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呷米3.0版華麗變身-最佳人氣綠色餐廳呷米搬新址 追求永續綠食堂
2024/05/20 19:47:26瀏覽99|回應0|推薦0

小記20240519-邁入十歲的呷米搬到新址後,首次造訪。

今年38日開始試營運。

使用台灣在地友善有機食材,無化學添加,全食物料理,

口感相對清爽,五星級飯店等級新主廚好友Howard Chen

新菜單,美味升級。

老友淑珍姐特別請員工調酒讓我品嚐,是炎熱天氣裡的

清涼爽快,是未來可能增加的品項。

#得獎無數友善永續綠食堂

#呷米新地址在重慶南路一段47號靠近北車

 以下新聞稿由呷米提供。

照片部分自己拍攝,其餘呷米提供或抓自其粉絲專頁。

「呷米蔬食素食餐廳」由美國環保律師文魯彬(二十年前放棄

美國籍,歸化為台灣籍)與幾位合夥人共同創辦,於2014年正式

營運,最初名為「呷米共食廚房」,想運用「吃的力量」守護這塊

土地。2018年合夥人王淑珍決定提早自跨國金融公司退休,一肩

扛起呷米的經營,除了在幾次危機及時救援,四年多來也讓呷米

順利轉型,並轉虧為盈,成為備受消費者肯定的蔬食餐廳。

 

呷米轉型新定位:從蔬食擴大到友善永續

 

2024年,呷米將從北市衡陽路搬到重慶南路上重新開張,新店

更名為「呷米JIAMI」餐廳,搭配呷米的台語翻譯「JIAMI」,

方便越來越多的外國訪客辨識。

 

全新定位為「友善永續的餐廳」是為了滿足不同顧客的飲食需求,

提供更多元的選項,並供應「純素」、「奶蛋素」和「永續海漁」

等料理,並在菜單上標示「Vegan」、「Vegetarian」、「永續

海漁」,以便顧客作選擇。

呷米新地址在重慶南路一段47號。

我的闇黑美甲配闇黑美食-鎖管烏魚子

黃金義大利麵(全新菜色)

這天下午正好有專業攝影來拍菜單,於是本人就有口福了。

除了午餐之外,又多嚐了三道新菜。真開心又滿足。

下圖是專為小朋友準備的兒童椅。

狹長型的店面,帶點低調奢華的裝潢,略有華麗感。

令人好奇的是,一家長期專注於蔬食料理的餐廳,為何在經營屆滿

十年之際轉型,推出海鮮料理的菜單?呷米執行長王淑珍表示,

呷米蔬食是由幾位長期關注台灣環境問題的朋友所創立的餐廳,

創辦人皆非素食主義者,之所以長期推廣蔬食料理,其實是推廣

環保理念的手段之一,追求環境永續才是其真正的核心價值。

 

王淑珍指出,國際上普遍將「綠色餐飲」定義為使用在地、有機、

無毒及友善環境的農漁畜產品入菜,並不侷限於蔬食。若要真正

推動環境永續,應該將所有友善食材都囊括進來。

下圖是淑珍姐與主廚陳旭到嘉義洲南鹽場,兩人親採的

「呷米鹽花」(限量180瓶)

得獎無數的呷米,店內獎牌無數。

採用永續海鮮保育海洋

海洋資源並非永無止盡,根據科學研究預測,若人類持續過度

捕撈的方式不改變,到2048年海裡的野生魚類將會全數消失。

20233月聯合國達成歷史性協議《公海條約》,未來全球

三成的公海將納入生態保護區,以復育海洋生物。台灣四周

環海,生活和經濟都離不開海洋,推動負責任的漁業和永續

海鮮運動,刻不容緩。

 

所謂的「永續海鮮」,是指人類有智慧的使用海洋資源,不要

竭澤而漁,以對海洋生態環境友善的方式撈捕,並且善待漁工。

目前世界各國都紛紛推出永續海鮮標章,2018年農業部漁業署

與海漁基金會共同推出「海洋之心生態標章」,希望藉由龐大

消費者的支持,能兼顧漁業產業與海洋生態保育,與國際接軌。

 

當時呷米曾以餐飲業代表的身分,受邀參與制訂標章規範及

指標的討論。2022年還曾使用得到標章的永續海魚製作便當,

協助推廣永續海鮮活動。王淑珍強調,「我們並非放棄原有

的蔬食,而是對環境有益的都會去做。」

 十年來,呷米一直致力供應符合友善耕作、本土生產、

少添加、低碳的蔬食料理,菜單上也都會標示清楚食材

來源;未來呷米也要響應將永續海鮮推薦魚種加入菜單

之中,成為「愛海店家」的一員。

過去呷米的經營團隊都是由非餐飲專業背景的人主導,

接下來將交由多次獲獎的義式餐廳主廚陳營豪(Howard

接棒,進入專業廚師領軍的時代。陳營豪來自花蓮東部

最大的外燴家族,從小就立志從事餐飲工作,求學時代

參加過國內大小型廚藝競賽,也曾代表台灣參加國際

美食大賽獲獎,經過多年歷練後,開設過一家義式料理

餐廳。這次是被呷米執行長王淑珍的熱忱所感動,也認

同呷米的永續理念,因此決定接受邀請,擔任呷米

新店的主廚,接下經營大任。

 

王淑珍對陳營豪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能使用接近100

的台灣在地食材。為了設計菜單,陳營豪親自走訪供應

食材的場域,包括養殖生態級無毒水產的「邱家兄弟」

魚場、專注日曬海鹽工藝的洲南鹽場,以及彰化溪洲

尚水米產地、金山彩田米生態園區、花蓮富里八個部落

組成的有機合作社等,感受台灣的風土,並與生產小農互動。

 

為了迎接呷米的下一階段,王淑珍特別請品牌師重新設計

新的Logo,以米粒與魚中有雲山水的自然意象呈現「魚米

豐饒」意含。即使新的呷米經過蛻變、轉型,裝潢、菜單

都會有新氣象,但就像餐廳新Slogan(品牌標語)強調

的:要成為「台灣有機/友善來源」,這點肯定不會改變。

目前已以全新菜單展開營運,即將有鹹/甜下午茶與夜間

調酒,帶來嶄新氣象。

新頭條的報導。

https://www.thehubnews.net/archives/386348

2024年初的文章---最佳人氣「綠色餐廳」呷米蔬食即將搬新家

位於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西入口的衡陽路上,在轉角老字號酸梅湯的對面,是許多蔬食愛好者都不會錯過的「綠食堂」——呷米蔬食/素食餐廳,即將邁入第十個年頭,剛挺過三年新冠疫情的殘酷考驗,最近卻對外宣告「將吹起熄燈號」。幸好這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全台最佳人氣的「綠色餐廳」

 

最近榮登台灣「2023綠色餐廳最佳人氣獎」票選第二名的「呷米」,是家環境意識鮮明的餐廳,強調「要用吃的力量,守護土地」。所有料理皆來自友善環境小農的心血,九成採用台灣在地有機/友善食材,重視安心與新鮮,料理手法健康美味,打破許多人對蔬食的想像。

 

門面不大的店裡,一樓擺滿來自各地小農的特色產品,包括產地直送的有機蔬菜、嚴選台灣友善米、台灣茶、醬油、苦茶油等商品,讓人明顯感受經營者想要守護台灣友善小農和這塊土地的決心。

近年來,綠色永續飲食文化已在歐美日等國蔚為時尚,而台灣的綠色飲食消費意識也逐漸抬頭。2018年,台灣創辦「綠色餐飲指南」(Green Dining Guide),與英國永續餐飲協會(SRA)合作,串連全台370家認同「綠食宣言」、承諾採購有機、友善、當季、在地食材的餐廳,接軌國際綠色餐飲,希望鼓勵國人到餐廳以「吃」的行動來支持綠色消費。而呷米是首批加入「綠色餐飲指南」的模範生。

只要是對台灣環境有益的事情,呷米向來當仁不讓,一馬當先,就算增加經營成本也在所不惜。為了避免浪費食物,造成環境負擔,2018年環保署(現為環境部)推出「惜食餐廳」標章,呷米是最早響應的惜食推廣種子店家之一;為了鼓勵餐廳支持台灣有機農民,並讓外食民眾吃的安心,國立宜蘭大學和農糧署合作推動「有機之心‧美食餐廳」計畫,呷米也是當然成員。

 

很多消費者以為吃菜比吃肉便宜,其實有機蔬食料理的製作時間與食材成本,往往比葷食料理高,呷米不願為降低食材成本妥協,但透過提高食材利用度、不排斥外觀醜但品質佳的格外品、接受預定便當外送和提供外燴服務、主動參加市集,以及開放場地租借等方式,爭取老客戶支持,也吸引年輕顧客,終於在經營多年後讓收支轉虧為盈。

衡陽路店面老舊問題多必須搬遷

然而在呷米經營即將屆滿十年前夕,位於衡陽路九號的餐廳建築卻因為天花板剝落、漏水和淹水等問題,不得不搬遷。

衡陽路在日治時期為「榮町」的主要大道,這裡曾是全台最繁華的地段,有台北「銀座」之稱。與呷米緊鄰的四戶鄰棟街屋,都是保存良好的日治時期建物,其中一棟曾是戰後知名的文星書店舊址,日前皆已登錄為市定古蹟,將形成歷史街區,目前所有經營的店家都已搬走。

 

呷米執行長王淑珍表示,由於整排街屋的後巷狹窄,無人管理之下容易積水,甚至會反溢進店裡再漫至店外騎樓,呷米為了排水不得不加裝排水管,卻也因此吃了不少罰單。

 

另外,在餐廳建築頂樓轉角的牆面縫隙,不知何時長出一株老榕樹,等到發現時,樹根早已穿透水泥牆,導致三樓天花板剝落、漏水,牆面也龜裂。王淑珍說,雖然已及時移除老樹,但因房東屋主第三代無力修繕老屋,呷米為了安全考量,最後不得不決定搬家。

 

幸好在熱心鄰居的幫助下,呷米很快在附近找到適合的店址,預計於2024年新春搬到台北車站前著名的「書街」重慶南路上重新開張,從舊店步行約只要三分鐘的腳程,新店地址為重慶南路一段47號。

 

走過從產地到餐桌的十年長路,呷米可說始終如一。正如店內牆上掛著標註全台各地合作友善農場的台灣地圖海報,上面清楚寫著:要用「吃」這件很日常的事情,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守護我們成長的土地,「把美麗的台灣留給孩子」。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yen228&aid=180634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