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10/08 11:39:23瀏覽1573|回應0|推薦18 | |
基因改造食品的問題 由於基因食品不知不覺中已逐漸進入人類的生活中,因此引發許多國家政府的嚴重關切。基因科技的快速突破,不但將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人際關係,甚至倫理觀念也遭受重大衝擊,整個法律體系甚至可能需要「重建」。基因轉殖食品(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簡稱GM食品,包括含有大豆、玉米、小麥、馬鈴薯、蕃茄、牛奶、乳酪等成分的食品。所謂「基因轉殖」是將外來基因植入動物或植物體內,使其成為人類期待的特殊性狀的新品種,它可以讓動植物長得快,也長得好,可使味道鮮美且可大量增產,甚至將可作為保健治病效用,例如:口服食物疫苗的研發,將來小孩只要喝一杯蕃茄汁或吃些馬鈴薯,就可以將疫苗吞進肚子裡而不受打針之痛苦。 基因重建(Gene Restructure)改造的作物具有抗蟲、抗寒、產量增多等特性,而「基因改造」的動物亦具抗病、體型變大、大量繁殖等特性;生物如魚類,若體型變大且大量繁殖一定會影響其生態環境。因此,隨著研究的日益專精,科技先進國家雖不斷研發新技術與新產品,但其安全性仍受到許多人士的質疑,未來基因科技而延生的問題,諸如對人類生存與生態環境帶來的各種潛在的危機,雖然千頭萬緒且會持續發展中,但不可能不去面對它。 基於下列原因,有需全面強制標示的認知: 1.基因改造食品可能會導致毒害。 2.基因改造食品可能會誘發過敏。 3.基因食品可能增強抗拒抗生素。 4.基因食品可能會含有異樣脂酸。 5.基因改造食品可能會危害環境。 6.基因食品可能會改變飲食偏好。 目前「基因轉殖」的食物,如五榖類、大豆類、蔬菜類、魚類、禽畜類(豬、牛、羊等),已被高科技國家大量的生產,未來自然食物則將不易找尋。台灣進口的大豆及玉米類食品,約已有六至七成含有基因改造的背景。基因改造食品至今仍未發現後遺症,可是現在雖然無法證實,食用基因轉殖食物會影響人體健康,但是對人體有無副作用,可能要一、二十年才看得出來;就如新藥雖經多年研發後才被核准上市,但其副作用可能要經過一、二十年後才會知道。 由美國玉米基因改良公司的員工抗議,拒絕食用該公司提供經過基因改良的玉米,以及歐洲部分環保團體與民眾,亦頻頻提出抗議。(89.5.21自由時報) 綜合外電報導:「基因作物惹禍,歐洲農民恐慌」由於一小批曾被具有抵抗除草劑能力的基因轉殖作物花粉污染的油菜種子,意外在歐洲播種,引發了英、法、德與瑞典四國農民的恐慌,彼等擔心這些基因轉殖作物的花粉傳播後,亦即與同一族系的野草交互繁衍的結果,可能產生連除草劑都無法滅絕的「超級雜草」,雖然英國農業官員表示,這批種子經過處理不具繁衍能力,但環保人士則指控此位官員過於簡化事實;故法、德、瑞典等國之環境部一致要求播種這批油菜種子的農地作物必須全部銷毀。可見基因改造食品即使不能確定對健康是否有害,但應讓消費者有知的權利及選購的權利,然而在國內進口基因改造食品的台商,卻未貼上標籤或任何標示註明。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