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20 10:21:54瀏覽324|回應0|推薦0 | |
漫長的中國文明後來落後西方的原因很多。中國有早熟的中央集權政治制度,但可惜的是中國文明沒有發展出民主、法治的理論,中國的政治一直停頓在德治、人治的層級、中國的法律也一直停頓在帝王「治術」的階段。 西方在西臘時代就有很成熟的民權觀念,有專責的立法機構、有議會的組織,到了近代在希臘文明的基礎之上西方發展出三權分立的理論,權力制衡的觀念。西方的政治走上制度化,漸漸脫離人治。但是在華人世界無論是台灣或是彼岸大陸,我們的政治依然有「人治」色彩、「權謀」色彩,我們距離法治,還有一大段遙遠的路。 以馬英九內閣的用人就令我們非常沮喪,馬用賴幸媛引起軒然大波,後來因為金紀九案、四川地震新聞,把賴幸媛的問題淡化了,賴幸媛過關,如今又傳出馬擬用黃昆輝出任考試院長乙職,聽到這個消息令人精神為之錯亂,此時此刻我真不知道是我瘋了,還是馬英九瘋了。在西方法治社會有健全的文官制度,有民主、法治的文化氣氛,「用人」問題比較單純,在台灣法治尚不成熟「用人」問題須要較多考慮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無論是西方標準或用中國標準,無論用中國儒家標準或中國法家標準,馬的用人原則我們都看不懂。 茲舉幾個歷史小例來說明中國領袖傳統用人原則並就教 春秋晉平公有一天問大夫祁黃羊:「誰最適合做南陽縣令?」 「解孤」,祁黃羊說。 「那不是你的仇人嗎?」晉平公吃驚地問。 「你祇問我誰適合作縣令,沒問我誰是我的仇人」祁黃羊回答。 晉平公又問:「誰可任『尉』」(軍事首長) 答曰:「祁午」 「他不是你的兒子嗎?」晉平公問 「你祇問我誰可任尉,沒問我兒子是誰」 後來他們都有很好的政績,孔子曰:「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祁黃羊可謂公矣!這就是有名的成語「內舉不避親」成語的由來,也就是用人唯才的最佳範例。 又在楚漢相爭的時代楚王帳下有兩員猛將,季布跟丁公,季布少任俠,一諾千金有「得黃金百金,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諺語。季布跟丁公屢敗漢王劉邦,有一次丁公圍住劉邦,劉邦走頭無路,丁公有機會殺掉或生擒劉邦,但是劉邦花言巧語地對丁公說:「天下就咱們倆個英雄,何必互相過不去呢?」「倆賢豈相厄哉!」丁公遂放走了劉邦,劉邦滅掉項羽後,劉邦原諒了季布,卻殺掉了丁公,原諒季布的原因是季布屢敗劉邦是各為其主,項羽敗非季布之過,季布已為其主盡力。劉邦用季是典型「外舉不避仇」的案例。而丁公因為項羽手下,在關鍵時刻出賣項羽,劉邦說:「丁公為項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迺丁公也」遂斬丁公曰:「使後世之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東西方法治文化不同,但是「用人唯才」「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原則古今東西皆有精神相通之處,尤其對「忠」的觀念,中古自古儒家對「忠」與「不忠」有很進步的詮釋,劉邦殺丁公為「不忠」者戒,也就是鼓勵忠者,而忠不一定是忠於一家一姓之愚忠,管仲是齊桓公政敵的部下,曾箭射桓公,桓公立不記舊仇重用管仲遂霸天下,管仲老板公子糾死了,管仲非但不死,卻輔佐桓公,管仲有大才有大志,忠於國家,社稷也! 同樣 劉邦原諒仇人季布而殺仇人殺丁公,是為社會建立一個價值標準所謂「教忠、教孝」中國歷代英主也用同樣原則對待前朝亡國之臣,凡是賣主求榮的無恥之輩不是殺之以警惕「為臣之不忠者」,就是棄之不用,即使用了也會給予羞辱,如清史把明朝之品德不入流之遺臣編入貳臣傳,對於抗清不屈之烈士則多所褒揚,如康熙說鄭成功是「明朝之忠臣非朕之亂臣賊子」,後來清室又同意沈葆偵奏請在台建延平郡王祠。以彰忠烈。用的是同一標準。 中國自古就有儒 我們以晏子與孔子的理論以及管仲晏子等案例可以歸納出中國先秦時代對「忠」的標準,其一忠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忠君待臣以禮、以誠,臣事君以忠,其二忠是忠於社稷(國家)非忠於一家一姓。如果有人既不忠於一家一姓的君王,又不忠於自己的國家,那麼這種人用京劇的語言來說就是「大大的奸臣」。 儒學到了現代所謂「忠」的定義更應該昇級到一個人必須忠於自己的信仰,忠於自己的良知。如果一個人既不忠於一家一姓的君王,又不忠於自己的國家,同時也不忠於自己的信仰,不忠於自己的良知,這種人是「沒有LP的,大大的奸臣。」 對舊國民黨而言李登輝就是「沒有LP的大大的奸臣」李登輝一路走來,奸臣前科纍纍,可謂現代馮道(註),李年青時信共產主義又背叛共產主義,後來信三民主義又背叛三民主義,信仰基督耶穌又做黑金教父,追隨蔣經國又背叛蔣經國,李是唯權力論者,多年來操弄詐術,拉一派打一派最後得罪每一派,李是沒有人格,沒有信仰的奸臣是國民黨及中華民國的罪人。 馬英九作為一個開創局面的領導人,無論任何理由沒有一再捧李的道理,馬尊李如出於個人「報恩」心態那馬就太假公濟私了。 馬當選後最先看李登輝,謂之「請益之旅」,我倒要請教 「李登輝執政十二年有何政績值得你去請益?」 「李登輝有何學養專長值得你去請益?」 「李登輝品德高尚到值得你請益嗎?」 劉邦殺丁公而用季布是為了建立是非標準,是為了懲惡揚善,乾隆尊敬鄭成功也是同樣的道理,忠於長官、忠於團體、忠於信仰,只要不是愚忠都值得鼓勵,反之對不忠不義之人是否該鳴鼓而攻之,馬為了顯示自己寬宏大量、知恩圖報、尊之、敬之、遠之足矣!不可以國家名器來報私恩。 馬尊李已經令人匪夷所思了,最近又聽說馬要用黃昆輝做考試院院長,黃昆輝者國民黨之叛徒李之走狗也何德何能可居此高位? 馬不是說馬用人要「德勝於才嗎?」李登輝、黃昆輝、賴幸媛等人既無才又無德。而新黨、親民黨人才濟濟,又有大功於馬英九,竟無一人入閣,非但如此,馬對新黨、親民黨從無一句感謝之詞,好像大家欠馬英九似的,重用不忠不義的罪人而對自己有功的同志棄之如草履(草鞋),怪不得有人說當馬英九的敵人比當馬英九的同志好。 馬英九才德的標準怎麼跟我們不同,莫非是馬哈佛拿到博士後又到李登輝大學深造過? 註: 中國歷史上第一奸臣?歷史五朝八姓十一帝皆位居將相高位,被歷代知識份子所卑視,被歐陽修評為「不知廉恥為何物」,被司馬光評為「乃奸臣之尤」,但是馮道處在一個戰亂蠻族入主中原的時代,馮的奸滑維持了社會秩序,為中國文化保留根苗,故近代史家也給了正面評價。 把李與馮道相比是指李作為國民黨黨員、黨主席以及李作為尊經國部下,這段歷史而言。 李做總統後之胡作非為則為另一主題。 本文之李登輝乃背叛國民黨及蔣經國之李登輝,非總統李登輝,故不存在「不當類別」之問題。況且作為一國之主,李登輝搞黑、搞兩國論,執政十二年一事無成是典型的昏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