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6 12:54:24瀏覽774|回應18|推薦69 | |
大兒子住屋的客浴室裡﹐掛著水藍浴簾﹐地上鋪的卻是米黃墊毯。為什麼不是同一色系﹖想幫他換﹐謹慎起見﹐還是等他下班才問他。 「喔﹗我打算每個房間都佈置一個主題。那個浴室的主題是海濱﹐米黃墊子是沙灘﹐浴簾代表海水。」隔天和他一起拿了教會義賣時他買的一幅油畫「路得拾穗」去裱框﹐在店裡看到一幅小畫。「Perfect! 正是我要的﹗」他拿給我看﹐藍天碧海黃沙﹐上面是那首著名的「沙灘上足跡」的詩﹐講一個人在人生最低谷時﹐地上只有一對足跡﹐是主耶穌抱著他行過﹐所留下的。他立刻買回來﹐掛在牆上。「你看﹐不是很配嗎﹖」我這才注意到﹐他連擦手的毛巾也是藍黃相間的。 裱好的畫拿回來﹐他放在客廳壁爐上。客廳裡還有他租屋時﹐碰到傢具店清倉拍賣的一套棕紅真皮沙發﹐要價五百。他那時還打電話問我﹐值不值得買。我說價格倒是公道﹐但沒有自己的住屋﹐何必給自己纍贅﹖他還是買了。棲在朋友的朋友家時﹐這套沙發差點沒把那人的客廳塞爆。現在放在他的小客廳倒是剛好。配上那幅畫﹐兒子說那提醒自己﹐因著神的憐恤﹐他也要多恩待人。 廚房裡﹐兒子的烹飪用具齊全。喜歡研發新食譜的他﹐不時上朋友家去幫人作菜﹐因此有機會看到一些我們家沒有的東西。我對廚具店一向沒興趣逛﹐他可是東看西瞧﹐希望挖出一些寶。我們幫他買了一套餐桌椅﹐他擺上有葡萄枝葉的餐布﹐與廚房擦拭毛巾的圖案相對映。 我看著二十四歲的他﹐按步就班的打理一切﹐回想自己在他這個年紀時﹐可有這樣認真的「心思」﹖ 固然當年的我在財力上是遠比不上他現今有的。我們因此常提醒他要簡約過日子﹐總認為他手頭太寬鬆。但那是按我們的「標準」﹐而我們的標準並非準則。 我仔細觀看他對財務的處理﹐公司裡401K退休帳戶他放了可容許的最高比例﹐另外存了夠三個月開支的活期款。每個月固定十一奉獻﹔去年初﹐甚至對我說﹐經濟這麼不景氣﹐需要幫助的人多﹐他有感動每個月要奉獻百分之十五。而他的工作需要常到生產線去查看﹐上班只需牛仔褲或卡基褲加T侐﹐所以他也不會去買名牌服飾。 因此﹐並不是收入讓他有那份篤定與對生活的「投入」。 他工作認真﹐樂意接受挑戰﹔但玩耍的心也從來不減。 屋裡整體看來佈置的有條有理。但是外人不知道﹐在他臥室壁櫥的一角﹐有成堆成盒以前買給他的樂高積木﹐是他從小最愛的玩具。有空時﹐他就搬出來﹐像小孩似的﹐趴在地上﹐拼拼裝裝﹐樂此不疲。 而週末﹐邀約朋友去露營、爬山、打高爾夫球﹔或者一個人開車到郊外公園﹐聆聽一個下午的古典樂或是讀一本書。教會的服事﹐不管是在廚房打雜﹐到游民收容所幫忙﹐或是帶小組查經﹐他全喜歡。 他把生活搞的很多彩﹐很生氣盎然﹐也讓周遭的人跟著他一起歡笑活動。 對照他活潑的生活方式﹐我單調的日子好像一直停留在初來美國時的心態﹕湊合著過﹗ 我可以辯說自己當初只是個窮留學生﹐日子必須省儉的過。然而後來定居了﹐這樣的「貧窮心態」卻是從沒調整。 從大兒子那裡回來之後﹐罪咎的不安一直縈繞心頭﹐覺得自己愧對神。因為我發現﹐他的衝勁和膽識不只是因為他年輕﹐而是他認真敬虔的使用神給予的資源﹐享受生命﹐也服務他人。 反觀自己﹐多年來以為是謹慎行事﹐其實是退縮懶怠。應付性的將就湊合過日﹐說穿了﹐就是膽怯的駐留在淺水灘﹐不敢、不想、也不願涉入深水去探索。就像耶穌比喻裡那個懶惰的僕人﹐拿了主人給的銀錢﹐卻去埋在地裡一樣。 雖然是自己生養的兒子﹐一旦用不同角度客觀去審量他﹐才驚覺﹐什麼時候﹐他居然可成為指點我生活的老師了﹗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