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廉價的愛與廉價的公義
2018/06/03 02:07:27瀏覽2047|回應3|推薦36

美國從去年底一些女性在緘默多年後挺身出來,控訴曾被強暴、侵擾,而蔚成的#MeToo風潮,受控的除了著名製片人、電視新聞主播、演員、球星等,也讓一些知名的教會牧者中箭。最近的一個事件是涉及美國德州西南浸信神學院的院長 Paige Patterson (以下簡稱培院長)。

培院長被涉入倒不是個人私德出現問題,而是他以前一些關乎家暴和婚姻的教導讓美南浸信會的婦女不滿,五月初聯名要宗派高層領袖處理;最後一根稻草是一個婦女投書華盛頓郵報(刊登於五月22日),敘述2003年她就讀北卡州的美東南浸信會神學院時,曾被強暴。她求助當時任職該校的培院長,他的處理方式是要她寬恕那個強暴者,沒有要她舉報警方。

光是看報章標題,很可能覺得培院長當年不該如此草率行事。但細讀報導,才知道當時那位女學生正和那個男孩交往,有個晚上她違反學校規定,讓那男孩進入她的公寓,兩人擁抱接吻,接續就發生性侵。兩人之後就停止交往。

那位婦女自述,幾年前那位侵犯她的人曾聯絡到她,書面對她道歉,請求寬恕,她也照聖經教導,予以原諒。這次她把事件提出,純粹針對培院長,既然那麼多婦女不滿他的教導,而他在美南浸信會的位置又那麼舉足輕重,她覺得他該被解職,不配擔任領袖職分。

美西南浸信神學院原本在五月22日晚上的臨時理事會議決定,將培院長解職,不過容許他繼續以住校神學家(theologian-in-residence)身份留在學校授課,並且領退休俸和相關福利。但許多婦女會眾不滿意這樣的處理,五月30日,校董會決定他不但去職,不再留校,也無法承領任何退休福利。

同情、支持培院長的人覺得他是#MeToo風潮裡的一個犧牲者,因為在他多年的服事裡,未曾有同工因不滿他而離職,他也沒有個人操守問題。但反對、抨擊他的婦女則額手稱慶,認為這喚醒宗派領袖要更尊重婦女權益。(註:美南浸信會一向保守,不按立女性擔任牧師,或是主日證道。)

在讀這些新聞時,我試著從不同角度來思考。

首先,培院長當年沒把這個女學生被性侵的事件報給警方,可能是過程本身不是女孩被一個陌生人暴力強姦,那樣純粹的觸法事件。

不舉報,可能為了維護校譽,也可能保護那女孩,無需為此面對警方,或是出庭,要在公眾面前陳述事件始末,包括她自己違反校規的錯誤之舉。

但,另一方面,即使女孩不該違紀,邀請男孩來到住處,讓彼此陷入受試探的景況;然而憾事發生後,男孩是否懊惱悔恨?而女孩被性侵,對她身心靈也必然有所戕傷。不知校方對於這兩個年輕人除了申誡、或是懲罰之外,是否還給予接續的輔導、關懷,幫助他們誠實面對過犯,抒發痛苦,尋求上帝赦免,然後才談到彼此的寬恕諒解?

畢竟這是神學院,就讀的學生,日後多半是要牧養教會。這個慘痛經歷是否讓他們更能認識自己的罪性、軟弱,不能自以為剛強,可以經得起誘惑衝擊;並且從刻骨銘心的認罪裡去感知上帝的光照和醫治,如同大衛認罪之後的切身領悟:

「我犯罪冒犯你,我得罪的是你;我做了你認為邪惡的事。因此,你審判我是理所當然;你責罰我是我所應得。。。上帝啊,求你為我造一顆純潔的心;求你賜給我一個又新又忠誠的靈。讓我重新體會你救恩的喜樂,使我的靈甘心樂意順服你。這樣,我要把你的命令教導罪人;他們就會歸順你。。。」(詩篇51:4,10,12-13,新譯本)

若是學校有師長陪伴這兩個年輕人一起走過那段坎坷、揪心的年日,相信他們應該也會成為有憐憫心腸的牧者,不敢輕忽罪的可怕,但更體會赦罪恩典的力量。因為心靈傷害越大,帶來療癒的愛必須更大。也因此,他們日後的證道或教導,應該會帶著深刻的力道。

然而,也許學校當時沒有那麼作,只是急於把這個事件掃進見不到光的角落,匆促的就要那個女孩進入「寬恕」的步驟,以為這樣她就能得到解脫,學校也恢復表面的安寧無事。如同舊約先知耶利米責備當時的以色列領袖:「他們草率地醫治我百姓的損傷, 說:平安了!平安了! 其實沒有平安。」(耶利米書6:14)

可是,沒有被恩典處理的心靈創傷,留在墮落人性裡會形成苦毒的鬱結,等待機會爆發,導致更多對人對己的傷害。

我但願這只是單一事件,可惜不是!在不少教會裡,一些牧者就是用類似粗糙的手法快速的解決會友的沈痾。

的確,牧師、傳道是很忙,工作有壓力,可能還有自身未解決的問題;但更可能是這些教會領袖們未曾真正面對自我,並且經歷上帝恩典的大能,只是如同《The Emotionally Healthy Church》 (建立高EQ的教會)的作者坦承的: 把自己的信仰和靈性從整體人性中分隔出來。

寫《門徒代價》的作者潘霍華講過:「廉價的恩典就是將恩典作為是一種教義,一種原則,一種制度。。。廉價恩典是傳揚不需悔改的赦免,不用認罪的聖餐,和不必本人親身認罪的救恩。」

我的體會是,如果沒親身經歷生命被赦罪、醫治、挽回的上帝恩典大能,教會也會充斥「廉價的愛」。

如果我們去到醫院,卻不敢向醫生坦述自己身體的病痛,我們能得到適當的治療嗎?可是如今,許多人來到教會,卻帶著虛假的面具,包括牧者。我們互相微笑問安:「你好嗎?」「一切都好!」沒什麼人想探索對方的眼神裡是否帶著未乾的淚水。

此外,我認為培院長被免職的事件,顯出的另一個醜陋面是「廉價的公義」。

#MeToo風潮,燃於影藝界、然後如火燎原,也燒入教會、神學院。

培院長面對婦女會眾的聯署,在五月10日發出道歉並對自己證道內容作出澄清的信函,但是西南浸信神學院理監事和董事會面對來勢洶洶的婦女群,先是把他解職;此法尚無法平息眾怒,於是加碼,乾脆把他的退休金和福利一併取消。二十天就把事件處理完畢,可謂速戰速決。

那個女孩被性侵發生於2003年,培院長那時輕忽處理,是他的不當。而他發表那些證道是2000年,或是更早。按照培院長保守解經方式,他認為婦女即使遭受家暴,也不要輕易就訴諸離婚一途。

多年來,美南浸信會對他的言行都沒有置喙,可能其他領袖也持相同立場,採相同作法,所以不予(敢)置評?還是因為他「德高望重」,不想得罪他?總之大家表面平靜,相安無事的度過這麼漫長時間。

如今那些領袖們匆促的與培院長劃清界線,甚至要取消他在六月的浸信年會擔任講員,他們真的是要承擔起施行「上帝公義的懲戒」?還是為了自保,以免自己過往的行徑也可能被揪出來批判?

美南浸信會婦女聯署要求的,要領導階層更透明,應責(Be more transparent and accountable)。我覺得這是需要的。教會領袖不該被尊崇到一個程度,以致言行好像無需對人應責交代;而這是目前好些教會存在的問題。

但另方面,如果教會牧者的證道刺耳,是因為他講的不合乎真理?還是聽的人不想接受真理的指正?這也需要釐清。這個過程是否有更妥善的溝通機制,幫助講員和會眾都有惕厲學習,生命更新,整體成長?

當耶穌基督呼召人來跟隨他,建立他的教會時,他付出的是昂貴的生命,給予人貴重的恩典、貴重的愛,和貴重的公義。如今教會淪落至此,也許個別和群體基督徒需要更深檢討,我們可能只是徒具虛名,卻沒有跟隨耶穌基督的實質生命?我們是在哪裡偏離了,如今要怎麼回歸正途?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hen50&aid=112255066

 回應文章

NAP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6/03 17:08
創世記9:21-25:「挪亞作起農夫來,栽了一個葡萄園。他喝了園中的酒便醉了,在帳棚裏赤著身子。迦南的父親含看見他父親赤身,就到外邊告訴他的兩個弟兄。於是閃和雅弗拿件衣服搭在肩上,倒退著進去,遮蓋他們父親的赤身;他們背著臉,就沒有看見父親的赤身。挪亞醒了酒,知道小兒子向他所作的事, 就說,迦南當受咒詛,必給他弟兄作奴僕的奴僕。」挪亞是“Me Too”始作俑者嗎?不是吧!沒有愛的遮蓋,恩典就不是恩典了。那位女孩背後應該還有許多故事,只是在Me Too的風潮衝擊下,只好把培院長當羔羊來宰殺開除了。不要模倣這世代-羅馬書12:2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8-06-04 04:55 回覆:

#MeToo風潮,感覺很像Pandora Box被打開了,控訴者四處舞動,被控訴者忙著防抵。

新聞報導沒有報導Patterson的任何回應。這個時候,緘默,也許是最合適的。

你認為那女孩背後還有故事,我也有類似感覺。從她本來不願具名的投書,到挺身出來陸續發表的言論,我擔心她逞強一時,但後續可能會影響她自己現在的婚姻。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6/03 09:58

人就是人,人性醜陋,即使是神職人員,不會減少多少。

我早已看破教會,人的教會,已然如同政治團體,謊話連篇。

心靈的淨化依賴自己修持,根本無需教會,經典僅供參考。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8-06-04 05:11 回覆:

教會,神學院,基督徒慈善機構,等等,如果變成人治,是和一般團體沒有兩樣。是的!如今許多教會所宣導和表現的,與耶穌基督教導的,可能大相逕庭,即使他今日出現,可能也會被這些教會拒在門外。

但人性雖然醜陋,人們還是會渴望良善,美德,光明,愛心。如果人已經如此敗壞,理當不會追求這些美善的。可見這些讓人嚮往的美善是來自人自身之外的‘天啓’。而隨著天啓,創造主也給人嚮往之心和力量,得以行善。

我同意心靈淨化可以經由個人修持,但依然需要最初的天啓,否則已經敗壞的性情,如何能分辨善惡,美醜,並且想要去污求淨?

教會最初的立意,就是一群人渴慕聖潔良善生命,希望在天啓之下,藉著互相鼓勵,扶持,持續成長,得以活出美好的生命。教會應該是個有機體,而不是僵硬的建築物。


曉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6/03 09:17

複雜的思緒

欣見女性的覺醒

又不願見男人被無限上綱而冤枉

期盼女權運動能持之以恆

但見多半也是打嘴炮, 而無實質進展

依然憂心著急!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8-06-04 05:19 回覆:

我是認為,人無法藉著攻擊,指控,來達成一個更高的目的。

Be More Accountable,其立意和目標,應該是讓所有涉及的人都得到建設,有助益。

身為婦女,我當然不贊成男性壓制女性。但婦女覺醒,若變成回擊,變成另一種Witch Hunt,只是造成兩性更難以溝通,疏離。

心靈的創傷需要先得醫治,而控訴,卻不是醫治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