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這位德國人不再硬柪了
2005/10/04 16:11:15瀏覽1362|回應1|推薦9


歐洲特派員陳玉慧

今年的德國統一紀念日應是施洛德總理最失意的一天。他說,他隨時可以下台。

這也是他首度在媒體面前顯露愁眉不展的表情,乍看起來,他內心的糾纏似乎很深,他在電視畫面上強調,﹂這不是我個人去留的問題,」然後他用食指摸摸鼻子。這是他的招牌動作,社會心理學專家已專門研究過他的身體動作,每當他做不夠誠實的表白時,他便會以食指觸摸自己的鼻子。

德國總理施洛德執政七年以來,聲望連連下跌,失業率節節升高,地方政府不停淪陷,全由在野黨接手,他曾任政治記者的妻子桃樂絲給他一個絕地大反攻的計劃,在他四年任期結束前,提早一年舉行大選,這一招是險招。

結果施洛德以極少數票輸給挑戰者梅克爾女士,只能說,他當初的算計不夠成功,當時他認為德國選民在心理上還未準備好去選一位女性當總理,何況這位女性還來自德東。

施洛德在選後那一夜的表現令人瞠目結舌。僅管以不到百分之一的票數輸給右派聯盟,但是他在柏林社民黨總部以勝利者之姿大肆慶祝,彷彿已全面獲得大選,隨後,他在現場的電視節目上當著梅克爾及其他政黨主席的面說,﹂沒有人可以治理德國,沒有任何人,除了我以外」,他還對著梅克爾說,﹂我一直說過,小教堂就應該留在小鎮上,」他的一席話使主持現場節目的記者也覺得不公允,﹂施洛德先生,你的總理任期可能到此結束了...] 施洛德立刻也打斷記者的話,
﹂就算你們媒體要讓我當不成,你們也不會得逞。」


施洛德隔二天為那一夜的表現道歉,他說,那一夜他沒喝酒,﹂我太太也覺得我的表現太過於自信,」但他又強調,﹂當然,任何人認真做他做在的事,都會覺得自己最好,這種信心很重要。」

那是二週前的施洛德,這二週來,他和社民黨用盡辦法,想盡各種說詞,施洛德就是非當總理不可,但這是施洛德強烈的自信心使然,與德國選民的看法並不完全一致,當初他為什麼要提早大選? 因為他是弱勢政府,希望選民重新選出一個強勢政府,但選民選出一個什麼都不是的政府,唯一的可能只剩下大聯合內閣,但組閣權在梅克爾手上,並不是施洛德,奇怪的是,他仍然堅持要當總理。

不過,他堅持不了多久,二日德列斯登的補選結果使得施洛德的氣勢更為衰弱,使他無法再堅持了,他平常自信的微笑不見了,他開始鬆口,他慢慢意味出選舉的真諦:少一票就是輸。

還有,任何位子都不是不可能被替代的。當然,這句話只可能是記者的感想,不一定是他本人的感想。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chen123&aid=74593

 回應文章

Das Reich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想之前一篇
2005/10/04 16:24
講述阿扁與施洛德相似之處,現在看來真有許多值得參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