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話新聞太不像話
2007/10/26 12:55:40瀏覽938|回應0|推薦0

媒體的真正亂源之一是「大話新聞」,大話新聞的媒體名嘴據說都是吃國民黨奶水長大的,

大話新聞的亂,不只是影響到台灣的民主法治,同時影響到台灣文化,影響了黁會的價值觀,影響了年青人獨立思考的能力,其影響力可以從其收視率一枝獨秀、歷久不衰看得出來。而泛藍對大話新聞用一貫的視而不見的駝鳥心態來個「老狗不理」。台灣內部的認同問題已經嚴重到一邊一國的地步,藍國跟綠國之間各說各話,各自表述,互不往來,互不溝通,藍國國民絕不看「大話新聞」,綠國國民不看「全民開講」,久而久之雖共同生活在一個彈丸小島上,但是早已形同陌路,對一般人而言,選擇性的看政論節目是一種逃避現實、避免痛苦的好辦法。但是對一個思想家而言,卻沒有選擇,雖然看完了政論節目會氣得失眠,甚至把屌都氣歪了,小便一不小心尿了一褲子。但是我非要看藍、綠兩邊的節目不可,誰讓我是思想家,我沒有選擇,像外科醫生沒有選擇要接觸膿呀、瘡呀一樣。

大話新聞這批主持人從鄭弘儀到來賓老記者吳國楝、流氓教育陳建隆,他們的來歷、學歷,我不清楚,也沒有興趣清楚,但是在我的眼裡他們都是一丘之貉,都是人格卑下的小丑,首先無論古代、近代,無論東方、西方知識份子,媒體人永遠的是在野黨,因為執政黨握有權力,應負政治成敗的責任,媒體在西方稱為第畏權,媒體不監督政府誰監督政府,難道世界上真有英明偉大的領袖,萬能而不永犯錯的政府嗎?一群媒體人每天為總統辯護,每天攻擊在野黨,本身就是世界奇觀,其他不足論矣!

大話新聞之沒有水準、沒有是非,舉兩個例子:其一陳水扁全家貪污被起訴,紅衫軍風起雲湧,連民進黨內部檢討之聲四起的時候,大話新聞為了替陳水扁解套,眾口一詞說因為只是起訴,司法審判尚末結束,所以陳水扁家庭涉及的案子目前是「腐」,不是「貪」。「貪」是法律問題,是有罪的,「腐」是道德問題,是沒有罪的。這真是怪論,真是「瞎」到太平洋的怪論,陳水扁是總統,我們對一個總統的標準,難道跟小偷一樣,要三審定讞才算有罪?做一個總統,他的誠信、道德、能力那一樣不重要,我們對一國總統難道只要求他不是小偷就好了?何況「貪」跟「腐」對一國總統而言,其重要性難道還有輕重之分?我們難道不可以允許一個貪污的總統而可欲允許一個腐敗的總統?這是那一國的標準?知識份子可以自賤到這種地步嗎?其二邵曉玲車禍後,有一次大話新聞用泛藍沒人性做標題,大罵泛藍,說邵曉玲車禍後,全國同胞不分藍綠為邵曉玲祈福,陳水扁甚至到醫院親自探視邵曉玲,表現了台灣人性溫暖的一面。但是吳淑珍病得只剩一把骨頭,泛藍非但沒人同情吳淑珍,而且說吳淑珍裝病…………。天哪!吳淑珍能跟邵曉玲比嗎?吳淑珍生病不只一天了,吳淑珍坐著輪椅用SOGO禮券買名牌,坐著輪椅喬商人糾紛,介入高層人事,動輒口出惡言;而邵曉玲成名以來一直做到胡志強夫人,從沒傳出任何負面報導,從不介入任何胡志強的公務。邵曉玲是官夫人的好榜樣,吳淑珍是罪犯,吳淑珍是什麼東東?憑什麼跟邵曉玲比,社會大眾同情邵曉玲,不恥吳淑珍正是社會還有是非的好現象。大話新聞拍馬屁拍到不要臉的地步,是文人無行的現代版。

大話新聞媒體人的語言模式、思考邏輯還有兩個特色,其一是比爛:當民進黨許多高層涉嫌貪污、陳水扁全家涉嫌貪污,當全國人神共憤譴責陳水扁時,大話新聞用黨產問題、國民黨過去也貪污來為陳水扁解套,甚至讓陳水扁一人上節目自說自話為自己解套;假如比爛,何必要政黨輪替?假如比爛,民進黨好意思自稱民主進步黨?其二用共產炎替民進黨解套:當馬英九或泛藍質疑民進黨或陳水扁一件證據確鑿的事,大話新聞常說:「你們說得對,但是同樣的話為什麼不敢跟北京說?」「馬英九不敢講的原因是有一天統一了,馬英九可做『特首』。」我的老天!他們把聽眾當白癡嗎?台灣跟大陸是兩個政治實體,馬英九是在談內政問題,並非兩岸問題,馬英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一官半職,馬英九為為什麼要對北京說三道四,大陸政權與台灣之間關係是內戰的延續,反共是台灣的國策,從蔣經國時代就定調:台海兩岸和平競爭,台灣放棄武力反攻,而以文化、經濟的方式促成大陸質變,甚至促使放棄共產主義,台灣文化、經濟上自立自強,就是最有效的反共方式。事實上兩岸和平競爭,從文化的角度回顧,大陸早已放棄共產主義,最近更通過與共產主義精神完全相左的「物權法」,證明我們已經勝券在握,要馬英九跟二百五一樣跟中共嗆聲,大話新聞的理路不清至此,是真瞎呢?還是為了錢出賣人格、靈魂?

在大話新聞一群名嘴嘴裡,我們看到的中國封建時代馬屁文化、誣賴文化、共產黨的意願型態、土匪式的語言暴力。午夜夢回,你們不覺得愧對當初提拔過你們的藍色師長嗎?陳建隆不會覺得[愧對替你免了大學三年半學費的東吳校長端木愷嗎?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wu0211&aid=1326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