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讀~失去嗅覺的廚師
2015/05/24 13:24:12瀏覽867|回應0|推薦10



22歲的莫莉‧伯恩邦前途似錦地剛從大學畢業。

一日慢跑時被一輛車撞了....
她頭顱和骨盆在車禍中骨折,膝蓋碎裂,
而且,嗅覺全毁。

對於夢想成為廚師的她來說除了漫長的復健以外,失去嗅覺等同於失去夢想。於是哭過以後,她決定去尋找嗅覺的奧秘。





一篇病中的分享讓作者與讀者同去探究科學中對於難解課題的研究.....
閱讀這本書想想,中國人有謂「久病成良醫」說的就是這樣的人。

(當年我也失去了味覺,什麼東西都嚐不出味道.....
 沒有味道的人生就等同斷了美食之樂,尤其對於天生吃貨者而言!


外國翻譯的病中日記全書充滿了各式連結的醫學名辭和各路可廣泛收集的資料,於是全本翻譯小說其中的醫學名辭幾乎要佔了大半。大笑
同時,
jane的也訝於同為亞洲版的病中日記(大鼻的抗癌、趙寧病中、九把刀媽媽、一公升眼淚、給妻子的故事.....)中那種絕望中的堅持.柔性而且認命的;
不同於西方世界著作的另一種完全以說理式、追根究底的病中日記。

(以下摘自書中節錄)


每個人都有一種味道。
一種獨一無二的味道。

這味道和飲食、細胞都有關係,因此可能隨著地區和文化而有所區別。
有可能是受基因的影響:基因學家(莫乃爾化學感官中心查爾斯威索基)窮極一生實驗尋找調節免疫系統的MHC.將氣味規類成為獨一無二的氣味指紋。

(麥克林托克)實驗室研究報告:情緒和心情微妙變化調節出費洛蒙。
2008年約翰朗斯特羅姆以體味的人造物質測試不同人的腦部活動 。
派翠西亞戴維斯在<芳香療法大百科>中提到嗅學與情緒的連結。
作者也去哥倫比亞大學聆聽嗅覺科學家克里斯多夫勞德爾的演講。

在文字中尋找希臘桂冠哲學家時代、古埃及時代,諸多史冊證明當時的哲學家與祭司使用不同的氣味導入心靈、神祇畫上等號。

在與各專家面談與各醫學著作中去尋找身心安適之法。







上段那些說呀說的,指呀證的,其實都是作者因失去嗅覺以後去圖書館找、去各名校間直接問研究者、在醫院中咨詢各名醫......全部寫在書中。

這讓我想起另一本書<擁有九頂假髮的女孩>中的蘇菲。
年輕的女孩在自已發病後除了家人的支持,也有能力和動力去尋找醫治自己(不論心靈或身體)的可能。於是去找答案、去問、去查、去探索。

反觀若是我們呢?
我們會鍥而不捨的尋找科學的答案嗎?還是去尋找偏方求問神祇?

或許可以說因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中草藥與醫術上有別於其他西方國家?!  或許也可以解釋為病由心生.面對疾病需從"心"出發療癒根本?!
只是,
請原諒近來難用理性態度去面對社群網路中不斷複製.轉貼.分享的偏方.....

    例如:荔枝核加豬腰熬湯免腎(見下圖)~



那些不斷轉貼的人可知不實的分享是不是可能會造成病情延誤呢?
明不明白這樣做不僅沒有專業依據而且根本是散播謠言呢?
複製與轉貼有時候不見得"功德無量"還可能陷親友於不義?

(( 忍不住抓狂的原因是因為我爸正在食用這篇道聽塗說的偏方))

    

糖尿病救命偏方:青檸燉雞降血糖?
「牛奶燉香菇」成鼻竇炎、鼻子過敏救星? 

保健偽知識/喝雞湯可以治感冒? 這是真的! 
維他命C配蝦子=吃砒霜? 專家一笑 


            

或許都是好意吧!但我確實無法理解地又把樓給搞歪了  








有的人終其一生都無需面對病痛的問題、
有些人卻身陷其中而不得不學習面對。
是禍嗎?是的!面對難以忍受的病痛!
是福嗎?是的!因此有了另一種視野的領悟與學習。

就像在閱讀的時候不易撇見用作書籤上的那句來自於老子的話:
【禍兮福之所,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eju&aid=2348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