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23 00:09:06瀏覽340|回應0|推薦1 | |
2011.9.6 中國青年報 9月4日下午5點,第十八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簡稱「圖博會」)閉幕。根據主辦方提供的資料,本屆圖博會可謂一場盛宴──書展面積53,600平方米,展臺2,155個,來自60個國家和地區的逾2,000家出版機構展覽展示20萬種精品圖書,舉辦近千場文化交流活動,整體規模比去年成長約24%。 走進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新館的展覽場地,隨處可見印有天空圖案及「開闊的風景──開闊的圖書」字樣的條幅懸在屋頂,這是本屆圖博會的主題。志願者會微笑著給讀者遞上一份介紹主賓國荷蘭參展活動詳情的宣傳冊。 在8月31日至9月4日,圖博會被分成兩部分,前三天為專業場,後兩天為公共場。 至少從資料來看,前三天的專業場應該還算紅火。經官方初步統計,本屆圖博會共達成中外版權貿易協定2,953項,比去年成長24.13%。其中,達成各類版權輸出與合作出版協議1,652項,比去年同期成長17%,達成引進協定1,301項,引進與輸出之比為1:1.3。在主辦方看來,這實現了「十二五」開局之年版權輸出的開門紅。 與往年的圖博會不同,這一次參觀公共場展覽的讀者,不需要排長隊便可填好表格領到入場券。不過,在此之前城區的讀者需要趕十幾公里或者幾十公里的路。而走進展區,他們會發現,這裡沒有他們想像中紅火。 最熱鬧和獨特的展臺,當屬主賓國荷蘭的展區。 荷蘭展區設置得分外精妙,展臺周邊貼著許多摘自荷蘭作家文學作品中的短句,吸引了不少讀者駐足欣賞,他們還未進入展區,便可提前感受到濃重的文學氛圍。 以白色為基調的展區,如迷宮一般,有序地將整個空間區分開來。抬頭望去,藍、白色的絲帶營造出宛若天空的效果和意境,這「雲下的展臺」,令不少駐足其間的讀者讚歎。開幕當天,記者偶然在荷蘭展區發現作家慕容雪村的身影,他收穫了一摞新書,並感慨:「來了才知道,對於荷蘭文學,我們瞭解得並不多。」 在荷蘭作家作品展示區,一冊冊精美的出版物被擺放在展臺的凹槽處,作家的照片在立柱上,笑吟吟地對著觀眾。不少年輕人長時間停留在展示荷蘭著名漫畫人物形象米菲兔以及穿著紅白相間短褲的小青蛙佛洛格的區域。為中國人所熟知的兩位荷蘭人:畫家文森特.梵谷,以及「中國通」高羅佩也沒有「缺席」圖博會。有關這二位的展覽也頗具人氣。 由荷蘭的展區便可看出,外國出版商對中國圖書市場越來越看重,更多的國家參與圖博會已成為一種趨勢,也成為新的亮點。 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黎波認為:「越來越多的外國出版商看重中國市場,並認為中國是他們要爭的最後一桶金。一些並不富有的國家也要到中國來開發版權。」 然而,他們最終與中國出版商簽署版權協議的圖書,多為少兒圖書和自然科學類書籍,文學類圖書則大多遇冷。 「外國出版商忽略了兩國的文化差異,中國人短時間內接受不了他們的文學。」黎波這樣解釋道。 這些國外出版商的展臺,大都顯得樸實而低調,空間相對較小的展廳,大都被書擠得滿滿當當。而另一邊,國內出版單位的展廳,大多很氣派,空間十分開闊,展廳也成為他們舉行各種活動的場所。馮驥才、洪晃、劉索拉、徐坤、白燁、周大新、楊紅櫻、邱華棟等作家、學者,紛紛被出版機構邀請到展廳,舉行各種形式的座談會、新書發表會、簽約儀式等活動。 除中國作家外,來自德國、奧地利、希臘等國的作家偶爾也會趕來,同中國作家一道,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展開一系列討論。 近千場各式文化活動將圖博會烘托得像一場文學盛宴,尤其是專業場裡那較之往年增幅明顯的版權交易,更像是盛宴上的觥籌交錯。然而,對普通讀者甚至參展商來說,在公共場展覽裡感受更深的,是這熱鬧中透著的蕭條。 此次圖博會首次遷至新國展舉辦,儘管地鐵15號線直達國展,主辦方也提供了三條線路4個班次的班車,遠在順義的新國展仍然讓不少觀眾打了退堂鼓。 少了那些拖著拉杆箱來逛書展的讀者,場內沒有太紅火的場面出現。除一些有知名作家出席的活動被「圍觀」外,其他活動現場觀眾寥寥,臺下坐著的大部分人,或是記者,或是逛累了坐著歇腳的讀者。 網友「小英書坊」在微博中說:「新國展設址十分失敗,以至這一屆圖博會讀者開放日很冷清,誰會在週末去郊區看書展。2008年為避奧運不給北京添堵,將圖博會設在天津舉辦,那真是人氣高漲,今天聽到好些出版社都在懷念那一年的好生意。」 現場沒有預計的火熱場面出現,讓前來參展的出版商有些失望。 北京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不是十分滿意:「這次的圖博會管理略顯混亂,本以為搬至新館,各項水準都會有所提升,事實上並非如此。」 據李昕介紹,三聯書店的幾場新書發表活動,都有意地避開了這次圖博會。「這兒實在太遠了,整體效果讓我們有點失望。」說著,他還從包裡拿出幾張入場券:「你看,這些票我都沒有送出去。」 除了因為地理上的距離,讓讀者離這次書展遠了些,在一些出版社看來,圖博會的冷淡也映襯了傳統書業的蕭條。 黎波這樣認為:「從前我們定義,書是傳播知識和文化的載體,現在這個載體不僅僅是書,有平面紙媒,也有電子媒體,因此,圖書所承載的壓力減小。」 「儘管如此,這次的活動也不該弄得這麼浮躁,現在我們管書叫文化的源代碼,由書可以發出很多東西來,並且與大眾是有很大關係的。應該把圖博會放到一個適合大眾都去的地方。」也許誠如黎波所說,「這屆圖博會的場面,本來就該蕭條。當整個圖書產業在呈萎縮態勢時,難道中國還能大發展嗎?這不可能。所以它蕭條得『恰如其分』。」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