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真懺悔
2015/04/30 01:20:14瀏覽208|回應0|推薦4

《三時繫念》是佛教常施設的功德佛事,其中一段偈頌說得很好:「罪業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幾年前無意中,見到過這句話,

心中剎那間有了種感覺。

什麼感覺,說不上來。

現在再看到,更有所感,分享如下:

罪業本空由心造

一切罪業都是心起,為什麼?

佛陀在經上說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

很清楚了,所有的起心動念大家都在造業,

造個什麼業呢?中峰禪師說:一切為自己的做的事都是惡業,

一切利益他人做的事都是善業。大家想想我們一生有多少事是

為自己?有多少事是為眾生?不要說一生,就講今天一天之內

有多少時間是想自己的事,有多少時間是想眾生的利益?這樣

就非常清楚了。

罪都是從心起,如何讓心不再造業呢?

放下自身利益、自家人利益、自己團體的利益,

就轉成造善了。但是造善也不是頂好,

為什麼?因為造善業會得福,

問題就出在福上。因為有福就容易享福,

享福反而更容易造惡業。

好比高官有錢人家,因為有錢,所以平常吃的食物就比普通老

百姓還要好,大魚大肉的,吃不完容易丟棄,

無形中造成浪費,甚至於巨大的浪費而不自知。

這就是在享福中不斷的消福,到最後福報享盡了,也造了不知

凡幾的惡業(殺生、驕縱)。臨夀命終盡時,更生起怕死不願意死

念頭,除了害怕恐懼也起了嗔恨心,抱怨生命、抱怨老天不公

,抱怨生病沒人救、抱怨家人等等,最後帶著嗔恨心而走,這

時必定是墮落三惡道去了,多可憐,多冤枉。

所以,造惡業當然有罪,造善也不見得會得好的結果,佛在無

量夀經上講,最好造「淨業」,善惡兩邊都不沾,只造清淨業

,就是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淨業─「一心念佛」。

回到主題,罪從心起將心懺,怎麼做呢?既然罪從心起,就得

非常注意自己的心,起心動念都在想些什麼?起的念頭是為自

己還是為他人,時時觀照,這裡要強調方法,也就是要做到大

家平常常講的「活在當下」!

時刻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不就是每時每刻的當下嗎?

最重要的方法是,把當下眼前正在做的事,仔仔細細的做好,

不僅做好,還要做到最好。這時候胡思亂想的心,無形中不得

不放下,只專注在眼前,好比動物遇到危機時的高度警覺。因

為專注,心猿意馬的意念不得不暫時停下,這時,在專心做事

情的片刻中,有一種莫明的「平安感覺」昇了起來,也就是生

命的內在奇妙的開展了一個新的「向度」。一個不是很清楚的

自我意向昇起,似乎比自己偉大,但這種感覺其實又是自己。

所謂的「向度」,很抽象,是一種時、空兩忘,純然存在的感

覺,像是在煩亂的心中,開出了一條光明大道的感覺。一個不

在現存時空的另一個空間,一種平常心靈不曾到過的地方,一

種異常平靜的境地。這倒底說的是個什麼境界?不容易說的很

清楚,因為,沒有辦法說的很清楚。

另外,佛家常講一句話:如何降伏其心。降伏什麼呢?降伏剛

強難化的執著之心,降伏燥熱苦腦之心。如何降伏呢?佛陀老

人家早就講了,就是要「活在當下」!


因為如前述的,當放下心猿意馬的心,專注在眼前的事時,那

剛強難化的執著妄想,也都暫時放下了。放下後,這時會發現

有一個比自己偉大的「向度」出現了,那是一種清淨、放鬆、

平安的感覺,心不再隨意飄動,念頭暫停。全然在當下,這時

沒有壞沒有善,只有一種輕鬆自在的與世間萬物「一同存在」

的感覺,心頭有沒有事?沒有事。有沒有是非黑白?沒有是非

黑白(如果還有,檢查一下心念,其實還沒有完全的無念哦!)

,這時剛強的心也「同時」被降伏了。

所謂的「同時」降伏,意不在外,不要用意識心去比較、分別

。只用一種「純然存在」來「感受」,只有感受沒有分別,無

思無慮的狀態就接近了。

這就是佛法的精髓,全然的放下,與萬物合一。

再回頭看看,這時心念不就滅了?念頭沒有了,罪在哪兒?罪似乎在

這個清淨無染的時空也不存在了,罪似也亡了。清淨無瑕的片

刻中,罪在哪裡?心裡頭如果還有罪的念頭,心就不可能是清

淨的。所以,重點中的重點,此刻你心到底清不清淨。清淨了

怎麼還會有罪的念頭,沒有念頭時,恭喜啊!心在當下了,沒

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現在正在做的事,沒有了,什麼都沒

有了!這就對了,在當下了,請問罪還在嗎?罪也不在啦!

所以,心滅罪也亡,心滅罪亡,兩個都不存在了,「心滅罪亡

兩俱空」真正的恭喜你,「是則名為真懺悔」。

心中還有人我,我對你非,都是造業,心中不斷創造兩極對立

、是非黑白,還堅持自己是對的,儒家是對的、佛法是對的、

耶穌是對的,都是在造業,惡業也好、善業也好,都是業,都

不清淨,都到不了無思無念的清淨境界,修的再好,都是世俗

之見,都是「相」,不是真正的真心本心。佛陀在金剛經上講:「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夀者相,則非菩薩。」

講的就是這個所知見。

綜論,佛陀一再要大家放下,但是一般人都放不下,放不下過

去,放不下未來。過去的豐功偉業、傷心往事。對未來的憧憬

、擔心、不安等等,這些都是幻象,因為都是心智創出來的理

想與過去生活的記憶,這些念頭都是眼前不可控制的東西,都

是假相,但人們偏偏心中就是放不下這些念頭,而無法輕鬆自

在的活在當下。


當下才是生命的全部,人生所有的事情無一不是經過當下成為

過去,為什麼人們不願意放下這些假相,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對

錯,再把這些對錯加諸到別人的身上,尤其是與自己最親近的

人身上、心上。這都遠離了修行的路。

說到底,修行從來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行為、自己的思想,不是

去修正別人,自己真正身修了,心無雜念,心就平了,心就安

了。請問世間人有過錯嗎?是誰的錯?是自己的錯啊!因為心

不清淨才看見諸相,而諸相實是非相呀!是自心造出來的幻象

,不是宇宙真相。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mesyu007&aid=22659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