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今天的編輯已比昔日更平易近人?
2013/03/23 18:33:04瀏覽616|回應0|推薦1

2013.1.28  百道出版研究院/鄭珍宇編譯

editor working

編輯和作者之間的關係是出版業一直以來頗為關注的話題。最近,編輯們因遲遲未能向作者們做出審稿回覆而激怒了作者,這引發了業內熱議,有人議論稱編輯們已經喪失了與作者們很好互動的溝通技能。為此本文作者站在編輯的角度對眾人的指責做出了反駁。

FutureBook近日發布了一篇由Agent Orange寫的題為《編輯們是因為他們不再有權拍板而說「不」嗎?》的文章。如今編輯們用於回覆投稿意見的時限——如果他們確實對這些來稿做了答覆——在很大程度上已引發了外界冷嘲熱諷,並且還被警告會因為這樣的「溝通失利」有面臨激怒作者們,以及損毀「傳統」出版品牌的危險。具有諷刺性的是,這個話題在我們最為便捷的即時交流工具——Twitter上引起了大眾的熱議。

當然了,我不能代表所有的編輯發言,我只能認為的的確確存在著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許多編輯們——尤其是較年輕的編輯們「從未說過不」。但對於許多編輯們而言,尤其是對於年輕編輯們(作為一個生育了一個孩子的80後家長,我也把自己劃歸到這個隊伍中)來說,具體的情況完全不只是如此。首先,我們向最佳的同行學習經驗。就我的情況來說,我曾在布萊克.佛萊德曼(Blake Friedmann)出版公司擔任過卡羅爾.布萊克(Carole Blake)的實習助理,也在漢密什.漢密爾頓(Hamish Hamilton)出版公司做過西蒙.普羅瑟(Simon Prosser)的編輯助理。他們兩位中的任何一位在回覆作者來稿的事宜上都迅速及時且謙遜有禮,表達個人的想法並流露著關懷,對於所有作者的作品都報以一貫的尊重。這對我帶來的影響是,我總是計畫,在收到投稿的當天就告知已收到來稿,並在一個月之內對來稿做出正式的錄用回覆。我知道許多編輯們(各個年齡段的編輯)在實際工作中也是這麼做的。

在這裡我用了「計畫」一詞是因為這完完全全只是一個意願而已,有些時候,現實總是出人意料。原因是:較之過去,今天的編輯們在扮演著更為多樣化的角色,編輯的行政支持功能也有所弱化,並且他們收到了數量更多的作者投稿。

我們之所以要扮演更多種的角色是因為我們在一個千變萬化且有著持續挑戰的世界裡工作。因此,我們在恪守行業核心準則,並按照編輯們一直以來的做事方式工作時,我們還必須保持警覺,變得更為多樣化,讓自己更適應於新媒體和行業發展。在這個日趨數位化和國際化的時代,編輯們要承擔更為寬泛的跨業務部門的職責,還需要掌握各種各樣的宣傳推廣作者的方式。在幕後,我們參與到了眾多類型的活動中,這往往讓我們遠離了案頭工作。然而,我們仍需要對書稿進行編輯加工,在書衣上撰寫內容提要,撰寫廣告文案,按期完成生產計畫,不知疲倦地為我們的書在社內外賣力吆喝,審讀來稿並回覆審讀意見。

花費這麼多精力在那些我們會出版的圖書和作者們身上後,這或許就會讓對那些不會出版的書和作者做出回覆的事變得罕見。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我們較之過去收到了更多的投稿之後——這相當的部分應該歸因於技術的進步,它讓我們能搭建起即時的全球範圍的關係——我們也很難做到如此了。結果是,我們不僅收到了來自英國代理商的投稿,也有來自全球的代理機構和出版商的稿件。

但是——我很慎重地說,因為對於每一部我收到的來稿我都心存感激,並帶著樂觀的態度來處理每一部作品——收到的來稿數量並不表明我能更有選擇性地開展圖書出版。截至今年,從一月初至五月底,我已經經由代理機構收到了156部小說投稿。當然了,我錄用了其中3部。這是相當大數量的退稿信件了。

在形形色色的方法中,對來稿做出錄用決定對編輯們來說從未變得更容易過——我們要說服更多公司內的同事們,我們要更具協作性(因此帶著更少的主觀判斷)地開展工作,並且我們也更為全身心地投入於出版更少的圖書。這必然會導致在面對要開口給出「是」或者「否」的答案時就需要開動一番腦筋。或許事實是這個市場造成了一些編輯們做出了這樣的謹慎之舉——在他們向自己做出回覆之前,還在觀望他人是否會為此開價。並且如果沒有人準備邁出這第一步,那麼毫不意外地,其結果就是一片沉默。但是同樣符合事實的情況是,我們有時可能真的是無法擠出時間來寫退稿信,我們也無法承受這樣傷腦筋的全過程,特別是在自助出版橫空出世的情況下——其稿件錄用和出版的全過程只需花費數週的時間。

就Agent Orange看來,編輯們「溝通技能的喪失」已經「達到了流行病的程度」。或許就對作者投稿的回覆方面而言,這樣的說法是合理的——儘管就此我仍對這個觀點表示不贊同——但總體上看,這個觀點對我們所扮演的角色而言是顯然不正確的。事實上,在考慮到受我們控制的選擇範圍來看,這樣的觀點是完全不成立的。我們仍然要寫信件,用手機溝通,但我們也同時會適用電子郵件、微網誌、部落格和透過在Facebook發帖子來溝通;我們用Skype和視訊會議來交流——這讓我們在一天的24小時裡保持隨時可取得聯繫的狀態。我的Twitter訂閱顯示在深夜或者週末時間,仍有數不勝數的出版商們在宣傳推廣他們的作者們;也會和有潛力的作者們展開互動。對於那些因為未能迅速做出回覆而被激怒的作者們,我希望他們中有更多的人將會心生感激——較之過去,今天的編輯們和出版商們已然變得更為貼近大眾,更易親近了。

我們所做的任何事都是圍繞著作者們展開的,並且他們也是我們所有人選擇在出版業工作的原因所在。如果代理機構們旗下存在著一些感到憤怒或者覺得未受到編輯們重視的作者們,他們應該告知我們——但理想的情況是,針對個人直接告知,而不是以一種匿名的衝突方式,否則恐怕只會引爆更多「對出版商的敵意」,而不是指出要旨。他們也需要被告知更詳盡的事實。因為對於許多像我這樣的編輯而言,我們並不是對那些向我們介紹合適的作者們的代理機構不知感恩,我們也不是對於那些作者們沒有極大的尊重和欽佩。僅僅只是因為我們一天可利用的也就只有這麼幾個小時。

editor working01

〈編輯們不再說不是因為他們再也無權拍板嗎?〉
及時向作者們回覆審稿意見一直是編輯們奉行的傳統規範,但在今天這樣的作風日漸式微,出版商延遲做出回覆甚至成了加深出版商與作者們之間矛盾的催化劑。編輯們拒絕給出審稿意見究竟為何?這樣的做法究竟會產生後果?

在一次聚會上,出現了著名的文學青年——彼得.庫克(Peter Cook)和漫畫家巴里.梵東尼(Barry Fantoni),其中的一位告訴另一個人說「我的一部小說還在創作中」,另一個人則回答道:「彼此彼此」。這樣的對話對於已經對寫作感到倦怠的人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近來,我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對話是否適合於套用在編輯們身上:「我的一封退稿信還在寫的過程中」,「彼此彼此」。

在我最初踏入書業之時,一位編輯考慮是否錄用一份來稿的週期通常為一個月。週期超出於這個時限不僅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也會被認定為是有失專業的。如果你在收到來稿一個月後還未作出決定,那麼很可能就意味著作為承擔起這份工作的人,你並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你做事太優柔寡斷或者太缺乏系統性了。

首先,雖然我被告知這事關對作者——一個我們所有的人都指望著他過日子的人——體現出的尊重。我們所審閱的每一份來稿融入了作者數年的努力和期望,它們理應得到最基本的尊重。

倫敦主要有兩類編輯。一類編輯(通常較為年長)他們對於作者們畢恭畢敬,讓作者們充分知道他們所處的位置。然而另一類編輯卻將「從不說不」視作是一種專業自豪——他們只會對那些他們希望獲得的來稿做出回覆。

我們沒有人是完美的:任何一位代理人或者編輯在處理成堆的來稿時——這些稿件遠多於他們能安然地知道如何處置的數量,一些機會就悄然溜走了,但是溝通技巧的致命性也達已達到了流行病的程度。當然了,這與當時所處的時代是相符的,那時編輯的權利和權威已被前所未有地削弱了。編輯們不再說不是否是因為他們已無權再拍板了呢?

採稿流程的緩慢和曲折催生了一系列荒謬的情節。圖書稿件從投稿到錄用需要耗費整整一年的時間也並非罕見。我也了解到許多例子,圖書被困在了長達數月的採稿流程中,而後卻有幾家其他的出版商同時被告知稿件被錄用,於是這部書稿就將以一個高漲、巨額的金額在拍賣會上出售。如果第一家對這部書稿感興趣的出版商能夠加快審稿流程,他們就能以最終的書稿成交價的一小部分數額拿下這部書稿的版權。

這當然不是一個高效的體系。代理機構對於出版商們所經歷的艱難時光表示同情,並且眾所周知的是,書稿的錄用決定是由社內委員會來做出的——這有點像是一個專制的、關乎個人權位利益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需要耗費些時間的。編輯們無需假裝這個決定是由他們獨立做出的。

不僅僅是因為出版商們這些愛擺架子的作風,還因為他們在溝通上的失利——甚至在表達拒絕之時,讓他們真正地觸怒了作者們。作者們對此極度反感。這是理所當然的。他們覺得這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並且是對他們的蔑視:最好的可能性是,編輯們未做出答覆是有意將其保留在競技場上,以免他們在拒絕錄用這部稿件之後可能犯下的錯誤;而最壞的可能是他們的書稿就像是會給世界造成污染的無用的空間浪費——根本不值得為其回覆退稿信。

作者們的憤怒確實是個問題。不僅僅是從任何明智的道德標準角度來衡量都會是一個問題,還因為這樣的做法是出版商們做出的一種極為不利之舉。作者們對出版商們的敵對情緒也是造成劣質出版物在網路上此起彼伏的重要因素。在網路上有著成千上萬名作者們,他們樂此不疲地撰寫部落格和微網誌,他們因曾受到出版商們不良的對待方式而感到及其憤怒。

亞馬遜採取了一個更為英明的舉措,這個舉措是讓網路巨大的作者社區與「正統的」出版商們形成對抗的原因。亞馬遜幫助促成的每一個成功的自助出版案例,好像就是那些令出版商們感到失望的作品,所有的這些作者們對出版商感到憤怒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遭到了拒絕,還因為他們遭到拒絕的方式,或者因為事實上完全沒有人來負責對作者回覆。

這是很糟糕的公關,其將深深地有損於「傳統的」出版商品牌。出版商們需要承認,他們在他們所有的作者們面前所呈現的面孔是左右這些作者們行為的決定性因素。在社會化媒體時代,展現出友好的一面至關重要。(2013.1.24 百道出版研究院/鄭珍宇編譯)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742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