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麼,每次有人送我自己種的菜裏面,一定有瓠瓜。
瓠瓜又稱葫蘆瓜、扁蒲。
台灣諺語裏有句笑人白目糊塗的話:目睭花花,瓠仔看作菜瓜。
我們小時候回埔里鄉下,那時候塑膠製品還未普遍,農家有很多無自來水設備,在廚房裏會放上一個大水缸引山泉水儲存(尤其是我們埔里的水質特好)。
生活比較富裕的,廚房裏的大水缸還是用水泥砌作的,就像我的舅舅們。
大水缸的水要舀出來用的時候需要一個舀水的容器,通常就用老化了的瓠瓜剖半使用,就如同老化的絲瓜可以用來作菜瓜布一樣,切成一半的瓠瓜瓢去籽就成了現成的勺子。硬硬的勺子可以舀水煮飯菜、可以舀洗澡水,也可以玩阿兵哥遊戲當成軍帽使用。
記得那個時候的瓠瓜勺子,台語稱為 Bu-e-Hya (台語的"肥呀"發音)。
新鮮的瓠瓜,當然是用來作菜吃的。
可以切塊煮成瓠瓜排骨湯,可以切絲作成瓠瓜煎餅或煎蛋,身體不適的人煮成粥品既可利尿又有潤肺止咳的功效。
我常常收到這項農產禮物,兒子們都吃膩了,所以我作成瓠瓜水餃。
雖然瓠瓜耐貯存,但是作成水餃以後可以冷凍保存,隨時煮來吃更方便。
瓠瓜水餃附註:
1.如果手工好.又勤勞,瓠瓜當然可以用手切成絲,記得要切細一點好入味喔。
2.如果買不到醜醜的.沒有鮮紅色(未加色素)的蝦米的話,就不要加也可以。
3.水餃餡可以放入冰箱一個小時以上或靜置些許時刻,讓餡裏頭的調味更加合作入味後,再包成水餃會更好吃。
以上作法圖解如下:
作法1.瓠瓜刨成絲。
作法2.蔥末、蝦米末和薑末。
作法3.攪拌均勻成水餃餡。
如果打水打得夠,水餃咬上一口就一定有鮮美的湯汁。
今天用的瓠瓜十分新鮮,為了要嚐新鮮的瓜味兒,所以我沒有先用鹽醃出水。
意思就是說,這樣的瓠瓜水餃吃起來的口感會略帶點脆度,像上圖一樣的切面,瓠瓜絲會金雞獨立。
如果不要口感那麼脆的話,就在作法1.裏的瓠瓜絲先用少許鹽醃一下出水,就會變得更軟嫩一些。
餃子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國人特有的美食文化。水餃當然不是只有高麗菜和韭菜口味,任何蔬果都可以用來包水餃。
瓠瓜餃子,就自己做來吃吃看便知個中滋味兒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