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咬文嚼字》為何連續9年「咬」春晚
2014/03/24 21:33:36瀏覽516|回應0|推薦0

2014.2.11  東方早報/鄭依菁

一年一度的《咬文嚼字》「挑刺」春晚大會再次上演,主持人張國立和經典歌曲《想你的365天》中槍。張國立將「血脈僨張」誤讀為「血脈噴張」;《想你的365天》中歌詞「當看過這世界的每片滄海桑田」被批不能用量詞「片」修飾動詞性結構「滄海桑田」;「春晚是想你的365天」也被指混淆西曆和農曆,《咬文嚼字》編輯部指出,「今年是馬年,有個閏九月,到明年羊年的春晚是384天。」有網友指責《咬文嚼字》過於較真,其編輯部名譽主編郝銘鑒為此回答早報記者,「我們挑出的錯並非每一個都是嚴重的典型差錯,更重要是為了引起大家對一些普遍現象和趨勢的重視。」

「咬」春晚並非針對馮導
今年《咬文嚼字》對馮氏春晚抱以了最大寬容。儘管目的是挑錯,卻也對馮氏春晚誇獎了一通。郝銘鑒說,他對馮氏春晚的整體評價要點個贊,挑春晚的錯也是為了提點大家注意語言知識,而非針對馮導個人。「春晚給大家帶來快樂,我們通過春晚傳播知識」,這是《咬文嚼字》給自己的定位。

對以「血脈僨張」為代表的字詞問題,郝銘鑒說,「我們對這個詞關注很久了,它的使用頻率很高,但極少有人用對,要麼錯寫成『賁』或『噴』,要麼讀錯。我們2008年曾發文糾錯,但沒引起注意,這次春晚張國立犯了錯誤才再次拿出來說。」「血脈僨張」最早出現於《左傳‧僖公十五年》中「陰血周作,張脈僨興」之語。杜預注:「氣狡憤於外,則血脈必周身而作,隨氣張動。」陰血即血液。指血液流動突然加快以致血管膨脹,青筋鼓起,現多形容情緒亢奮。「僨」讀ㄈㄣˋ,意指「奮」「起」;張,即擴張;而「賁」讀ㄅㄣ,則指身體器官賁門或老虎跳躍的樣子,「噴」讀ㄆㄣ,只能理解成「鮮血噴出」了,也不合意。

第二個錯誤是從語法角度來談「滄海桑田」。《咬文嚼字》指出,該成語的意思是「滄海變成桑田」,是動詞性結構,而非「滄海和桑田」的名詞性結構,不能用「片」形容。編輯部挑錯的一個原因在於,這個成語被不當用在歌詞中。郝銘鑒說,「歌詞是當前語言錯誤的重災區,大多數歌詞往往似通非通,前言不搭後語,比如『珠穆朗瑪峰是最高山坡』,『崢嶸歲月,何懼風流』。歷史上我們有唐詩宋詞元曲吟誦,都達到了文學高峰,今天的歌詞沒幾首歌是經得起推敲的。」

第三個錯誤來自知識性方面。《咬文嚼字》指出,「除夕」「春晚」是農曆年的特定日期,365天則指西曆年,因此「春晚是想你的365天」有誤。這個挑刺引起很多網友爭議。郝銘鑒表示理解,只因混淆西曆陰曆的人太多才借春晚指錯,「很多人不知道『七月流火』實際指九月;到了元旦很多報紙說『馬年到了』,其實並沒到。」

原本只打算「咬」三年
《咬文嚼字》已不是第一年關注春晚。早在2005年,《咬文嚼字》便曾給春晚節目組寫信,2006年他們共為春晚挑出28處差錯,2007年他們則受邀至春晚直播現場把關。此後,《咬文嚼字》形成了為春晚挑錯的慣例。

為何總和春晚過不去?郝銘鑒說,歸根結底還是希望借春晚的影響力引起觀眾對語言的關注,「螢屏是文字錯誤重災區,我們一直在找切入口引起大家對此重視,便選擇了春晚這個全國的螢屏大餐。」郝銘鑒說,他們曾專門研究過春晚字幕的製作程序,並給央視提出了「調整字幕製作程序」、「增加字幕製作人員」、「提高工作人員文字水準」、「設置專職文字審讀職位」等四條建議。

《咬文嚼字》原本只打算從2006年開始連續檢查春晚三年。「2006年我們是公開發布消息,2007年春晚再三邀請我們派人為他們的字幕製作把關,2008年我們檢查了但沒發布消息,結果媒體不斷打電話問,後來也發布了。」2008年,《咬文嚼字》給央視寫了一封公開信,稱「我們已經連續陪伴『春晚』三年,見證了它的進步,為此而感到高興。今後肯定還會繼續關『春晚』,但不可能年年『咬嚼』。在沒有我們陪伴的日子裡,祝願『春晚』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但此後,每年春晚結束,都有人打電話給編輯部關注此事,因此,為春晚挑刺似乎成了《咬文嚼字》「不得不為」的傳統。

《咬文嚼字》主編談「馬上體」祝福
郝銘鑒稱「馬上體」思路不新 馬帶給人們最大的啟示是進取精神
馬年將至,「馬上體」早已紅透。萬能的網友在小馬玩偶的背部放上鈔票、房屋等各種期許之物,以表達「馬上有錢」、「馬上有房子」的馬年祝福。比起以往含蓄的四字成語祝福,生動直白的「馬上體」備受歡迎,也迎來吐槽聲:「馬背上有毛,馬上有毛錢,馬上有毛房!」

「馬上體」好玩但不新鮮
對於「馬上體」的走紅,《咬文嚼字》主編郝銘鑒說這樣的馬年祝福比較好玩,但並不「新鮮」。「過去的民俗中有『馬上封侯』的說法,在一些明清的工藝品中經常能看到由馬、蜜蜂、猴子組成的圖,『蜂』與『封』、『猴』與『侯』同音,以示寓意。這和現在的『馬上體』是同一種思路。」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馬的地位極高。《易經》中說「乾為馬,坤為牛」,將馬與天聯繫在一起。《禮記》中提及「龍馬」,「伏羲氏有天下,龍馬負圖出於河」,這是一種龍頭馬身的祥瑞之獸。後人用「龍馬精神」來形容健旺非凡、自強不息的精神。

與馬相關的多種寓意
自從人類進入農耕社會,馬就成了人類最先馴化飼養的動物之一。馬在古人的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無論是農耕、軍事、交通、運輸,都與人類的生活密不分可。郝銘鑒說,「比如,一個國家實力的大小就和馬有關,『千乘之國』、『萬乘之君』,『乘』是四匹馬拉的兵車,以此來衡量軍事勢力大小和地位高低。」

與馬相關的成語大多與軍事有關,比如「馬到成功」原指戰馬一到,立即成功。「一馬當先」原指作戰時策馬衝鋒在前。「馬首是瞻」原指作戰時士卒看主將的馬頭行事。還有「千軍萬馬」、「汗馬功勞」、「老馬識途」、「路遙知馬力」、「老驥伏櫪」等都出自戰場。

另一方面,馬本身的形象也很英武、速度迅疾,從汗血馬、千里馬到赤兔馬都是歷史上的名馬。

與此相關的成語也有不少,比如,「快馬加鞭」、「馬不停蹄」、「一日千里」、「逐日追風」、「蹄間三尋」等都形容馬跑得很快。「飛黃騰達」中「飛黃」是傳說中神馬名,原本也形容駿馬奔騰飛馳,後來引申出驟然得志、官職升遷之意。

馬的性格被認為是忠誠、可靠、勇敢、任勞任怨的,與之有關的詞語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當牛做馬」、「犬馬之勞」、「鞍前馬後」,表達甘心為人效力、小心伺候之意。

但隨著馬逐漸成為財富的象徵,也有人用馬來形容生活的富庶,比如「鮮衣怒馬」形容服飾豪奢,「聲色犬馬」形容享樂的生活方式。

在郝銘鑒看來,馬帶給人們最大的啟示是「躍馬揚鞭」的進取精神。「無論你是良馬與否,要記得『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2014.1.27 東方早報/鄭依菁)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1196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