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08 10:56:44瀏覽636|回應0|推薦2 | |
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迄今,在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後,創造了空前的富強。中共領導人在耀武揚威地慶祝建政六十周年之時,是不是 中共慶祝建政六十周年大閱兵,充分展現了中共在武器、科技、經濟、訓練上的硬實力跟軟實力,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展示東風型洲際飛彈外,更展示無人偵察機、空中預警機,顯示其武器研發能力與自製能力;而九月二十八、二十九日在陝西、山西打「消雨彈」, 整個閱兵看來,武器精良、軍容壯盛,想到中國百年屈辱的痛史,再看今天中國人在國際舞台的地位,無論西洋鬼子、東洋鬼子、俄國老毛子,誰也不敢再欺負中國人,歐美列強居然也要靠中共度過「金融風暴」,中國人真的揚眉吐氣了! 中共的崛起看在一個老國民黨第二代、中華民國國民的眼裡,感覺五味雜陳、百感交集。 國共之爭,原來是北伐初期愛國青年救亡圖存的路線之爭。孫中山欽定革命要「以俄國為師」,並藉俄援武器成立「黃埔軍校」,誓師北伐,俄國軍事顧問、黨政顧問變成北伐政府的太上皇。寧漢分裂,俄國人利用共黨、汪精衛、唐生智在「武漢」成立赤色政權,鬥地主、沒收土地、殘殺知識分子,「國民革命軍」何鍵(一八八七~一九五六,湖南人)部三十三團團長許克祥少將武力逮捕共黨首要分子,解除工人糾察隊、農民自衛隊的武裝,中共稱之曰「馬日事變」。 「馬日事變」打開了國民黨武力反共的序幕、民國十六年「四‧一二」上海清黨的前奏,也展開了長達數十年的國共血腥武鬥。對這一段歷史,共方以「蔣介石背叛革命」、「國民黨勾結英美帝國主義」來醜化對方,並做為共方武裝革命永不妥協的重要理由,但是許多目睹「寧漢分裂」共產黨在湖南一帶的社會主義運動的可怕,卻也是確立了許多人終身反共的主要原因。誠然「馬日軍變」、「四一二事變」對「共黨」而言是大悲劇,「共黨」許多菁英遭逮捕、殺害,「共黨」被宣布為非法組織,從此只能地下活動。 但是在事件過了七十多年後、在中共呼籲「一笑泯恩仇」後、在中共和平崛起後、在兩岸快速邁向和平合作後,我們雙方能不能平和理性地檢討一下這段歷史? 民國十二年,蔣介石奉孫中山之命赴俄「報聘」──感謝俄國對中國革命的支持,蔣在俄考察三個月,回國後寫給孫中山的報告,強調共產俄國是新的侵略者、新的帝國主義,此話在今天聽起來平淡無奇,在當時卻是驚人之語,因為俄國「十月革命」成功,推動同情勞苦大眾的「共產主義」,並且以反對帝國主義輔助弱小民族對抗帝國主義,俄國以弱小民族的救星的姿態躍上國際舞台,何況當時國民黨政府,北伐全靠俄國。蔣同時把訪俄後對俄國的觀察分別函告汪精衛、胡漢民諸同志。結果被孫中山斥責一頓,蔣只好隱忍。蔣後來走「反俄親歐美」的路線,被中共指為英美帝國主義的走狗,國民黨反譏共產黨是蘇聯「帝國主義」的走狗。 七十多年過去了,我們比較國共雙方選擇的盟友,看看誰是帝國主義。 俄國從《璦琿條約》、《天津條約》就得到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超過一個法國面積的土地,如果把庫頁島、新疆西部、西伯利亞等土地算進去,掠奪中國固有疆土超過兩百萬平方公里。早期跟孫中山接觸的俄共代表,從越飛到鮑羅庭都承諾孫中山歸還沙皇時代占據中國的土地,後來非但沒有歸還,還唆使外蒙獨立。當年國民黨如果不反共逐俄,俄國對中國的侵略非但變本加厲,而且我們懷疑尚在襁褓中的中共是否有能力獨自對抗俄國。 反觀歐美諸國,民國以後,非但未再侵略中國尺寸土地,而且退還「庚子賠款」,部分移作中國留學生獎學金之用。中日戰爭爆發,美國暗中援華;珍珠港事變後,中國成為「同盟國」重要盟邦,共同擊敗日本侵略者。八年對日抗戰,國民黨在軍事、經濟皆已是強弩之末,我們不能怪中共選錯了邊,因為當時大家看不清俄國的真面目。也不清楚歐美歷經多年戰亂,尤其一次大戰,歐美的政治家、思想家目睹現代戰爭的殘酷,自由主義、人文主義興起,歐洲文明在悄悄地質變。筆者僅以此為例說明國共之間的思想是多麼複雜,任意醜化對方、簡化當時中國面臨的困難,都不是歷史的真相,也不符合兩岸和解之道。 一九四九年,中共勝利了,國民黨政府倉皇遷台,在風雨飄搖之中站穩腳步,發展經濟,創造了中國人歷史上空前富裕的偏安政府。 反觀中共建政以後,歷經三反五反、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非但死傷無數,而且犧牲了兩代人的教育,文化大倒退,最後民窮財盡,瀕臨亡國。 今天大陸的富強,皆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功也,改革開放以後的今日,大陸無論私有財產制度、社會結構(士、農、工、商)、價值觀,甚至年節習俗與國民黨時代的舊社會有何差異?革命一場所為何來?俱往矣!中共領導人在耀武揚威地慶祝建政六十周年之時,是不是 註:本文刊登於「獨家報導」1084期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