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煩惱即菩提
2018/01/18 01:03:15瀏覽102|回應0|推薦0
煩惱即菩提


是的,世人因有煩惱才有轉菩提的可能,

菩提是覺的意思,

因為有了煩惱之苦才想要覺醒。


煩惱與菩提是一體的兩面,

天道眾生沒有煩惱,

所以他們沒有機會覺醒。

只有人道眾生有煩惱之苦,

才有幸有覺醒的念頭。


所以煩惱好不好,

很好啊!

重要的是能夠在煩悶惱苦當中,

想要覺醒過來,不想要再受苦了,

這才是最可貴之處。


若是我們都沒有煩惱,

天天都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

就失去了出離之心,

沒有想要覺醒的想法,

反而天天造業去了,

善業也好,惡業也好,

快樂幸福的一生,

也是造業一生。

枉然走了一生,可惜了!


菩提不是求來的,

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體會出來的,

修練出來的,

佛菩薩沒有辦法賜給我們,

只有我們全心投入當下時,

才可以讓自己的想法看法歸於零,

歸於零就是,

沒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就是不打妄想,

專心做好眼前當下正在做的事,

一心做事時,心中不可能產生兩個念頭,

一如,一張嘴不能同時講兩句話,

一心做事,不能同時有二念一樣。

也因能夠時時看護好自己的心念,

不起二念三念,

心的頻率才能調對頻道,

與佛菩薩同一頻率,

就像收音一樣,

才能接收到佛菩薩的訊息,

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以一大磁場來協助轉化我們個人的小磁場,

達到共震,

重要的是要時時「調頻」。


煩惱是習氣,

就像一般人養成的壞習慣,

一年養成的習慣,

可能得三年才能改得掉,

可見習慣影響人之深。

煩惱就是心中停不下的想,

愈想愈亂,

愈想愈停不下來,

甚至愈想愈氣,

這些停不下來的念頭就是習氣之一,

不止今生一世積累,

不曉得是多少世養成的習慣。

想要今生今世就改掉,

著實不容易。


但是,我們又很幸運的接觸到佛法,

一切佛法的目的,都是指向要我們斷煩惱,

斷了煩惱就成菩提,

成了覺者,一位覺悟的人,

這有什麼好處?

就如永嘉大師證道歌所說: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沒有覺時,看到不順的事都生煩惱,

有如日日在夢中,

覺醒了之後,

看到什麼事都生智慧,

哪有什麼煩惱事?


不論遇上好事或壞事都沒有煩惱,

這才是大自在,

所以覺醒之後得到的是大自在,

不再為世間事所苦,

因為我們可以不再被念頭帶著走,

不再被分別執著帶著走,

心中沒有了這些念頭,

剩下的只有莫明的滿足,


明月輕風送,

煩憂心上走,

靜看浮雲掠,

塵囂若水流。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mesyu007&aid=109936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