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廣陵絕響 的故事】
2014/11/03 12:01:49瀏覽5472|回應0|推薦0

【廣陵絕響 的故事】

《關於廣陵散》
廣陵散是中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此十大古曲為: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漢宫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此處要談的是 嵇康與廣陵散的故事。

《嵇康簡介》
嵇康,字叔夜,三國魏譙郡銍人,竹林七賢之一。生卒年為 223-262 年。因曾官至曹魏中散大夫,故後世又稱[嵇中散]。 嵇康是魏晉時代的一個奇才,善於音律。他精通琴、笛。嵇康創作的〈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四首琴曲,被稱為〈嵇氏四弄〉,是我國古代一組著名的琴曲。

《嵇康與廣陵散的淵源》
根據〈晉書〉所載:[嵇康嘗游會稽,宿華陽亭,引琴而彈。忽客至,自稱古人,與談音律,辭致清辨,索琴而彈曰:此廣陵散也。聲調絕倫,遂授於康,誓不傳人,不言姓而去。及康將刑東市,顧日影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而今絕矣。]

《廣陵散內容》
根據趙西堯等著〈三國文化概覽〉所述:〈廣陵散〉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章,分 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后序六個部分。此曲主要描述戰國時的[聶政刺韓王]失敗犠牲的不幸命運。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表達了反抗暴君的精神,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它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具有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
或許嵇康也因為〈廣陵散〉所表達的反抗精神與戰鬥意志,才如此熱愛廣陵散。

《廣陵散絕響的原因》
嵇康身處魏晉亂世,學養豐富,對世俗的教條禮法從不以為然,對於爾虞我詐的官場文化,更是深惡痛絕。他在洛陽城外寧願做一個默默無聞的打鐵匠,也不願與官場中人同流合污。
當竹林七賢之中的山濤,向朝廷推薦他做官時,他毅然決然地與山濤絕交,並寫了一封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以明心志。
嵇康擁有卓越的才華,醉心於逍遥處世的風格,他提出的[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觀,深深刺痛了當時統治階級,也為自己招來了禍端。在一些仇視嵇康的小人的誹謗唆使下,最終被晉武帝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下令將嵇康處以死刑。 
據〈世說新語· 雅量〉所載:[嵇中散䣼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 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結語感言》
在刑場上,三千太學生向朝廷請求赦免嵇康,當然不會被當權者所接納。而此刻臨去之前,嵇康向監斬官吏要了一副琴,就在刑台之上,面對了為他送行之人,彈奏了〈廣陵散〉,然後從容赴刑,時年三十九歲。
相信後人對廣陵散因嵇康而絕響,當心生遺憾,而對於嵇康剛正不阿的人格,在音樂上洋溢的才華,三十九歲即棄市的悲慘命運,更令後人深深歎惋!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ice720703&aid=1865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