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知見和實證
2015/06/05 01:19:08瀏覽106|回應0|推薦0
為什麼那麼多的老修行人,
經文朗朗上口,
卻不知道「知解」和「實證」的不同。
心靈修習人,
大都是對生命有所醒悟,
才會心有所嚮,想要修行,
想要得到靈性上的開悟。

不論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蘭教、
道教、乃至民間信仰,
都是人在信,人在拜。
因為只要是人,都會有需求、
不足、擔心、害怕、憂慮等等的七情六欲,
也因為如此,才會在不足時、害怕時,
心有不安,才會想有所依靠。
宗教是出口,靈修是出口,
最近的「禪」,也成為一個出口。
修行了二三十年的老同修也是想找出口,
但他們為什麼老把「知解」當作修行,
而沒有辦法進入真正的「實證」境界呢?
先來說說什麼叫做知解,也就是知見。
知到、見到叫做知見。
修行人把佛經背的滾瓜爛熟,
但所做所為卻又背道而馳,
這是世間常見情形。
他們都知道佛怎麼說,
聖經上耶穌怎麼說,
但自己卻沒有辦法看到自己「做」到沒有。
滿腦子都是別人做的如何如何。
問題來了,知道和做到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也常犯一樣的錯,把別人的行為
拿來和經書比較:
啊!這個人怎麼這樣?
啊!他怎麼可以說我的不是?
啊!他怎麼可以生氣?
啊!這個,啊!那個。
但很少會:啊!我怎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知」道了一些道理,
初期覺得很好,會拿來運用,
甚至拿來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奉行,
可是沒多久,就慢慢的「淡忘」了,
淡忘了為什麼要把這個名言當作座右銘,
又開始尋找新的座右銘、
新的網路文章…。
各位冷靜觀察看看,是不是這樣?
不是觀察別人哦!是觀察自己。
修行,從來就不是別人的事,
永遠都是自己的事。
我們常常把知道當作「重點」來過日子,
卻沒有把知道當作生命的唯一來奉行。
知道做不到,等於不知道!
為什麼?
因為,果然知曉了,認同了,就應認真!
認真奉行遵守,認真身體力行,
認真觀察自己的言行,不是他人的言行。
我們常把知道的教條套在別人身上,
卻不願意套在自己身上。
在潛意識裡,
一來怕恐被束縛了,
二來,習氣起現行,就是犯老毛病,
或是,自己做的不夠足,
就把不能好好修行原因
怪在別人身上、事上。
事實上,為自己找理由是再便宜不過的了,
那就是怨天尤人!
我修不好是別人的錯,
我很認真,我很用心…
可是為什麼他們要來干擾我?
各位,請仔細的放下一切來觀察一下,
究竟修習了這麼年,
做到了多少,重點是做!
而不是知!
真正做到了,就會認清,
這個世界一切的一切,
都是
佛陀說的:自心所現!
耶穌說的:上帝賞賜!
既然是自心所現所變,
是上帝的賞賜,
我怎能不珍惜?怎能怨天尤人?
那不是自己打臉嗎?
那不是違背上帝旨意嗎?
什麼叫珍惜?
如獲珍珠至寶般的愛惜!
我們真能受惜家人如獲至寶嗎?
我們真能愛惜世人如獲至寶嗎?
我們能愛惜一切如獲至寶嗎?
顯然不行,否則就不會修習多年,
還在原地踏步。
愛,是宇宙非常非常偉大的力量,
來自我們內心的真信、真行。
不在那些經文條例上,
在真能信受奉行。
網路上流傳的一些心靈法語,
真的很好,可惜少有「方法」。
分享給各位,這個方法就是:
請深刻的活在當下!
當下是生命的唯一、至一,
除了當下,所有的「時間」全是幻象,
這裡講的時間不是鐘錶時間,
是指過去和未來。
就算是剛剛過去的五分鐘、十分鐘,
都是過去了的幻象,
因為不可得。(不可改變)
未來的五分鐘、十分鐘,
也是不可得。(不可控制)
生命在當下,
全然的展開在眼前,
所有在當下呈現的人事物,
全都是生命的實象,
我們全都得接受,
因為是實象,不論好也好,壞也好,
今天發生在我們的面前,
難道不是自己所現?
不是上帝的考驗?
既然這一切的發生都是必然,
我們就應該為這一切負起
百分之一百的責任。
為什麼我不快樂?
因為沒有接受生命的實象,
想要反抗、拒絕當下的發生,
這就形同在反抗生命,
請問有人可以抗拒生命而快樂的嗎?
修習的第一步,
就是接受生命發生的一切,
接受了再說,
請今夜開始學習接受一切,
不要再外求了,
不要再傳網路文章了,
不要再想更進一步了。
請先回到當下
接受一切,
享受一切,
歡喜一切。
生命永遠都是每分每秒的當下,
吃喝拉撒、行住坐臥都不要離開當下,
一旦發現心不在當下時,
你就已經在當下了!
請永遠把這顆心釘在當下。
漸漸地,你會發現,
生命是多彩多姿的,
生命是美妙的,
生命是活潑的,
生命是無可限量的!
修習,永遠是自己的事,
永遠要觀照自己有沒有在當下,
當下無外,
修行無外,
生命無外,
快樂自在!
知道不知道?
不重要,
想不想再知道更多?
不想要了!
這就對了。
知道是知道,
做不到,沒有用。
做到了,叫做實證,
自心會有很多源源不絕的答案、創意出現,
不是經過思考而來的,
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這就是謂的靈感、實證。
當你
不再好奇了,
不再老是低頭看手機了,
不再看YOUTUBE了,
不再老跑道場了,
不再去找大師開示了,
不再心向外求了,
恭喜你,接近道了!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mesyu007&aid=2403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