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黑子談海神家族
2005/11/03 01:29:41瀏覽1465|回應1|推薦3

  這是一本很有吸引力的小說,乍讀之下令人聯想到《百年孤寂》連綴的家族演進和成員遺傳根性營造的憂愁感,和《百年孤寂》的吉普賽預言一樣,《海神家族》也由一個象徵物──媽祖──貫串全文,從淵源特殊的媽祖及千里眼順風耳塑像(因二二八事件繼國民政府白色恐怖遭緝拿的二叔公林秩男為其兄嫂亦為作者奶奶三和綾子所塑,後由離家的作者在慌亂中攜千里眼順風耳出海外)多年分散台灣海內外,象徵著崩離的家庭意識;同時媽祖身為台灣民間海神,從一開始日據時期琉球少女三和綾子為心上人林正男渡海來台,琉球人在當時台灣社會也同樣有著不安的族群意識:「她有時也覺得自己不一定是日本人,她是琉球人,琉球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國人」正好與林秩男「不管如何,我是台灣生,台灣魂」相呼應,相較之下,一心一意只想開飛機的林正男反而是一個族群意識表現較薄弱的角色,即便作者在林正男為開飛機而參加台灣志願兵與敢死隊時,曾經安排過林震懾掙扎於日人死如絢爛櫻華的俱焚玉碎之風,卻也只是以之呈現一種補強家族漂泊根性的生命張力。而這樣的族群認同議題,竟然是這個家族在這麼早就有的深柢,一直在繼續下去的子孫、時空中重複衝突與崩解。

  女性成為這個家族的重心,媽祖也是女神,全書呈現的是陰鬱、追索、尋求救贖的氛圍。媽祖從被琉球媳婦信仰、被基督徒女婿丟棄、直到作者因為這段家族史追溯而得到的異國姻緣,最後千里眼與順風耳回歸到媽祖的身邊,這一趟尋根歷程,作者用場景時空交錯穿插手法,營造出悠長而連貫不絕的個人求索,並且將神明原本超然的立場更賦予了與作者個人和作者家族關係更私密的連結。並且最後以不同文化(作者對妻子的家族故事充滿好奇的德國丈夫)但有類似家族憂愁作為鬆綁這個長久以來受秘密壓迫的親屬關係與家庭歸屬感。

  《海神家族》中也在篇章與篇章間作者安插了一些相關的民間信仰習俗的說明文字,在連綿的憂鬱文風中有調劑作用。整體來看,《海神家族》雖以一個私我的家族觀點出發,但也觸及到了家國意識、歷史見證的側紀錄、以及台灣社會的改變。讀者在閱讀中進入又抽離一個又一個的角色人稱,不同視角與時空造成一種悠曠但能使讀者彷彿能清晰體會這個家族角色的存在感,而使得讀者似乎參與了一段漫漫又完整的多角歷史,並且同時與作者完成一趟心靈旅程。



非常推薦這本小說喔!閱讀這本小說時,捷運總是一下就到站了~XD
我覺得好的小說讀完總是惆悵無比啊...


也講些輕鬆一些的事
我覺得明夏(陳玉慧丈夫)在小說裡真是超可愛的!XDDDDD

  節錄一段最後主人公的母親與阿姨因為明夏的善良心機(XD)在北投關渡宮拜媽祖時安排巧遇而解開心結的情景:


  「『嗯,你好』然後母親開口了,『是阿凸仔叫妳來的噢。」阿姨點點頭,兩人都笑了。......而你對著賣香火的老人說,『我是阿凸仔,請多多包涵』老人沒聽懂你的發音,但走上來圍觀的一群小孩當場都笑了。」


  明夏在小說中常以異國文化的觀點剛好趣味化出一些令人莞爾的場景

  好比對著千里眼和順風耳問說「這兩個傢伙是誰?」,或是在和作者探望過在療養院的父親後回答作者「你覺得我父親怎麼樣」的問題(他回答說「你父親英俊得像個蒙古英雄」)等等。

大推啊!


(摘自黑子網站:www.blog.yam.com/huginx)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chen123&aid=94178

 回應文章

莫大小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偶實在以為
2005/11/06 02:59
台灣的作家寫的小說難得有可讀的,但既是陳玉慧寫的
我可一定會去找來一讀
呵!鼻怪偶謅得如此不客氣,實情確如此
以前看黃寶蓮寫流氓治國驚為是天人,但後來看她寫的小說
可大失所望,也是不忍卒睹那一型。
俗在是雜文寫得好,小說不容易寫得好,你要龍應台寫寫看,一定落到黃寶蓮樣的水準,顏元叔就是一例
再說李敖寫的什麼東西嗎?三毛張拓撫看似應可寫好小說,但卻未能進展成小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