所有食材全部放入鍋內,僅需一道工序的煮食方法,是我的煮食3.0。
說來可笑!這樣容易明白的道理,駑鈍如我卻要親自從中體會才有了認識。
回想兒時,母親相當辛勞,忙著家中人口比軍隊中一個班還要多的大小口。昔日,沒瓦斯爐,煮食要搧煤球爐火使燃起;沒洗衣機,雙手要以搓衣板,一件件搓洗。記得,有時母親就將所有食材放入,煮一大鍋鹹稀飯之類的餐食,卻引來孩子抱怨。殊不知母親煮食是有旋律的,知道煮食的個中三昧,忙碌下的輕重緩急。老實說,其時母親已擁有煮食3.0的豐富經驗,掌握了一切生活節奏與規律。
可後知後覺者如我,要經多年後才突然頓悟,恍然了解個中道理。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