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什麼叫禪?如何禪定?
2013/05/08 01:44:40瀏覽618|回應0|推薦1

【人人都該學點禪語】,但什麼是禪?不曉得學佛人都了解嗎?淨空法師說的好:外不見相內不動心。意思是說,雖然眼見到一切現象發生,卻好像沒事人。這不是說等於沒看到,而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內不起心動念。這就是禪,就是禪定。

因為,起心動念,就會有分別,有了分別心,就容易說長道短,起二元對立,有了對立就產生執著,有了執著就障住了真心,見不了本來面目,也就迷迷糊糊的隨業受報啦!

好,大家都曉得不要執著,要懂得放下,但如何放下?談何容易?分享如下:

要放下,得先看破,要看破,又得先放下。放不下永遠看不破,看不破也永遠放不下。這不是在繞口令,而是眾生苦惱的根本,佛陀苦心說了49年的法,目的就是要大家看破放下。

我們,永遠都被一個東西左右著,是什麼呢?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苦惱,那就是停不下來的「思考」。其實中國老祖先造字時就非常厲害,早就把問題給道破了。大家來看看,思字怎麼寫,一個田字,下面一個心。當我們一起心動念時,是不是一會兒想東,一會兒想西?心就被分割成一個田似的,東一塊西一塊的,老是拿不定主意,心中紛亂不堪。

這就是無明。因為,我們被這個可以被感知的「小我」給障住了。小我很喜歡思考,很喜歡給自己功課。要自己一會兒做這個,一會兒做那個,總之,見不到閒,不可以讓自己閒著,一閒下來,心裡小我就開始安排功課了:怎麼可以休息,怎麼可以放鬆,一定要努力才可以。

好,麻煩來了,上了一天班想休息一下,放鬆一下,小我會先告訴我們,我們辛苦了一天,得先放鬆,但才一會兒,腦子裡就又有個聲音說了:不行,趕快起來做做事,做什麼都好,趕快洗衣服、洗碗,洗個什麼都好,看電視也好,上網也好,就是不能閒下來「發呆」,因為,發呆時(腦袋放空),是人們最容易讓本我(真心本性)顯露的時候。小我立即感到威脅,怕我們覺醒了,趕快又要我們起來做事,或安排一些心事來「塞滿」我們的心智。

還有就是小我最關愛的人其實是自己,因為,世上只有自己(小我)最重要。但是小我又會很狡猾地先告訴自己,做善事很重要,幫助人很重要,關心他人很重要,這樣做是慈悲,不可以太自私。由此,也發展出一套自己認為對的哲學,我愛助人,所以別人也應該跟進,若是沒有和我一樣盡心盡力,就「不對」!各位看到了沒有,慈悲是有條件的囉!「若是沒有和我一樣盡心盡力」,就「不對」囉!

這就是佛陀說的分別執著,只要放下分別執著就見到本來面目。可是,我們的「小我」就偏偏不讓我們放下。緊緊抓著我們「過去」所制約的事件,不讓我們活出自己,只能照著「小我」安排的生活走。所以,世間有這麼多的社會問題,教育問題,政治問題。政治人物各有理念,合者好,不合者就打入敵對陣營,天天紛爭不休。

教育界也出問題,大家各有意見各有學派,有時爭的只是我對你錯,鮮少有真正為學子盡心盡力的,因為都被自己堅持的理念給框住了。一堅持就失去了平等心,就有了二元對立,有是非黑白,有對有錯。禪的境界裡是,對也對,錯也對,都好,只要能真正利人的都好。沒有什麼真正的立場,一有立場,一有「我」的意見,就不是菩薩啦!(金剛經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其實,以上這些人物,都是群體「小我」意識的迷失,大家都以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來看事情。意見相合,就代表小我相合,所以大家分門分派,結黨結社。而不清楚自己倒底想要的是什麼,迷失在「努力」中,深怕不夠努力在某些事上,會讓別人看不起,把自身的快樂(滿足)建立在他人的眼中。一切的行為中,「心」都不在家,因為別人認可,我就努力,別人不喜歡,我就趕緊放棄。沒有自己的中心理念,活在他人的口中、眼中,苦不堪言,卻又樂此不疲。太冤枉了不是?白走了一生,直到要閉眼了,還放不下,還要指東道短,還要如何安排自己的後事…。

禪定講得是什麼?外不見相,內不動心。心要在家才行,心老往外跑,自己做不了主,不就是心往外跑嗎?心一直在動不是嗎?

現在,大家似乎都發現了這個小我害人不淺,只要這個無意識的小我,被我們發現,它就有了危機。它開始會抗拒,以「情緒」來代替思想,先發制人,先發起脾氣把自己隱藏起來,讓我們分不清,究竟是小我在亂想還是情緒在作祟。

其實,很簡單,當我們一發現(覺)小我在作祟時,就保持高度的覺性,去感覺自己哪裡出了狀況,不要隨之起舞,不要自己先入為主,也不要批判自己哪裡錯了,只要保持高度的覺性就夠了。情緒,讓它發洩,隨它去(若不發洩會生病的),但前題是,「要保持覺性」。觀察它怎麼起來,怎麼離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要發脾氣時一股腦自顧自的發,忘了去感「覺」它。覺是什麼意思,動詞來說就是「悟」的意思。悟是什麼?左邊一個心,右邊一個吾,就是我的心嘛!簡單說,覺就是:我的心正在幹什麼。

這就是佛陀他老人家勸我們說的:活在當下!

如果,我們時時活在當下,不就容易察覺小我了嗎?不就會被帶著慌亂不知所為了嗎?透過訓練(修行),我們其實可以活得很自在的,可以活得快樂的。怎麼做?與小我和平共處,時時觀照自心,有沒有很自在、很輕鬆的感覺,如果有,就與自性相應,如果沒有,就是小我在推波助瀾,小我想要掌控我們的心。「發現」是最重要的了,因為發現就是「覺的開始」,小我就開始要走下坡了。

一旦小我被我們發現了,千萬記住不要批判,一開始批判,小我又偷偷的溜進來了,又開始下指導棋,又開始分別執著了。只要發覺,觀察它就好,我們只要看著它在我們腦中提出了什麼建議,要我們做什麼就夠了,因為,這時我們已經有了自省的心,不會再被帶著想東想西了。人只要放空的感覺、觀察、觀照,小我無所頓形,起不了作用,它會躲回心中深處,等待時機,再偷溜出來指導我們。所以,這也是佛陀要我們時時觀照自心的意思。

禪,就是時時活在當下,每一刻的當下都被我們觀照著,小我無法作亂,反而我們會得到一個穩定有力的能量,也就是佛陀說的「清淨心」。心怎麼清淨?深入當下,心就清淨了。什麼叫深入當下?時時注意自己在做什麼,古聖大德不是一再的說:禪就是─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嗎?吃飯時專注在吃飯,睡覺就放鬆去睡覺。現代人,不是都在吃飯時看個報紙,看個電視新聞,反正吃飯時抓緊時間多做點什麼不是很好嗎?錯錯錯!錯啦!吃飯時做的愈多,人愈容易迷失不是嗎?

只有深入當下,清楚明白每一個動作、行為有沒有到位,就對啦!吃飯只管專心細嚼慢嚥,讀書只專心字裡行間,刷牙專注在有沒有每一顆牙齒都刷乾淨,走路專心走路,感覺每一個腳指頭碰觸到地面上時的情形…,凡所有事,一次只做一件事,專注的做。把每一件例行的事(穿衣、吃飯、洗澡、刷牙…),都當作是今生今世最重要的事來做,仔仔細細的做好,這就是深入當下。

佛陀在無量壽經上說:若曹作善,云何第一?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身心淨潔,與善相應。勿隨嗜欲,不犯諸惡,言色當和,身形當專。動作瞻視,安定徐為。作事倉卒,敗悔在後,為之不諦,亡其功夫。意思是,天下第一大善是什麼呢?就是穩穩當當、清楚明白的「活在當下」,這時產生的是不用向外求就可獲得的「清淨心」,清淨心是世間第一大善喲!

既然清淨心是第一大善,哪還需要向外求呢?自性本具足的嘛!六祖惠能大師說的: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心清淨了,萬事萬物在眼前發生,都是相續相,非實相,既非實相,我們豈可為這些幻相起心動念,那不就如佛陀說的:顛倒愚癡了嗎?既不動心分別,不就進入禪定?

禪的境界,非可說,亦無可說。到了,就見到了,假不了。所以佛說:不可說,不可說。因為,說出來就不對了,可以說出來的都是比喻,不可著,說了就不真,離相就「接近」真,還是不可說。阿彌陀佛!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mesyu007&aid=759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