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0/03 14:12:37瀏覽2826|回應2|推薦14 | |
歐洲特派員陳玉慧 德國統一十五年了,當年出生的嬰兒今天都己是高壯的少年了。許多人都還記得十五年前,柏林圍牆一夜倒下,多少德國人揮舞著國旗站在布蘭登堡的城牆上,那天,「德國是全世界最快樂的民族,」而十五年後,卻有不少德國人認為,十月三日是德國統一日,但德國卻未真正統一,統一紀念假日應予取消。 十五年來,德東人或德西人對統一都有抱怨,報怨永遠大同小異,二邊的人民都覺得統一吃力不討好,德東人民多數認為,政府未盡到照顧德東的責任,而德西人民則認為德東拉跨了德國經濟。奇怪的是,十五年來,政客還不斷以口水保證未來會更好,這種沒有新意的競選說辭,到今天此刻還在德列斯登總理大選補選的現場上演。 德國人這麼多抱怨,說起來要怪柯爾,當年他快速促成德國統一,並且口口聲聲保證,德東經濟將很快便與德西一樣熱絡發展,整個德東將會是一片﹂璀璨富麗的田園」,柯爾的話實在說得太滿了,如果他對統一有貢獻,他對統一也有過失,最大的過失便是低估統一的困難,以及沒有任何的沙盤推演,草率行事。 德國統一十五年了,到現在仍然有三分之一的德西人從未踏上德東的土地,理由除了沒興趣,德東高失業率和景氣的蕭條更使人裹足不前。 統一十五年,真正的付出者其實是德東人。十五年前,他們推翻了四十五年的共產政權,有勇氣站出來追求自由與民主,他們放棄了本來的生活,放棄了國名國旗和身份認同,投入全然陌生的政治系統和文化思想,沒有德東人民當年的勇敢抉擇,就沒有德國統一。
德國統一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經歷分裂與統一的國家,如果統一是始無前例的實驗,那麼,時間便是統一實驗室裡最必要的條件,兩德雖未必真正統一,二邊人民生活條件仍不平等,未同工同酬,但是兩德也愈來愈分不開了,今天卅歲以下的德東年輕人很快融入了自由經濟競爭思維的資本社會,他們適應力強,吸收極快,比德西人更像德西人。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