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31 14:02:05瀏覽346|回應0|推薦0 | |
二○○八年大選前半年,有一個偶然的機會跟 我反對的理由是:蔣經國處在人治時代、威權時代,省籍問題較今天嚴重,下鄉有其必要性;而今天時代進步了,為政不能老停頓在封建時代,何況台灣是個彈丸小島,資訊又如此發達,瞭解民隱何須下鄉?何況藍綠對決如此嚴峻,下鄉經過警方、黨工、保全之過瀘,根本接觸不到綠營的支持者,有那個美國時間,何不跟立委們多聊聊,一個立委至少代表幾萬票,即以經濟效益而論,也比下鄉划算。 那位智囊說:「馬英九跟本看不起立委,他極不願意跟他們打交道。」我聽了大吃一驚:「那他為什麼要選總統?總統可以看不起立委?」那位朋友自覺洩露了機密,不再發言。 馬上台以後搞小圈圈政治,不尊重國民黨、不尊重立法院,結果捅出一堆沒有必要的紕漏,尤其監察院副院長被提名人-富雄遭否決,對馬的威信已造成傷害,從馬的獨裁、專斷看來,馬看不起立委並非妄語。馬如此不沾鍋、如此嚴重的潔癖,馬 做一個成功的領袖要知人善任、要水納百川,要有調和鼎鼐、團結一些不同個性與不同學經歷的人共組團隊的能力;領導人應該像磁鐵一樣吸引不同的人才,團結在你的周圍。這些問題我在多前年已經看出來了,馬英九的驕傲是真的、謙虛是假的,馬的領導能力大有問題。 一個好的政治領袖非但要禮賢下士,有時要忍辱負重,一切方法、手段只要不是為一己之私,都會有助大局,都會得到正面評價。 對照馬的潔癖、不沾鍋,晚清有一個跟馬英九完全相反的例子值得他參考。晚清內憂外患、國力疲弱,太平天國亂起、滿州綠營已無戰鬥力、東南半壁瞬間淪陷,一批中國知識分子為捍衛鄉梓、捍衛中國文化,在曾國藩領導下,訓練新兵(團練)奮起田畝與太平天國對抗。當時朝廷非但窮困,而且內爭不已,有滿漢之爭、有南北之爭,滿人不得已重用漢人,但朝廷對漢人充滿猜忌,初期戰事頗不樂觀。 曾國藩兵敗曾投水自殺,他屢敗之後上奏朝廷頭一句「臣屢戰屢敗」,被其幕僚改為「臣屢敗屢戰」,同樣幾個字,不同的排列,就顯得氣壯山河。曾幕下人才濟濟,曾非但有知人之明,且善於訓練人才,而且識大體、不拘細行,左宗棠係曾一手提拔,後來曾左不和(可能是在演戲給朝廷看,以避免兔死狗烹之禍),曾死,左宗棠輓之曰:「同心若金,攻錯若玉,相期不負生平,知人之明謀國之忠,愧我不如元輔」,可知左對曾是由衷地敬佩。 胡林翼是當時的青年才俊,頗有聲望。胡學貫中西、領導與組織能力強、識大體,時任胡北巡撫,有一天頂頭上司湖廣總督官文(滿人、顢頇、貪財、好色)新娶姨太太過生日,廣發請帖,許多賓客到府後才發覺是姨太太生日,不少人擬拂袖而去,經胡林翼勸阻,並率先恭恭敬敬地 胡林翼的忍辱負重,影響了政局,也影響了戰局,更調整了滿漢關係,但沒有人因此而看不起胡林翼,胡後來積勞成疾,英年早逝。 馬英九就任不到兩個月,我們就發現了馬英九更多的缺點,其性格甚至有集權、獨威的成分,由內閣人事看出馬不授權給閣揆、又不尊重國民黨及黨主席的意見,甚至為了討好不投他的五百多萬人而背離了投他的七百萬人的政治路線,其思維邏輯只能用莫名其妙來形容。相對近代中國領袖,無論蔣、毛都極喜讀書,尤其是史書,可從中汲取前人經驗教訓,馬的問題之一是不太愛讀書,重大問題只跟三、四個識見有限的親信商量。 一個英明的領袖,禮賢下士、忍辱負重尚且不及,豈可看不起張三、瞧不起李四?胡林翼的案例值得馬總統三思。 *註:此文刊於「獨家報導」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