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27 百道網/鄧尼斯‧艾布拉姆斯;周益編譯
出版商開書店咖啡館,可以為出版商提供與讀者直接互動的機會。在韓國首爾,以圖書為主題的咖啡館漸成風潮,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出版商開書店的傳統由來已久。斯克里布納(Scribner)出版社大廈的一樓曾經就是一個歷史輝煌的書店,直到1989年才關閉,經營時間長達一個世紀,至今仍能在大樓裡看到書店的標識。位於曼哈頓第五大道的雙日書店則代表了一個特殊年代的出版類型。在這條繁華的大街上,與雙日書店類似的大書店一共有8家,在20世紀最後20年裡,這些書店陸續關閉。
韓國文學社區(Munhakdongne)出版集團開辦的圖書主題咖啡館。
儘管如此,今天依然有很多出版商維持著自己的店面,當然規模上已經與上個世紀不可同日而語了。梅爾維爾(Melville House)出版社和包爾豪斯(PowerHouse)出版社是布魯克林地區兩個經營書店很成功的出版商。在西部,舊金山市的麥克斯韋尼(McSweeney)出版社贊助了一批書店,來銷售他們出版的圖書。
不僅如此,現在出版商開書店的趨勢還發生了一些有趣的變化。
在韓國,出版商開書店咖啡館正在成為最新的潮流。據韓國先驅報報導,在首爾,「提供圖書閱讀服務的咖啡館反映了出版產業變幻莫測的潮流和文化。」
這樣的咖啡館主要位於首爾的弘益區,這裡是藝術家和獨立音樂人聚集的地方,也是韓國很多重要出版社曾經的社址所在地。如今,很多出版社都搬到了離首爾不遠的坡州市,也有不少出版社留了下來,因此這一地區依然居住著大量的編輯和作家,在他們的推動下,這裡的咖啡館很快變成了具有多重功能的文化景點。
舉例來說,曾經在韓國主要出版商文學社區出版集團做市場行銷工作的張尚好(Jang Eu-ddeum)就在2011年開辦了圖書主題咖啡館Comma。咖啡館除了賣茶點,還以五折銷售文學社區出版集團的庫存圖書。
「在咖啡館開辦以前,文學社區出版的很多書賣不掉就被扔掉了,」張說道:「處理這些賣剩下的書不僅要花錢,而且看到他們被當成廢紙也很令人心痛。」
看到自己參與出版的圖書被讀者閱讀是最讓張尚好開心的事情。「當你在出版社工作的時候,你很難看到讀者對書的反應,但是在咖啡館,讀者就是你面前活生生的顧客。看到你做的書被現實的讀者所喜歡,是一件極有意思的事情。」
另外一家主要出版商,坡州市的創作與批評社(Changbi Publishers)也在去年2月開辦了自己的咖啡館。這個咖啡館已經成為一個活躍的文化活動據點,舉辦了超過80場活動,吸引了眾多韓國最知名的作家和學者。韓國民主太平洋聯盟候選人文在寅和獨立候選人安哲秀甚至將文化議題的會議搬到咖啡館來開。
「我們努力讓它不僅僅是一家咖啡館或一家書店,」咖啡館經理鄭智泳說道。「創作與批評社的很多編輯也在咖啡館辦公,召開編輯會議。我們接受讀者和作者的拜訪。我們感覺到,雖然網上書店愈來愈多,但有一個實體店面來展示我們出版的圖書,同時可以與讀者和作者面對面互動,是非常重要的。電子書只和內容有關,但實體書所提供的,不僅僅是內容。」
對張尚好來說,咖啡館的意義在於填補空缺。「實體書店的消失對廣大讀者和整個國家都是不幸的。閱讀實體書是一種無與倫比的體驗,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想要創造這麼一個物理空間,來為公眾提供這種體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