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國】青少年圖書的消費趨勢
2007/07/29 16:46:23瀏覽610|回應0|推薦1
2007.7.11 中國出版網

在德國,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借助網路來填補他們知識的缺口。對於兒童和青少年來說,書籍作為資訊來源的價值已大不如從前。數位傳媒工具越來越多地登上了中學生的課桌,尤其與專業書籍相比,網路更是成為極具競爭力的資訊來源。據兒童消費者分析表明:在家擁有一台自己的電腦的6-10歲兒童達350萬,有270萬兒童經常上網衝浪。德國一家兒童出版社社長柔登認為,青少年上網數字今後會持續成長,尤其反映在他們對電腦的使用率上。目前,15歲以上的中學生有98%在家使用電腦,而且平均每週使用時間達10小時。最新和最快的傳輸技術以及按時計價的上網收費方式也加強了這種趨勢。中學生大概60%的上網時間是與其他人交流,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發送即時消息,簡稱ICQ。這種類似於電報的交流方式,允許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時間直接地聊天交流,從而形成了他們自己的、相對封閉的交流圈。他們寫作業時,順便開著聊天對話視窗,一旦出現有趣的聊天對象,就會閃電般迅速地給予回應。其次受歡迎的方式就是寫電子郵件,以及上網下載歌曲和聽歌。再次就是獲取教育資訊和新聞訊息了。

網路挑戰圖書資訊源功能
目前,德國使用詞典的人數越來越少。網路使得
2006年德國工具書使用率下降了4%-5%。與此同時,工具書出版也受到了影響。不過,針對不同的目標群情況也有所不同:雖然青少年使用詞典呈現下降趨勢,但學齡前兒童以及小學生詞典的銷售額卻有所 成長。對於年齡較小的兒童來說,書籍作為知識媒介的重要地位絲毫沒有喪失,因為在這個年齡的群體中數位傳媒工具仍然只扮演著次要的角色。不過,也不能因此而樂觀地認為書籍在年齡較小的兒童中仍然居於首要地位。這可能只是一種短暫的幻覺。畢竟網路使用者正越來越年輕化,以至於不久後對於小學生來說,網路的使用也變得跟書籍一樣理所當然。這種趨勢不止對工具書,也會對兒童以及青少年專業書籍的銷售造成影響。在談到工具書可能遭受網路衝擊時,柔登表示,儘管網路越來越普及,但是並沒有哪種傳媒工具失去效用,包括書籍在內,將來也是如此。如果工具書能夠很有針對性地針對某個目標群體,並充分囊括青少年所要查找的東西,那麼它還是可以很好地被應用於學生的家庭作業中。發揮書籍作為傳媒工具的力量,並與數位傳媒工具相結合來應用,這應該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機遇。

書籍不會被淘汰
網路的優勢是明顯的。在網上,人們可以很快地搜索想要的東西,只需要給出一個簡單的搜索名稱。迅速的進一步流覽可以告訴你想要的解釋。被調查者的答案很通俗:要從他們房間裡找出相關的書籍是很麻煩的,相比之下直接用滑鼠點擊對他們來說要快得多。那麼書籍會不會有一天被青少年淘汰呢?調查的結果是否定的。面對網路的直接挑戰,書籍在兒童和青少年心中依然很受重視,並且使用率很高。它的優勢尤其呈現在與學校教材同步上。這些書籍有針對性地提供易於青少年理解的資訊。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優勢就是它的可移動性,即使是在城鐵或朋友家中,帶上書籍也可以隨時學習。

圖書的未來
怎樣才能提高書籍的吸引力?這也正是出版商目前面臨的挑戰之一,必須根據年輕一代不同的教育程度以及應用目的提供他們所需的資訊。實際上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一目了然的版式設計、清晰的行文結構、不同的文章類別以及引人入勝的編排,這都會讓讀者胃口大開。書籍擁有自己的未來。青少年在網路中能夠充分利用資訊來源的多樣化,同時也上傳自己的資訊和觀點,並從中得到樂趣。就這點來說,網路作為資訊傳播工具似乎比書籍更為合適。網路或者說數位傳媒工具可以看作是對一種資訊來源的有趣補充。若把書籍、軟體和網路等幾種傳媒工具結合起來應用,學習會變得更加行之有效。也正是出於這些因素,許多出版產品都傾向於將幾種媒體混合,這也正是青少年所期待的。譬如中學生杜登詞典系列、線上的中學生辭彙入門以及附帶
CD的學校基礎知識系列。這樣,出版社就不需要懼怕網路帶來的競爭,反而可以借此開發新的產品形式。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1122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