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版量與成本控制
2006/06/03 08:42:49瀏覽1214|回應0|推薦1

文/蘇青林

在出版發行的管理過程中,再版量的控制與成本控制皆屬相輔相成,過多的印量固然可以符合成本的最大效益,卻也可能帶來龐大的庫存壓力與利息支出等,所以適量適印並兼顧成本效益,才能有效紓解出版品的流通,行銷對於市場需求的掌握與銷售狀況必須經常有精確的數字管理。

首先再版必須有一套周全的評估作業,在不致於斷書或缺書太久的情況下及時供給。一般的作法是根據以往版次刷數的間隔時間與印量,綜合庫存評估再版量,精密一點的作法,還需要調查近三至六個月該書每月每週的出退書數量,並透過營業人員了解該書在店面陳列的實際情況。(用抽查的方式評估缺書的百分比)單本書的評估需要依賴分析的條件較少,若是公司的系列、書種繁多,則必須仰賴電腦進銷存管理報表,先由各書系的出退比訂出一套安全存量警示系統,即低於安全庫存量時電腦會發出缺書訊息,另外透過專人專職每週列印一份低於安全存量的書種,再判斷該書單中先後緩急的再版順序,以及不再版的評估報告。(新書出版前三個月不設定安全存量標準,主因是新書上市三個月銷售變動非常大,設定安全存量誤差值很大)

書籍的銷退狀況,營業人員必須列為每日工作,包括每次經銷商補書的書單,如此才能於缺書書單列出時,能立即判斷那些書需優先再版,倘若書種過多,也可利用電腦列出一份暢銷書及長銷書單造冊備查,這對新手而言不失為快速入門的方法之一,然而勤跑市場了解銷售才是營業人員的不二法門。

具備評估再版書種的能力之外,尚必須對再版書的數量做精準的估算,到底是印500本、1,000本、2,000本或3,000本以上?再版量需供應市場多久: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還是依長銷書種的差異訂定?理論上再版量的設定以一次量的消化不超過三個月為基準,但仍須根據各書種的銷售差異區分,長銷書若年銷售量為1,000本,以上述算法則只能再版250本,這根本不敷成本,可以也不能一概而論,此例其實可考量一500本,如果連500本都無法平衡管銷成本,則通常會面臨缺書或絕版一途。

反之,月銷售量1本的暢銷書,硬要維持三個月的需要量就需要一次印到3萬本,則過大的存量並不見得能節省多少費用,一旦銷售急劇下滑來不及反應時,又會面臨積壓庫存的壓力,所以此時應考慮改為每月再版一次較實際。一般出版社對於新書的毛利率大都設定高於40%,再版毛利率也都控制在30%以上方符合再版效益,然而出版品並非一成不變,在經營者的口頭禪是「有時營業額重於毛利率」,當銷售或印量大時毛利率不是唯一的考量點!

營業單位在處理再版與成本之間的關係,應該靈活運用毛利率和營業額,有時過度追求獲利常會遺誤商機!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29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