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華盛頓郵報》2013年十大好書
2014/02/16 14:54:44瀏覽1417|回應0|推薦11

2013.12.23  新京報編譯/貝小戎

top 10 books 2013 wp

任何藝術判斷都充滿盲點、偏見和神祕的趣味。最佳圖書館榜做了15年之後,我們變得越來越焦慮、謙遜。圖書世界版調查了定期書評人今年最喜歡的書,然後編輯們對結果加以權衡、考量、反復計算。我們沒想著做出完美的選擇,只是希望確保我們的選擇不會讓你的時間打水漂。

【非虛構類】

book of ages jill lepore

《年代之書:簡‧富蘭克林的人生和觀點》(BOOK OF AGES: The Life and Opinions of Jane Franklin)
作者:吉爾‧勒普爾(Jill Lepore)

吉爾‧勒普爾把片段和零星的材料縫合在一起,清晰地講述了班傑明‧富蘭克林的妹妹一生的故事。簡‧富蘭克林年輕時的所思、所感沒有留下任何記錄。她的哥哥在其自傳中也未曾提及她。但從這本書中浮現出她的風趣、好奇,在面對孩子虛弱、多病、夭折等難以想像的痛苦時表現得堅韌不拔。勒普爾是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她指出簡的重要性在於她的平凡──她因為環境所限沒有上過學,但是她獨特的女性經歷塑造了她的智力。

drink ann dowsett johnston

《飲酒:女性和酒精之間的親密關係》(DRINK: The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 and Alcohol)
作者:安‧多塞特‧約翰斯頓(Ann Dowsett Johnston)

安‧多塞特‧約翰斯頓正在擺脫酗酒,在本書中她時而報導,時而回憶,理清了女性酗酒的比例上升背後混亂的現實,並解釋了為何女性酗酒比男性酗酒更加危險。約翰斯頓曾擔任《麥克林》雜誌的編輯、麥吉爾大學的副校長,她警告了我們一個個令人揪心的事實。在書中有時酗酒的女性的隊伍彷彿沒有盡頭。那麼多令人感到傷心的故事。那麼多被酒精毀掉的人生。它讓人感到沒完沒了、感到害怕。令人感到無奈。對敢於讀這本書的女性來說,也許會感到有些熟悉。書中包含著希望。

going clear

《水落石出:山達基教、好萊塢和信仰監獄》(GOING CLEAR: Scientology, Hollywood, and the Prison of Belief)
作者:勞倫斯‧賴特(Lawrence Wright)

勞倫斯‧賴特2007年憑《巨塔殺機:基地組織與「9·11」之路》獲得了普立茲獎,他在新作中又勇敢、清楚地調查了山達基教的歷史、神學和等級體系。他的記述輕鬆有趣,但也令人感到不寒而慄,證明了真相也許比科幻小說還要怪異。這本書問對了問題:宗教的吸引力從何而來?其擁護者從中得到了什麼?看上去很理性的人為何會接受他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信念?

rick atkinson the guns at last light

《殘光中的槍:西歐戰爭,1944-1945》(THE GUNS AT LAST LIGHT: The War in Western Europe, 1944-1945)
作者:里克‧阿特金斯(Rick Atkinson)

這本書是里克‧阿特金斯「解放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重現了D日(諾曼地登陸日)到V-E日(勝利日)之間的情況,以優美的文字把微小的細節織成了一個整體。他傳達了戰爭的廣度、荒誕、英雄主義、邪惡、將軍和政治家們的自負。作者有著與眾不同的幽默感,能令人從壓抑的恐怖中緩和一下。這本書寫得很長,但跟那些通俗歷史著作相比,它顯得太短了。

david finkel thank you for your service

《謝謝你的奉獻》(THANK YOU FOR YOUR SERVICE)
作者:大衛‧芬克爾(David Finkel)

2009年,大衛‧芬克爾在《優秀士兵》一書中記述了美軍一個步兵營在伊拉克的戰鬥經歷。今年他出版了該書的續集,致力於描寫戰後的情況。他關心的是從戰場回國的負傷的士兵,以及被這些傷口打上了印記的深受喜愛的人。芬克爾是《華盛頓郵報》的編輯,他尤其關心的是那些看不見的傷口:創傷後遺症、腦部外傷和相關問題。他看到了焦慮、恥辱、沮喪、內疚、失眠、自虐、虐待配偶和孩子、濫用藥物、自殺傾向,但沒看到什麼有用的治療方法。

【虛構類】

《一組光輝的生命現象》(A CONSTELLATION OF VITAL PHENOMENA)
作者:安東尼‧馬拉(Anthony Marra)

本書的文字鮮活、華麗,作者敢於寫得既溫柔又恐怖。這是馬拉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故事發生於2004年車臣一個被鮮血浸染的小村,一個八歲女孩的父親被支持聯邦的暴徒劫持。一位鄉村醫生毅然決定救助老朋友的女兒,把她帶至鄰近鎮上一個廢棄的醫院裡。鄰近居民們的經歷閃回到了數年之前。隨著複雜情節的要素開始以悲劇的方式展現,並轉入期望;未來充滿痛苦,但點綴著希望。

james mcbride the good lord bird

《上帝鳥》(The Good Lord Bird)
作者:詹姆士‧麥克布賴德(James McBride)

這是一部喧鬧的、十分娛樂的小說,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主人公是亨利‧沙克福德,他聲稱自己是1859年約翰‧布朗在維吉尼亞州哈珀斯‧費里鎮突襲行動唯一的黑人倖存者。在故事的開頭,布朗誤以為11歲的亨利是個小女孩,突發奇想,稱他「亨利埃塔」。接下來三年間,他帶著我們開始了奇遇和遭遇;跟著壞脾氣的布朗在平原上奔走,跟哈里特‧塔布曼漫談。雖然背後的歷史很殘酷,但我們讀到的是一個傲視天下的美國故事,麥克布賴德使用的土話呈現了一個有趣的旅程。在這部研究深入、想像豐富的書中,可怕的高潮即將到來,但我們笑著衝向它。

how the light gets in louise penny

《光是怎樣透進來的》(HOW THE LIGHT GETS IN)
作者:路易絲‧佩妮(Louise Penny)

這是路易絲‧佩妮「伽馬什探長」系列的第九部,它很不尋常。該系列的主人公是伽馬什探長和他的助手探員讓‧波伏瓦。在故事的開頭,波伏瓦成了伽馬什的競爭對手、總警司佛朗克爾的手下。與此同時,在魁北克一個小房子裡,一位女性遭人謀殺:她是「奧利特五姐妹」最後一位成員,出生於大蕭條時期。(佩妮挖掘的是狄昂五姐妹的真實故事,她們的父母把監護權轉給了安大略省政府。)另一條敘事線索是一位政府雇員可能的自殺。佩妮寫出了一部華麗的推理小說,它不僅吸引人的頭腦,還吸引人的心和靈魂。

the son

《兒子》(The Son)
作者:菲力浦‧梅耶(Philipp Meyer)

這部小說波瀾壯闊,人物包括內戰前的牛仔和「9·11」之後的移民,堪稱一部偉大的美國長篇小說。書中寫的是德克薩斯平原各處的流血事件,200年的偷竊、謀殺的循環,它撕碎了所有文明進步的金色神話。各章由三個相差五十歲的特別的人交替講述:伊萊‧麥卡洛上校描述了他跟殺害他的家人的印第安人一起被囚禁的悲慘故事;伊萊憤世嫉俗的兒子訴說了他跟他的墨西哥鄰居之間殘酷的衝突;伊萊的孫女深思了她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的生活。梅耶寫出了一部非凡的美國歷史交響曲。

the wwoman upstairs claire messud

《樓上的女人》(The Woman Upstairs)
作者:克雷爾‧梅蘇德(Claire Messud)

克雷爾‧梅蘇德這部小說充滿強烈的感情,它問世於一個不尋常的時間點:美國正在就兩性角色展開全國性對話。42歲的講述者諾拉單身,沒有小孩,因為被人忽視而感到不爽。在小說的開頭,她跟一位義大利藝術家成了朋友,這個人喚醒了她的藝術雄心。雖然這部心理劇在奔向一個黑暗的高潮,但它引人入勝,因為諾拉犀利地點評了年輕女性同化、大齡女性陷入困境的方式。不管你是男性還是女性,你都會被這些懺悔和憤怒的鞭子打得皮開肉綻,感覺到你自己的羞恥和焦慮。

【延伸閱讀】《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虛構類】

《美國性》(Americanah)
作者:希馬曼達‧恩格茲‧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恩格茲‧阿迪契是尼日利亞作家,她曾於2010年被《紐約客》選入20位40歲以下最優秀小說作家的名單之中。《美國性》是安迪契的第三部長篇小說,小說的主題圍繞種族和愛情,為了逃離國內嚴酷的軍事制裁,小說的女主人公Ifemelu去了美國,男主人公Obinze則被後9·11時代的美國所拒絕,去了英國。他們各自在異鄉經歷種種波折,並開始感覺到種族問題帶來的困擾。多年後,Obinze在新生的民主尼日利亞成為了一個富人,Ifemelu則因為對種族的問題大膽發言而名揚美國。安迪契將故事置於全球化的背景之中,輻射出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人們的希望與恐懼。《美國性》可以說是安迪切到目前為止最有力量的一部小說。

《投擲火焰的人》(The Flamethrowers)又譯為烈火青春、噴火器
作者:蕾秋‧庫什納(Rachel Kushner)

敘述一個來自內華達鄉下的女孩「雷諾」熱愛藝術和速度,隻身前往紐約,參與了東村和蘇活區的藝術革命,展開橫跨美國的摩托車壯遊,後來與摩托車大亨之子、 也是她藝術家男友的「桑卓」一同回到他的義大利老家,見證了當地的極端主義和恐怖活動,也不可避免地被捲了進去。這是一段狂野、殘酷又歡愉的青春記事,以70 年代波西米亞式的反傳統文化為背景,描寫純真與激情的高速碰撞,創造力的湧動和藝術的爆炸,也攸關女性的成長與自覺,以及夢想、愛情、朋友與共謀者。這是庫什納的第二部小說,採取尖銳的觀察和鮮明的語言,探索個體是如何被勢不可擋的社會力量席捲而過。

《金翅雀》(The Goldfinch)
作者:唐娜‧塔特(Donna Tartt)

這是塔特繼《祕密歷史》(The Secret History)和《小朋友》(The Little Friend)之後推出的第三本迷人的小說,追溯了西奧‧德克爾(Theo Decker)的痛苦歷程,他因恐怖主義爆炸事件而失去母親,卻擁有一幅珍貴的荷蘭油畫。如同狄更斯那些最好的作品,這本小說中亦充滿各種意外事件與鮮明的人物。小說的核心是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念:不管發生什麼事情,藝術都能讓我們透過超越自我而拯救自我。

《生生世世》(Life After Life)又譯為生命不息
作者:凱特‧阿特金森(Kate Atkinson)

阿特金森十分喜愛傑克遜‧布羅迪(Jackson Brodie)的神祕小說,本書也有著同樣輕盈的風格與戲劇化的誇張。阿特金森在書中呈現的正是20世紀中期歷史中的邪惡人物,以及死亡的本質。書中的女主人公不斷瀕臨死亡而被救活,之後被送到各不相同而又真實可信的地方,阿特金森在時空中來回轉換,將女主人公不同版本的人生故事拼合起來。

《12月10日:短篇小說集》(Tenth of December: Stories)
作者:喬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

桑德斯這本小說集頑皮而又有趣,既有一本正經,也有毫不掩飾的瘋狂:囚犯們被迫吃下控制情緒的藥物;平凡的傻瓜迷上了宏大的妄想;來自第三世界的女人被外 科縫合線掛在空中,成了資產階級的最新草坪裝飾。然而桑德斯的寫作在喜劇表面之下充滿深沉的移情作用,這部感人的小說集持續了他對階級、權力和公正等問題 的一貫興趣。

【非虛構類】

alan blinder after the music stipped

《音樂停止之後:金融危機、應對與未來的工作》(After the Music Stopped: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Response, and the Work Ahead)
作者:艾倫‧S‧布林德(Alan S. Blinder)

布林德精彩的新書是關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它肇始於一次「完美風暴」,許多不幸的事件同時發生,其結果遠比其中某一事件可能引發的後果惡劣得多。布林 德對布希和歐巴馬政府都做了批評,特別是讓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一事,但他也表揚他們採取一些舉措,令美國沒有陷入嚴重衰退。布林德說,對於這個險些發生的災 難,他們的應對遠比公眾所知的要好。

《榮火時代:布希和錢尼的白宮歲月》(Days of Fire: Bush and Cheney in the White House)
作者:彼得‧貝克(Peter Baker)

貝克公正平衡地講述了布希政府度過的數次危機,換言之,他同情本書的主人公們,也承認他們取得的成就,但並沒有原諒他們的錯誤。貝克是《紐約時報》的首席駐白宮記者,他對布希與錢尼之間的神祕關係十分著迷,對喬治‧W‧布希本人的祕密更是著迷。究竟是布希在領導他人,還是其他人在引導他?最後,貝克做出了 結論:確實是「決定者」(布希在一次講話中的自稱──譯注)在做決定。

《紀念醫院的五日:颶風過後醫院中的生與死》(Five Days at Memorial: Life and Death in a Storm-Ravaged Hospital)
作者:謝里‧芬克(Sheri Fink)

芬克以殘酷的細節描述了卡崔娜颶風期間一家醫院內地獄般的日子,絕望的醫療人員被懷疑為危重病人注射致死藥物。全書文筆嫺熟,富於同情,而又如驚悚小說一般引人入勝,提出了諸多令人反思的問題,譬如臨終關懷、醫療中的種族歧視,乃至個人和機構如何在災難中崩潰。

《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走向戰爭》(The Sleepwalkers: How Europe Went to War in 1914)
作者:克里斯多夫‧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

克拉克對導致「一戰」爆發的事件做了綜合調查,可讀性極強,又將其濃縮在一本書內。他避免將某一國家或領導人作為罪魁禍首。他寫道:「戰爭的爆發並不是阿葛莎‧克利絲汀(Agatha Christie)式的戲劇性場面,到最後我們會發現罪人站在屍體旁邊。」用他的話來說,參戰者都是「夢遊者」,而不是狂熱分子或謀殺犯,戰爭本身則是悲劇而非罪行。

《浪》(Wave)
作者:索納麗‧德倫尼亞加拉(Sonali Deraniyagala)著

2004年耶誕節翌日,在斯里蘭卡的酒店房間裡,德倫尼亞加拉把丈夫叫到窗邊:「我想給你看點奇怪的東西。」大海泡沫翻湧,比平時更為迫近。瞬息之間,它就向他們撲來。德倫尼亞加拉在印度洋海嘯中失去了丈夫、父母和兩個年幼的兒子,她自己則奇蹟般地活了下來,而這本回憶錄亦是個奇蹟──它清醒理智、粗糙直接、充滿憤怒。

wave wave01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1117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