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26 12:52:00瀏覽761|回應0|推薦0 | |
台灣社會很多偽議題因為膚淺、幼稚,己經被拆穿了,已經變成笑柄,所以影響力在衰退,如「愛台灣、台灣優先」,己經無法達到挑動群眾政治神經的目的。但是有許多偽議題,在學者的學術包裝之下,綠色朋友受其蠱惑,藍色朋友或被學術外衣所騙,或隨之起舞,或洞悉其詐而不屑理會,於是他們的政治目的達到了,台灣的認同問題、族群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了 其中最嚴重的偽議題就是台灣主體意識,或稱之謂台灣意識。台灣主體意識之詞的發明人是 照民進黨的說法,從近代台灣史說起,四百年來先後受到西班牙、荷蘭、滿清、日本、國民黨等外來政權統治壓迫,台灣人從對上述外來政權的反抗之中漸漸形成台灣意識,台灣意識的形成與大陸歷史無關,或關係不大,是一種台灣人追求政治獨立的自覺行為,台灣與大陸分隔太久,台灣已形成自己的文化體系,己形成為一個新興民族,台灣人非中國人,中國人是壓制者,台灣人是被壓迫者,台灣人的遭遇、命運與中國近代史無關,不必放在中國近代史中去解讀,台灣意識、台灣主體意識是一種新民族自覺運動,必須走向台獨與中國歷史文化徹底切割,才能達到終極目標。 台灣意識的錯誤要從史學錯誤、歷史解釋錯誤及方法錯誤意識型態問題,四個面向來檢討。 史學錯誤 綠色學者目前的說法是台灣意識形成很早,從清政府把台灣割給日本開始,邱逢甲、唐景松的「台灣民主國」,就是台灣意識的起步。 查唐景松、邱逢甲的抗日行動在唐當總統以後去電北京表示「今之自主(獨立建國),為拒倭計,免其向中國饒舌,如有機會,自然請歸中國。」,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有不少台灣人如羅福生、邱逢甲等人參加,羅福生欲在台灣起事,被農民出賣就義,後來的 民國八年,五四運動也影響到台灣,台灣掀起一股流行白話文的熱潮。 此外文化協會成立, 說台灣的反日運動是獨立的、是與大陸無關的,是昧於事實的說法,當年的抗日運動除原住民的抗日外,幾乎全部跟中國當時的反殖民、反帝國主義的大潮流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同時一直遙相呼應、互相支援,台灣人絕非單打獨鬥,也從來沒有培養出純粹的台灣意識,但是到了日本統治的末期,皇民化確實取得一些成效,培養出一批有日本意識的台灣人;這批人不要多,只要百分之一就有六萬多人,這些人媚日輕中,這些人在二二八殺人放火、這些人到現在還潛伏在台灣社會。為什麼綠色學者不重視這個問題,不研究這個問題,而把日據時代抗日歷史曲解成灣台灣意識的發展時期,理由是當時的抗日與中國無關,這是瞪眼說瞎話。即以二二八為例,大量的資料出土,已經推翻了官逼民反的說法,從二二八到 白色恐怖的受害人大多數是外省人,國民黨由於大陸的失敗,恨死共產黨,又怕死共產黨,所以有共產黨嫌疑者皆不輕易放過,國民黨認為台獨是癬疥之疾,而且二二八以後台獨份子從此沒有激烈行動,台灣人搞共產黨者少,外省人搞共產黨者多,所以白色恐怖受害者大多數是外省人,把白色恐怖解釋成外省人欺壓本省人並非事實。國民黨時代許多人反蔣,是為了爭民主、法治,其目的與台灣意識無關。 台灣人之反抗運動必須納入中國反帝、反侵略的大歷史脈絡之中,從中國得到啟發、得到鼓勵、精神上得到依歸,與共產中國之對抗,或者向國民黨爭取民望法治,無一不與中國之大歷史有關,中國對抗共產黨爭取生存權,生活方式的選擇權,拒絕共產主義;爭取民主、人權、法治等大方向都不是台灣人的專利,都有外省人參與,所以把台灣對抗異族侵略及台灣人追求民主、人權、法治的歷史解釋成台灣人的獨立行動,因而發展出台灣意識是完全錯的。 歷史解釋的錯誤 主張台灣意識的理由之一是外省人生活在台灣超過六十年了,已經有好幾代了,不能自外於台灣,應該認同台灣。可惜這種理論只講了一半,外省人固然不能自外於台灣,但是全台灣的中國人包括台灣人豈可自外於中國,姑不論中國目前的和平崛起,姑不論兩岸的經貿的發展,姑不論兩岸文化的互動,即使在島內,去中國化引起的紛爭,引起的認同混亂,以及去中國化的面臨的實際困難,如文字問題,抽掉中國部分的歷史記憶,文化空洞化的問題等等,在在都是去中國化的困境,也是台灣意識的困境,走入困境的原因竟然是一種虛幻的對立觀造成的。何況外省人並沒有不認同台灣,不認同台灣的人早走了。 台灣意識的產生,其實根本不必研究到底起自明鄭反清或甲午戰爭後反日或二二八開始,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台灣意識、主體意識都是不必追求與生俱來的東西,一個台灣人人生而沒有主體意識,或本土意識,那才是奇怪的事。除非因為認同問題受到政治干預,如日據時代出生的朋友,在家庭、在社群,自認是中國人,語言、生活習俗、信仰都是中國的,但是到了學校,日本老師告訴你不是中國人,教科書,詆毀中國文化,在法律面前你是次等公民,你的權益跟日本人不同,法律地位跟日本人不同。這種情境之中會引起認同問題,會產生台灣意識或中國意識與侵略者對抗是合理的,但是日本人走了,精神解放了、自由了、法律平等了、政黨輪替了、台灣人當總統了、執政了,台灣意識應該立刻失去了聚焦,失去了對立的目標,這時再強調台灣意識,用外省人來做假想敵,再排斥外省人就太虛假了。何況台灣意識為什麼一定要包括台獨?包括去中國化?台灣意識為什麼不允許多元認同。 台灣意識延伸出來的主張,如新興民族也是一種子虛烏有的說法,新興民族論者認為台灣已經是新興民族,有兩個主要理由,其一是台灣歷經荷蘭、西班牙、日本統治再加上漢人與原住民通婚,台灣人血統已經不是純粹漢人血統,其二是在文化上台灣人歷經異族統治,再加上海洋地理位置的關係,台灣早就是海上貿易中心,接觸外來文化較多,所以台灣文化也與大陸的漢文化不同,可以自成體系,所以從文化面、血統面的角度,台灣都可說是新興民族。這種說法最大的錯誤是只看歷史的表象,沒有深入歷史問題的核心,如血緣問題,漢民族自古都不是一個血源純淨的民族,漢民族發展的過程有太多次的民族大融合,血緣與文化傳統配在一起論述才有意義,否則就是自欺欺人,如本省人有許多人有平埔族血統,原住民有很多人有歐洲人血統,但是平埔族血統在文化上、精神上、生活習慣上對本省人有什麼意義?歐洲人血統對原住民有什麼意義?今天有多少有平埔族血統的台灣人會說平埔族的語言?多少原住民還會說荷蘭話?因為身上有少量平埔族的血液,而去敵視身上百分比更高的漢人血液,是不合情理的事。平埔族文化、荷蘭、西班牙對今天台灣人的影響幾乎是零。 即使是新興民族,即使是新台灣文化,為什麼要敵視漢人的部分?為什麼要敵視中國文化?一個號稱多元的族群融合的新民族、新文化,敵視血源的DNA,文化的DNA,而強調已經淡化的毫無影響力的屬於歷史的陳跡,這是討論文化問題最大的謬誤。 新興民族的論述可以扣掉台灣的外省人嗎?可以扣掉台灣的客家人嗎?可以扣掉許多認同中國文化的閩南人嗎?假如不扣掉,新興民族論只是欺人之談,因為並沒有共識,假如扣掉,那新興民族論只不過是少數福佬沙文主義的自說自話。 主體意識是與生俱來的,是不假外求的,沒有一個下賤的民族生而甘為其他民族的奴僕,但是主體意識要建立在多元認同的基礎之上才健康、才有發展的可能,一個台東大武的鄉下孩子,假如沒有受教育,一生不出台東縣境,到老到死他都自認是台東人,最多再加上自以為是客家人,或台灣人;但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台東鄉下孩子他的認同問題就複雜得多,他會認為他是台東人、台灣人、是中華民國國民、是亞洲人、是儒家文化的一份子、是地球村的一份子;總之知識程度愈高,認同就愈複雜、愈多元、愈有包容性。民進黨的認同格局、主體意識的界定限於「福佬人」,甚至在日本人退出台灣,國民黨淪為在野,民進黨執政以後在許多敵人失敗以後,消失以後,態度上還那麼張牙舞爪,還那麼橫眉豎目,還那麼小裡小氣。這種台灣意識、主體意識是病態的、是不健康的。 民進黨的文化論述完全建構在對過去歷史的錯誤認知上,如誇大了荷蘭、西班牙、日本對台灣的影響,而忽略國民黨國民黨在台灣六十多年的影響,日本治台五十年雖然後期致力皇民化教育,但是影響有限,台灣社會在基本上還是漢文化社會,根據「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記載「漢民族向來以五千年的傳統民族文化為榮,民族意識牢不可拔。屬於此一漢民族系統的本島人(台灣人),雖已改隸四十餘年,至今風俗、語言、信仰等各方面仍沿襲舊貌………,所以在考查本盾島社會運動時,必須對做為基礎的泛漢民族的思想、信仰、一般社會傳統、習慣與民族性,有相當程度的研究認識。」台灣的日本化,日本官員都認為不成功。更何況外省人來台六十年,外省人來台接著是國民政府遷台,帶來一個政府所必須的各種人才,國府遷台後的教育是整個國家規模的教育政策,是全而面的、有計劃的人才培養、文化提昇,六十年可用深度中國化、中原化來解釋,六十年來不管你喜不喜歡,早已把荷蘭、西班牙、日本成份沖淡了,不管你喜不喜歡,反中國論者,去中國文化論者都說一口流利的國語,寫一筆流暢的中文。文化論者錯誤解讀歷史,又故意忽略國民黨在文化上對台灣的影響。是無知?還是故意? 文化問題除了研究過去,更應該研究現在。除了研究優點,更應該研究缺點,一談到台灣文化就強調中國文化的缺點,就是吹噓台灣文化的優點,但是優點部份大多屬海闊天空、多元、五湖四海等形容詞或未來式。至於台灣文化目前的問題如選舉文化、誣賴文化、馬屁文化、黑道文化、迷信文化等都沒人研究。 我們都知道,在西方知識份子是永遠的在野黨,知識份子對文化問題,尤其是面對自己的文化,也是永遠的在野黨,愈進步的國家愈是如此,美國的自由主義學者,包括第一代新移民如薩伊德等對美國文化的批判從來就不假辭色。從人類有歷史到今天我們還沒有看過一個沒有缺點的文明,而台灣居然有一大批學者整天替不存在的台灣文化大吹牛皮,這樣台灣文化就可以提昇嗎?就會進步嗎? 台灣因為地區邊陲,歷史發展與內陸不同,當然有些地方色彩,但是地方色彩不可以無限上綱到「獨立文化」的層次,更不該發展出嚴重排他性的「台灣意識」、「主體意識」,主體意識之有無文化上是否獨立都要靠文化上的表現來支撐、整天自誇台灣文化多偉大而經濟蕭條,社會混亂,所有論述都是吹牛,都是自欺欺人之談,如果在文化上有野心、有雄圖,有一天也很有成績,台灣變成文化大國,即使那個時候,台灣也沒有排斥中國文化的必要,畢竟中國文化是台灣文化主要的源頭,何況那一天根本還沒到來。 方法學的問題 綠色學者研究台灣近代史,建構台灣意識,台灣主體性、在史學、史學方法、統計學邏輯學上都犯了很多基本錯誤,如: 邏輯錯誤 例證:拿中國文化跟台灣文化作比較,在邏輯上就犯了「機械類比的錯誤」,中國文化是棵大樹,己經存活幾千年之久,台灣是漢人新移民世界,是中國 文化的旁枝,而且是脆弱的旁枝,一個旁枝與一棵樹是不能做比較。 統計學錯誤 例證:綠色學者常用統計學來唬人,如把二二八歸咎於文化問題,用一大堆統計數字來證明台灣比大陸文化發達,在統計學上犯了「不同分母不可以做比較」的錯誤,因為大陸是一個國家,在文化上瓜葉漫延,在地理上有華北中原文化發源區,東南富庶區,東北開發區,西北落後區,西南落後區等,而台灣只是個農業省,用統計數字來比較台灣,大陸的文化誰比較發達是對統計學的無知或故意用統計學來騙人。 意識型態 綠色學者最嚴重的問題是史學訓練不足受意識型態影響,研究近代中國史、台灣史,常常犯一些最基本的、常識性的錯誤。 違背最基本的證據原則:如為醜化蔣介石,所有對蔣介石不利之資料一律採信,即使小說家所言;所有對蔣介石有利之資料一律不採信,即使是國家檔案;又如國史館館長在二二八檔案彙編的序文中說:「………蔣是二二八 的原凶早已呼之欲出,只是找不到白紙黑字的證據而已………」,國史館館長可以說出如此違背史學常識的話,綠色史學者的學養可見一般。 華命史觀:如綠色學者的二二八研究最後一定來一段檢討二二八失敗的原因,然後再來一段繼續奮鬥之類的話,像極了國民黨時代的反共文宣,根本不是史學。 忽視中日衝突之大歷史背景:二次大戰是世界反獨裁,反侵略的大歷史,台灣、中國都是大潮流的一份子,忽視日本軍國主義才是悲劇的製造者,喜歡把問題侷限於細微未節。 媚日情結:日本奴化教育台灣人民五十年,媚日情結至今陰魂不散,今天台灣的族群問題、兩岸國共問題,無一不與日本侵略有關,日本從一個被侵略的亞洲國家一變而成為侵略者,是日本現代化的一股逆流,日本近代學者對近代文化的批判多做如此是觀,但是台灣有大批學者,用各種歪理美化侵略者,或替侵略者卸責、除罪,歌頌日本對台灣建設的功勞。日本侵略台灣五十年,消磨了一部份台灣人的「骨氣」,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除了欺榨台灣資源,最嚴重的是奴化教育,使許多台灣人變成沒有骨氣的軟骨頭,應該是日本人對台灣最大的罪惡。 史觀混亂:由於史學訓練不足,史觀混亂所以對歷史的解釋常出現互相矛盾的結論,如強調二二八是官逼民反,甚至是偉大的起義,甚至是革命,但是所有的本省人都是無辜的,都是被誣冤死的,一場革命無一烈士,無人為自己的理想犧牲,這能叫革命嗎?假如二二八真有為革命犧牲的烈士,但卻為了區區幾百萬的補償金寧願死者降格為被冤殺的可憐蟲;寧願丟掉烈士頭銜,這真是不肖子孫。又要做烈士,又要拿補償金,是頭腦不清呢?還是見小利而出賣父兄人格?這是什麼史觀? 台灣意識,台灣主體意識,其實都是騙選票的偽議題,民進黨建構一大套的論述,在學術上是站不住腳的。泛綠的選民相信情有可原,學術界對此一問題視而不見,泛藍政治人物為了選票隨之起舞,混淆了社會的價值體系那才是台灣人的悲哀。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