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24 百道網/彼得‧奧斯諾斯;周益翻譯
儘管圖書分銷行業波瀾不斷,但美國圖書出版市場活躍跡象頻現——市場整體銷售額和淨利大幅成長,出版商投資信心增強,電子書業務受到重視。無論以什麼標準來看,美國出版業都是健康而有活力的。
過去十年來,圖書分銷行業波瀾不斷——線上書店興起,實體書店式微,電子書定價爭議不斷。不過如果你認為這是出版業陷入危機的信號,那就大錯特錯了。從銷售資料來看,美國圖書出版業非但沒有陷入危機,反而有欣欣向榮之勢。
美國出版商協會公布的銷售資料顯示,2012年美國出版業整體銷售額實現了大幅成長——整體收入成長4.51億美元,達到65.33億美元,淨利較去年成長了7.4%。藍燈書屋的《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和學者出版集團的《饑餓遊戲》系列的熱銷為市場整體成長做出了貢獻。儘管有流行的觀點認為,愈來愈多的數位設備所提供的豐富多彩的資訊和娛樂內容將進一步替代讀者的閱讀需求,但數字無可辯駁的證明,這種觀點並不正確。
電子書銷售額較2011年成長了42%,達到12.51億美元,也是市場整體成長的貢獻因素之一。雖然最近幾個月電子書銷售額的成長率已經開始放緩,而且業內流行的觀點認為,數位閱讀占整體市場的比例至少在短期內會定格在20%-25%。但受蘋果、亞馬遜、三星等廠商硬體產品的影響,出版商依然開始重新審視他們的出版名單。最近的幾宗併購案例表明,出版商們紛紛將電子書業務作為預算編制的基本組成部分。
行業分析機構Publishers Lunch報告稱,電子書和線上銷售的成長導致去年圖書退貨額下降到3.18億美元,很多出版商從中受益。
除此以外,出版商對非虛構類作品競標的熱情,也可以佐證美國圖書出版業的良好發展形勢。最近幾週,多部非虛構類圖書吸引到超過10家出版商的追逐,最終成交額都達到了6位數。有暢銷潛力的圖書競爭通常都會比較激烈,但今年出版商對優秀作品的投資決心顯得尤其堅定。以下是三部最近進入拍賣市場的作品,共同特點是故事性極強,但作者不太知名,預計同樣會吸引到不少可觀的報價:
史蒂芬‧理查‧威特的《音樂是如何免費的》(How Music Got Free: The End of An Industry,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and the Patient Zero of Piracy),寫的是MP3如何顛覆音樂產業的故事。威特是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研究生,半島電視臺的自由撰稿人。版權代理人稱,「威特雖然沒有太大名聲,但他為了做好這個報導,辭去了在一家避險基金的工作,回到新聞學院重新深造……他足以被稱視為互聯網的歷史學家。」
丹‧以弗侖的《殺死國王:猶太教狂熱信徒如何暗殺伊扎克‧拉賓並再造以色列》(Killing a King: How a Jewish Zealot Assassinated Yitzhak Rabin and Remade Israel),寫的是以色列前總理拉賓被暗殺的故事。丹‧以弗侖是《新聞週刊》和《每日野獸》(The Daily Beast)的通訊記者,這本書透過再現這場歷史悲劇,希望找到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和解之路。
比爾‧布勞德(Bill Browder)的《紅色通緝》(Red Notice)。這本書寫的是蘇聯解體後不久一位美國投資人在俄羅斯的傳奇故事,帶有自傳性色彩。書中的主人公布勞德在俄羅斯發了財之後搬到了倫敦,他的律師、大學同學馬格尼茨基(Sergei Magnitsky)則在俄羅斯被捕入獄並死在獄中。布勞德為了慰藉死去的馬格尼茨基,推動國會通過了馬格尼茨基法案,對俄羅斯的人權問題實施制裁。布勞德的傳奇背景和經歷讓這本書非常具有傳奇色彩。
除了上述情況以外,過去幾週美國出版業發生的另一件大事,是西蒙舒斯特與紐約市的公共圖書館簽署協定,試行電子書借閱服務。該協定標誌著全美六大出版商已經全部開始為紐約市的圖書館系統提供短期性電子書服務。
如今,圖書以各種不同的格式,透過各種不同的管道進行銷售,似乎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現在絕對不是自滿的好時機,但一系列活躍的跡象表明,無論以什麼標準來看,美國圖書出版業都是健康而有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