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29 08:01:53瀏覽396|回應1|推薦4 | |
以「亞伯拉罕」將以撒當成祭品獻祭為例子來說明,原本是要彰顯神的慈悲,古時候有將長子當成祭品的儀式,而在這個事蹟中,說明神已經準備了羔羊為祭品,因此以後不用再將長子當成祭品。 那經過人性扭曲的接收及轉化之後呢,「如果是我,還是覺得獻上長子比較好吧,上帝可能覺得比較有誠意。」 「我一定可以作得比亞伯拉罕更好,我會毫不猶豫地就把以撒刺死。」 「即使神已經準備了羊羔,我還是堅持獻上長子比較靈驗吧。」 不要太相信信徒及宗教團體,即使宗教的開始是以「愛」為出發點,不過經由扭曲人性的轉化之後,勢必產生變質及惡化。 所以爸媽後來對我的失望,大概是因為信仰觀念、行為模式的轉變,無法成為「亞伯拉罕」之祭品所賜。 臺灣大部分的父母多希望孩子當老師、當醫生,不過如果孩子的資質、特質無法順應,孩子當然會產生抗拒,親子間的代溝、疏離因應而生,這表示其實孩子在父母眼中,跟「祭品」的本質是相當的,所謂的「神」指的是父母,「孩子」對應的是「完美無瑕的祭品」,只不過「慈愛」的精神就變質而消失了。 |
|
( 創作|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