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1/03 23:10:02瀏覽3876|回應3|推薦106 | |
德國面積廣大(357,386 km2)是台灣的十倍,離開萊比錫火車一路向南,從車上看出去 總是綿延不絕的原野,偶有一小間房舍點綴其間,只有在火車快進站時才看見鐵軌旁的聚落。 我們的目的地是慕尼黑,先經紐倫堡再繼續南行。 慕尼黑(München)位於德國南部,是巴伐利亞邦的首府,也是次於柏林、漢堡 的第三大城。此地在阿爾卑斯山北麓,有多瑙河支流伊薩爾河流過。慕尼黑 (Munichen)本是僧侶之地,因在8世紀時這裡有一個本篤修院。 左上是慕尼黑的市徽 瑪利亞廣場 (Marienplatz)是慕尼黑市中心的廣場,因「瑪利亞圓柱」而得名; 這裡有新市政廳和舊市政廳,各棟建築都記錄了慕尼黑的歷史,是遊客 必訪之地,也是遊覽慕尼黑的起點。
新市政廳(Neues Rathaus)位於瑪利亞廣場北側,看起來舊舊黑黑的,其實它是 1900年左右完工的;裡面有市議會、市長辦公室和一部分行政機構。 新市政廳是哥德式建築,鐘樓高85公尺,每天11:00、12:00與17:00(3-10月) 有真人同高的木偶出來表演。木偶報時表演的是慕尼黑歷史上的兩件大事, 上層是1568年威廉五世大婚,並在瑪利亞廣場舉行騎士比武,巴伐利亞的騎士打贏了 洛林的挑戰者。下層為Schäfflertanz(巴伐利亞傳統舞蹈),中世紀歐洲鼠疫流行, 據說製桶商是第一個冒險回到街頭跳舞,以鼓舞那些害怕的人。 瑪利亞圓柱(Mariensäule)高11公尺,立在大理石基座上,基座旁有四個青銅塑像, 四個小天使分別制伏了蛇(異端)、獅子(戰爭)、龍(飢餓)及怪蛇(瘟疫)。 圓柱上方是金色的聖母抱著金色的小耶穌立在新月上,象徵著信仰帶來希望。 此圓柱是1638年11月8日馬克西米連(Maximilian)選帝侯在30年戰爭 (1618-48)末期,瑞典軍隊撤離後,所立的感恩紀念柱。 作為國家救世主和感恩的紀念碑,瑪利亞圓柱仍是公眾敬拜和祈禱的地方。
1880年的瑪利亞廣場 ↑(取自慕尼黑官網) 瑪利亞圓柱面對著東方,及當時的市政廳(尖塔及有階梯的屋頂)。 1944年二戰後的瑪利亞廣場及當時的市政廳 ↑(取自慕尼黑官網) 今天的舊市政廳(Altes Rathaus) 慕尼黑雖古老,但這裡的建築並不老;二戰時慕尼黑受到盟軍瘋狂的轟炸, 許多地方都夷為平地。今天瑪利亞廣場古蹟眾多,實際上是慕尼黑人 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在原址依原樣重建的。 瑪利亞廣場自古以來就是慕尼黑市民的活動中心,許多重要的慶典在這裡舉行; 今天也是觀光客及遊人最密集的地方。來自全世界不同膚色、不同宗教的人 或逛街、或購物、或欣賞街頭藝人的表演、或抬頭仰望等待鐘樓上 木偶報時…大家共享著古蹟、街景及特有文化帶來的歡樂! 舊市政廳旁有一座茱麗葉雕像,其右胸被摸得金光閃閃。 話說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是以義大利維洛那 Verona 為背景,因慕尼黑與其是姊妹市,所以維洛那送了最具代表性的茱麗葉雕像 複製品。據說摸茱麗葉右胸會獲得不朽的愛情,就在我拍照的前一刻, 幾位包頭巾的少女頑皮的撫摸茱麗葉右胸並與她合影。 紅色尖頂的舊市政廳塔樓有幾層是玩具博物館,後面是聖神教堂。 聖神教堂前的三人樂團 遊客搶拍聖神教堂轉角的變裝藝人 購物大街及穿白衣的街頭藝人 H&M是全球品牌,我從西門町飛到德國,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的門市,而且還不只一間。 瑪利亞廣場及其大街也是購物天堂,各種名牌衣飾、商品應有盡有, 只要口袋夠深絕對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8月6日這天慕尼黑的老人為1945年的原子彈災難拉起反戰布條。 布條上寫著「我們無法幫助您」這句話是對受難的廣島人說的吧! (人民無辜要怪軍國主義政府及挑起戰爭的野心政客) 上圖白色三角型屋頂的是聖彌額爾教堂,有雙塔綠頂的是聖母教堂。 聖彌額爾教堂(Michaelskirche)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的 文藝復興式教堂,外牆上的雕像是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成員。 聖彌額爾教堂正門中間有一尊雕像刻著聖彌額爾屠龍 聖彌額爾(St.Michaei)是總領天使,新約若望默示錄(啟示錄)記載著 他率領眾天使戰勝了天上的紅龍,紅龍被摔在地上牠就是遠古的蛇, 即我們所說的「魔鬼」、「撒殫」 巴伐利亞邦與德國中北部最大的不同就是宗教信仰,這裡很早就接受了天主教, 而且始終如一。我特地選周日來到此地,以便參加當地的彌撒。 聖母教堂(Frauenkirche,全名Dom zu unserer lieben Frau) 是此地的主教座堂,建於15世紀;但教堂的尖頂卻一直沒有竣工。 在停止建造50年後的16世紀,人們才決定完成塔頂,當時哥德風已退流行了, 所以安上了時髦的圓頂。 雙塔高達99公尺,是慕尼黑的地標和精神象徵。 聖母教堂以紅磚建造,外部立面和內部結構都簡單素雅。 教堂內部以白色為主,有很高的拱肋,整體的感覺是莊嚴聖潔, 在此神聖空間參加主日彌撒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高高的管風琴主導了教堂的音樂,這裡有幾個合唱團,並定期舉行音樂會。 聖母教堂的外牆有許多刻有文字和圖像的石板,可能是以前舊教堂留下來的。 聖母教堂旁的水池及休憩民眾 教堂附近餐廳的吊燈懸著與新市政廳鐘樓同款的舞者 從城門望出去就是卡爾廣場 (Karlsplatz) 卡爾城門(Karlstor)從14世紀起就不斷擴展和重建,18世紀末巴伐利亞選侯 卡爾(Karl Theodor,1724-1799年)加以改建,後就正名為卡爾城門、卡爾廣場。 出生於布魯塞爾的卡爾以近親的身分接掌了巴伐利亞選侯,剛開始他對此地興趣 不大,曾向奧地利皇室提議割讓下巴伐利亞以換取尼德蘭,奧地利也答應了; 此時普魯士深怕奧地利得到巴伐利亞後會重振在德意志地區的霸權,便和薩克森 強烈反對,因此出兵引起了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後因法國和俄國調停,奧地利 只取得巴伐利亞一小部分,此地仍由卡爾繼承。 因卡爾(Karl Theodor) 不得人心,慕尼黑本地人通常稱廣場為"Beim Stachus"。 (Beim Stachu是卡爾廣場修建前的一間有名酒館) 1936年的卡爾城門(取自慕尼黑官網) 卡爾城門位於慕尼黑步行區的西邊界;以前這裡車水馬龍,自從地鐵等交通設施 完成後,瑪利亞廣場和卡爾廣場都設了停靠站,這裡就變成歐洲最大的步行區之一。 我們在慕尼黑停留兩晚,因為Howard是第二次來,同樣的景點他不想再走一趟, 所以在慕城的活動以購物為主;除了買自己的衣物、送親戚的謝禮,一般朋友的 伴手禮以發泡錠和護手霜最實用,這裡的價格約台灣的1/5,真是物美價廉! 離開慕尼黑我們往西經過奧格斯堡(Augsburg)到烏爾姆(Ulm)換車。 烏爾姆是愛因斯坦的故鄉,這裡的火車站沒有電梯,我們從第2月台換到往辛根 (Singen)的第7月台,要下階梯經地下道再爬上來,階梯旁有水泥斜坡但不是 電動輸送帶,所以搬行李很辛苦!除此之外烏爾姆的月台有一股濃濃的尿騷味, 在德國旅行沒看到免費的公廁,對於有內急和取巧的人就會造成環境汙染! 在法蘭克福、慕尼黑的街角我都聞到尿味,很懷疑文明的德國為什麼想不出 解決方案,居然養了一些隨處便溺的國民! 辛根(Singen)位於德國西南鄰近瑞士,二戰時有人發現「辛根路線」由此逃離德國。 我們之所以到此是要經康士坦茨(Konstanz)坐火車回瑞士,而康士坦茨 的旅館太貴,所以先在德國邊境住一晚以感受小鎮風情。 我們到辛根和離開辛根時一直在下雨,所幸放好行李逛市區時天晴了! 辛根面積62平方公里是永和的10倍多,人口約5萬(2019年永和人口23萬), 住在這裡應沒有環境的壓力。 辛根的街道和建築很典雅,怎麼看都美,這裡沒有高樓, 大家都有寬廣的視野和不受打擾的生活空間。 我們在主街的土耳其餐廳吃了捲餅,然後四處拍照。 主街的立柱是市民聚集的地方 無所不在的H&M門市部 美麗的教堂讓寧靜的辛根更顯祥和 在慕尼黑和辛根我們都住同一連鎖飯店但感覺完全不同,慕尼黑的很侷促, 櫃台有一位女員工好像是華人,她的態度非常惡劣;辛根則不同,一樓全是 餐廳而且整片玻璃牆,在這裡吃早餐是味覺與視覺的雙重享受! 餐廳外的景觀 離開辛根我們坐火車到康斯坦茨(Konstanz) 康斯坦茨之名源於康斯坦丁 大帝之父Constantius,他曾與日耳曼人戰鬥,建築了此地的防禦工事。 康斯坦茨(Konstanz)位於德國南部緊鄰瑞士,二戰時盟軍曾誤炸德國邊境的瑞士, 瑞士提出強烈抗議。為了防止再受波及,每次空襲時,瑞士邊境都燈火通明, 以提醒盟軍這是瑞士;結果康斯坦茨有樣學樣,盟軍拿不準這到底是 德國還是瑞士,於是康斯坦茨躲過二戰的空襲,保留了許多古老的建築。 康斯坦茨火車站設有海關,我們在這裡辦退稅然後坐火車回瑞士。 巴登湖(Bodensee)位於德國、瑞士、奧地利交界處,是一個很大的淡水湖 。 康斯坦茨則是巴登湖畔最大的城市,也被稱為巴登湖的「首都」。 我們的德國自由行在康斯坦茨畫下句點,短短的10天雖走了幾個城市, 但總覺得意猶未盡,還有許多想看未看的地方,如威瑪、德勒斯登、康斯坦茨 賴興瑙島(Reichenau)的修道院…等等。德國是一個有深度文化又有 美麗景點的國家,其音樂、歷史、宗教、建築等都很吸引人,所以有許多 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喜歡旅遊又愛探訪世界的朋友真該去看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