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what time is it there?
2008/09/24 23:48:55瀏覽910|回應0|推薦4

    海角當紅,各種有關國片的討論瞬間爆量。果不期然,網路上最「
  顧人怨」的導演,此回也在五花八門的爭辯中佔有一席之地。前幾天
  某電影版有一論題為蔡明亮與國片沒落是否相關,當時人在外地夜裡
  無事,也就手癢回了一篇。擺在這裡雖沒頭沒尾,就當版子缺水塞點
  字吧,約略如下。

  ------------------------------------------------------------ 

    台灣電影的興衰起落,背後成因本就非常複雜,原非一般觀影者所
  能洞見,大家各抒己見,也無不可。

    只是對於有些文章直指蔡導的作品是「亂七八糟的電影」,或甚至
  稱「再也不要拍了」,倒是有些感想可以分享。

    很多人說蔡導的電影「賣弄情色」,事實上,他近幾年的作品中,
  也不過就《天邊一朵雲》特別以情色為主軸〈《幫幫我愛神》是李康
  生的作品〉。我亦不喜《天邊一朵雲》,太花俏了,雖然依舊探討身
  體與疏離,但不夠純粹,不如前作《你那邊幾點》般含韻不絕。但相
  對地《你那邊幾點》和《黑眼圈》我都非常喜歡,各看了好幾遍,每
  回感受皆不同。

    《海角七號》和《冏男孩》、《九降風》等近作在我看來亦皆具魅
  力,同為國片,這些作品根本就不衝突,也不必非得去分什麼「藝術
  電影」、「商業電影」,只是各別的導演各自去追求他們所想表達的
  事物罷了,有些人說故事的方法大家都喜歡,有些人可能講故事並不
  那麼動聽,但卻能對一部份觀眾激起非常深沉的感受。

    比如說,觀《海角七號》時,相當容易投入,且不禁熱血沸騰;《
  冏男孩》更具深度,碰觸到心底一些溫柔又感傷的部分;《九降風》
  生猛躁動,格外富感染力。但《黑眼圈》與以上皆不同,觀影情緒當
  下雖無波瀾,但才看到一半,卻可說是近乎崇拜一般地看完接下來的
  內容,尤其是風飛沙的那一段,此種意境之呈現,絕對足以入列世界
  上最出色的幾位導演之一,並不只是「亂七八糟」而已。

    欣賞這部片時,某些橋段真的令人想要在電影院裡擊節讚嘆,心底
  不禁吶喊,「幹,這實在太屌了,怎能拍出這樣的東西,把電影搞成
  影像詩。」這般情緒,過去只有在看安哲羅普洛斯的作品時,亦有類
  似感受。〈天哪,怎能玩出這樣的構圖。〉

    此外,《黑眼圈》雖然在馬來西亞拍攝,但精神層面卻是很台北的
  ,我甚至偏執地認為只有台灣人〈或在台灣生活的人〉才拍得出這樣
  的電影。

    觀看蔡明亮的作品是獨一無二的體驗,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與期
  待魏德聖有一天能拍出《賽德克巴萊》的心情並無二致。儘管我推薦
  了家人去看《海角七號》、推薦同學去看《冏男孩》而卻只會推薦極
  少的友人去看蔡明亮的電影,但從這些影片中其實都可得到豐盈的收
  穫,只是趣味有所不同罷了。

    不喜歡蔡明亮的作品是很正常的事,看電影嘛,本就是青菜蘿蔔各
  有所愛。只是藝術創作這種東西,不夠多元,即不足激盪出新的火花
  。台灣電影儘管起起落落,至少也還一直是台灣重要的文化產出之一
  ,當然可以不欣賞一位導演,但最起碼應該可以支持台灣影人有持續
  且多量的創作。更何況,蔡明亮確實足當全球電影藝術的翹楚之一,
  若是一個喜歡他作品的老外,不管從《愛情萬歲》或《你那邊幾點》
  ,應可對台灣這個島國有極為特別的想像。

    題外話,很多人格外厭惡他的態度或發言,這也很容易理解,蔡導
  可能自有其高傲之處,這點不必聽其發言,觀其電影的表現手法,亦
  可知一二。然而,其一,媒體喜斷章取義,很多話是否為他本意,實
  難斷言。

    其二,別說只是講話令人厭惡了,在所有的藝術領域裡,藝術家脾
  氣古怪、政治不正確甚或私德有問題者,還真不是普通的多〈只講電
  影就好了,伊力卡山、伍迪艾倫....〉,但所謂「作者已死」,一部
  作品誕生後,未必要與作者起聯想〈至少不必完全相關〉,不喜歡電
  影,就不喜歡了,把矛頭全都指向一個最起碼願意走進校園、走到街
  頭去推廣作品〈還是特別艱澀的作品〉之導演,似乎大可不必。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ffery501&aid=224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