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本】圖書物流體系
2006/11/11 14:27:51瀏覽1659|回應0|推薦0

2005.11.1 摘錄整理自巴顏喀拉出版在線/ 陈磊

日本出版業物流的結構特點是:零售商(即書店)多,批發商(即經銷商)極少。

日本現行的物流鏈體系:出版社──經銷商─書店─讀者。

可以說日本的總體物流體系主要是由兩大經銷公司和兩項流通制度共同構托而起的。

1、兩大經銷公司
日本經銷公司數量比較少且無小型經銷商,目前日本最大的經銷商有兩家,東販和日販,這兩家最大的銷售公司分別代理了12,000家和11,000家書店的進貨業務。日本經銷公司之所以極少,且主要業務又集中於兩家最大的經銷公司手裡,其原因在於日本圖書市場已具一定的規模,每年要有近50萬種圖書、3,000多種雜誌在市場上流通,並要保證8萬多個網點均有書刊可售;要處理如此之大的流通量非一般公司可以勝任,它需要具有一定的功能,具備相當的條件。一般來說,經銷公司應具備以下四大功能:一是商務流通功能,即對出版社和書店進行商品銷售、代理進貨及收款和付款的功能;二是物品流通功能,即進貨、分類、打包、出貨、配送、庫存管理、補書調配、退貨處理的功能;三是資訊流通功能,即根據對各種資料的收集、計算和分析,提供出版、銷售情報的功能;四是支援功能,即進行市場調查、人才培訓、經營諮詢等支援經營的功能。但上述功能的具備需要滿足這樣四個條件:一是必須具有代理眾多出版社圖書的實力;二是必須建立強大的物流系統;三是必須構築充分利用電腦的連結網絡;四是必須具備利用大規模運輸的能力。因此,東販和日販成為最具有實力承擔起日本出版業流通的經銷公司。

2、委託銷售制和定價銷售制
委託銷售制和定價銷售制是日本現行出版流通體系建立的主要基礎。沒有這兩項制度,現行的出版流通體系就無法維持。因此,這兩項制度也是日本出版流通體系的基本特點。

1)委託銷售制。委託銷售是指出版社和經銷商根據書店的狀況向其分配圖書。書店對分配來的出版物進行銷售,在一定期限內可將銷售不完的出版物退還給出版社。委託銷售分為三種類型:(A) 新書委託─是指對新版、重版的圖書以新版委託的方法來分配,委託銷售的時間一般是三、五個月,即105天。(B) 長期委託─是指對已經出版的出版物,以主題或季節來成批銷售,其委託的時間較長,原則上以6個月為期,也有短期的,一般是4個月。其售完後沒有補充,售完為止。(C) 常備寄售─委託的時間為一年,委託的圖書即使在書店中,在稅務上還是作為出版社的在庫商品來處理的。日本出版界認為這是嚴格意義上的委託制度。常備寄售的圖書一旦在書店中售完,出版社應立即送貨。

除了圖書以外,日本雜誌的銷售採用的也是委託制度。週刊的委託銷售時間是45天,月刊、季刊的委託時間是60天。

需要指出的是,委託銷售制是日本出版流通的主要制度,但並不是唯一的制度。日本對極少數的圖書,如豪華版、醫學書、西文書以及作為限賣品的期刊、特定出版物也有採用買斷制度的。

2)定價銷售制。所謂定價銷售制是指作為廠家的出版社,有權決定本社圖書的銷售價格,並要求經銷公司和書店予以遵守。

在日本,隨著出版業的不斷發展,一段時間內書店與書店、經銷公司與經銷公司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並演化成為劇烈的廉價銷售競爭。由於這一無謂競爭的緣故,書店、經銷公司均疲憊不堪,整個出版業的生存基礎出現了危機。後來為了打破這種惡劣狀況,出版社、經銷公司、書店之間進行了多次對話。結果,首先是雜誌,繼之是圖書開始實行定價銷售制度。日本出版業普遍認為,出版業之所以能長期保持穩定發展,是因為定價銷售制存在的原因,但這種狀況正在發生新的變化。


【注】
1949年二戰期間被日本政府強制整合的日本出版配給株式會社(簡稱日配)解散後,同時成立的9家出版中盤商只有日販和東販兩家做強做大了?除「王子流通」外,日販的其他6個物流中心除1984年在大阪建立的一個西日本流通中心外,幾乎均是90年代建立的。1990年在東京都墨田區建立媒體流通中心;1991年在東京建立CVS流通中心;1994年同時在東京玉縣建立了新座圖書退貨中心和所澤雜誌退貨中心;1996年又在東京練馬專為書店的雜誌配送建造了練馬流通中心。可以說90年代是日販飛速發展時期,正是這一時期,日販拉開了與其他經銷公司的距離。1989年日販王子高技術中心成立,由於這個中心的成立,使日販圖書經營全流程達到了電腦化,是電腦技術將市場訊息與物流設備的自動化連接起來,才使日販具備日處理100萬冊能力(90年代初水準)。而正是這種「能力」的不斷擴張,它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大,僅用了短短7年時間,居然建立了5個不同功能的流通中心。可以說是電腦技術使日販的經營有了強健的神經系統,物流自動化流水線使它成為行業巨人。

那麼,日販的電腦系統和物流自動化系統是怎樣處理發貨業務的呢?基本分兩類:一類是新書、新刊的主配,即按店的規模進行主動發貨;另一類是按零售店訂單發貨。現代物流的核心概念是實行貨物進倉、儲存、分揀、包裝出貨有計劃和有效率的運作。日販物流簡單、快捷、高效的原因是其業務流程設計十分理想,每一條物流自動化流水線的功能都是不同的。

首先,將複雜的問題簡單處理。即將不同的業務,按不同的流水線運作,如將新書主配與訂單配發流水線分開;將雜誌和圖書的新書主配流水線分開;將書店新書主配與CVS新刊主配分開。一條流水線配一類產品或一類流通管道,這樣可以使不同產品的發貨方式、不同零售店的需求方式區別開來,使流水線的訂單處理變得簡單而高效。而不同流水線上的包件最後又能按運輸線路、按店進行集合,又使運輸變得簡單、有序和快捷了。

其次,將繁瑣的問題集中處理。日販的物流還有一個業務是要對1.1萬家書店的添單進行配貨、發貨。訂單發貨的業務處理相對主配就繁瑣得多。日販為滿足訂單訂貨,運作上作了處理,如增加備貨倉庫和備貨品種,建立了1.1萬平方米的圖書備貨倉庫,1995年備貨品種是5萬種,到目前已達13.7萬種,且全部實行架位貨位管理。將1.1萬家書店按規模定級,按級別、時間進行訂單配發處理,如大型店每天配一次,中型店2-3天配一次,小型店一週配一次,這種按店型設立配發時間,對複雜的訂單發貨進行了流程化處理,大店、小店明確各自的配書發貨規律,他們還將訂單配書的重複勞動進行了集中處理。資訊系統每天將1.1萬家零售店的需求資訊按品種進行三次集合在備貨倉按品種取書,然後進流水線配發,日販「王子流通中心」圖書訂單配發流水線有1,920個方向,也就是說一次使用可同時配1,920個店,流水線配發進度為每秒兩本,可接納32種不同開本。這樣這條流水線一天可處理和配發約6,000家書店的訂單122萬冊,基本滿足了零售店的需要。

總之,日販的強大是建立在它服務出版與服務零售店的「能力」不斷增強的基礎上;日販是隨著半機械化、電腦化、電腦機械自動化這種生產力不斷提升發展起來的,在先進生產力的作用下,推動了日販的發展,也推動日本出版流通產業的發展;近20年間日販(包括東販)出版商抓住了發展機遇,不斷地按出版市場發展的要求與時俱進,在發展自己的同時築高了日本出版經銷商的門檻。

點評:
1.
日本最大的兩個出版中盤日販和東販出版物的商流、物流量約占日本出版物流通量的80%。日販將電腦技術將市場訊息與物流設備的自動化連接起來,形成了強有力的物流配送能力,這種「能力」的不斷擴張,它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大,僅用了短短7年時間,居然建立了5個不同功能的流通中心。可以說是電腦技術使日販的經營有了強健的神經系統,物流自動化流水線使它成為行業巨人。

2.作為流通企業,物流能力無疑是最需要也最有可能發展為核心競爭力的。

3.日販物流管理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不僅是物流設備和技術應用,還在於其規範的管理,在此基礎上建立的現代化物流設備體系才能得到充分應用。

王子流通中心新書配本作業、分店打包、出貨(1998







庫存書架管理








 *衛星及時監測紀錄控制(SENsor Real-time Inventory control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53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