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萊士質問柯林頓
2014/04/05 23:59:08瀏覽873|回應0|推薦0

2014.2.17  新京報/高美

mike wallace

華萊士的質問
提到採訪政要,傳媒歷史上有兩個人不得不提:美國CBS的主持人邁克‧華萊士(Mike Wallace, 1918-2012)和義大利記者奇奧莉婭娜‧法拉奇。這兩人堪稱是國際政治採訪的「教父教母」。如果把兩人的採訪對象一一列出,幾乎就是一部20世紀後半段影響世界歷史的人物清單。

華萊士是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訪談節目《60分鐘》的主持人。自從節目開播之後,除小布希之外的歷任美國總統,包括甘迺迪、詹森、尼克森、卡特、雷根、老布希等都接受了節目的「拷問」。他還採訪過包括卡斯楚、阿薩德、阿拉法特、巴列維、霍梅尼、格達費(Omar Mouammer al Gadda,利比亞領導人)、海珊(Saddam Hussein)、鄧小平、江澤民等在內的多位國際政要。20世紀80年代初,華萊士代表CBS獨家採訪了鄧小平,成為讓西方世界瞭解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第一人。

法拉奇的採訪對象名單也絲毫不遜色,鄧小平、季辛吉、甘地夫人、阿拉法特、霍梅尼、格達費、沙龍……

兩個人的共同特點都是:咄咄逼人的尋求真相。他們以一種近乎「審訊式」的採訪方式,來面對這些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在採訪柯林頓時,華萊士說:「你是流氓嗎?你怎麼會跟一個未婚的姑娘在白宮神聖的辦公桌上,做那種事情?」

拷問式採訪難再現
大眾傳媒的發展,使得世界對資訊的公開程度普遍加強。領導人們也不再「獨坐深閨」,相反會借助世界知名媒體的影響力,來傳遞自己的「情意」。如布里廖夫一樣依託所在媒體的國際影響力去採訪國際政要,儘管依舊不易,但已經不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

2014年1月,「硬漢」普京接受了BBC主持人安德魯‧瑪律的採訪,並坦率地提到了俄羅斯反對同性戀宣傳的政策,普京說自己不是一個「偏見的人」,會和俄羅斯的同性戀活動家進行對話。

2012年,緬甸新任總統吳登盛將第一次國外媒體採訪機會給了《華盛頓郵報》的拉里‧韋茅斯。後者是該報的資深編輯,貝娜奇爾‧布托(Benazir Bhutto,巴基斯坦前總理)、卡爾扎伊(Hamid Karzai,阿富汗總統)、查維斯、格達費、穆沙拉夫(Pervez Musharraf,巴基斯坦前總統)、海珊、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伊朗總統),都曾是她的訪談對象。

mike wallace01

採訪政要需要懂得技巧
促成對政要的採訪通常需要很多時間,媒體的影響力以及採訪者本身的風格和實力都會是政要是否接受採訪的考量因素。

在BBC、CNN、半島電視臺等媒體有過豐富從業經驗的大衛‧布魯爾看來,採訪政要需要一種藝術。採訪者需要明白,接受採訪的政要,通常都有一個預先寫好的腳本,不允許他們隨意發揮。

布魯爾為採訪政要的記者們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首先,是要謹記「採訪是為了觀眾的利益」。布魯爾說,採訪者應該記住,採訪是為了揭示資訊而不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聰明或者去贏得一場戰鬥。」

在採訪技巧上,布魯爾說,政要很容易會將事情複雜化,而你要做的是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反復問直到得到明確的答案,並建議不要將最重要的問題留到最後,以免因為時間關係而沒有機會問出。

布魯爾強調,採訪者要知道政要接受採訪有自己的動機,他們會試圖引導你去他們的軌道上,而你則要看穿這一點,不要被牽制或者跑題。

mike wallace02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1228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