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陳玉慧小談哈維爾
2005/09/22 21:43:59瀏覽1892|回應1|推薦9

您在2000年時曾至捷克面訪Havel,談談當時訪問的原因、過程,有什麼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記憶嗎?

 

 

答:哈維克自從擔任總統後,不但致力推動捷克與西方關係,尤其促成捷克加入北約與歐盟,此二事其功不可歿,由於岀身文人,他對捷克在文化上的貢獻也是必然,他尤其重視捷克與國際之間的溝通,這是為什麼他主辦了許多國際論壇,二千年那年,他邀請了英國經濟學家著名的﹂第三條路】的提倡人紀登斯,他也邀請了十四世達賴喇嘛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因卡等人與會。大會是開放的現場,我做為前往採訪的歐洲特派員,在會上得以與上述人物見到面及交談。二千年論壇是在捷克古堡總統府舉行,氣氛很和諧,我和這些著名的國際人士寒喧交談,但對哈維克的印象最深刻,他溫文儒雅,一點總統架子也沒有,我對他的印象便是,他並不是非待在那裡不可,我覺得他更想去啤酒屋坐下來喝杯啤酒。我問他問題,他認真回答我,不是虛矯的回應,旁邊也沒有任何保鏢或秘書,我在過去訪問過許多國際元首,很少遇到這麼單純沒有心機的政者。第二次見他是隔年台灣第一夫人吳淑珍去拜訪捷克,哈維爾和夫人在總統夏宮招待了吳淑珍和台灣來的記者,他們兩人過去多年一直熱情地支持台灣。

 

2.            老師與Havel的面訪地點在哪呢?依據相關報導指出,Havel還在任期總統時期,當時的布拉格城堡佈置許多充滿現代感的藝術作品(多是現代派的畫作和藝術品等等),請您談談Havel的美學觀點和藝術氣質。

 

答:訪問的地點上面說過了。在總統府古堡,我沒有看到什麼現代美術作品,但在他的夏宮,他事實上大部份時間住在那裡,他確實佈置了許多藝術品,我記得有人也問過他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那些畫作是他妻子佈置的。他的美學和藝術氣質?他是安華荷的信徒,他喜歡現代主義的文學作品或藝術作品。基本上你也可以說他有嬉皮思想,六八學生運動自由思潮對他的影響很大,他仍然是搖滾樂的支持者,常常帶著新任妻子去聽搖滾樂演唱,他最喜歡的搖滾樂者是路瑞德。

 

3.     Havel的作品裡,如何反應出他的政治理念與文學關懷

 

4.  是否可約略談一下,你Havel的文學作品的分析

 

答:

 

我把問題三和問題四一起回答。哈維爾文如其人,人也如其文。他的政治理念和文學關懷的都是人性裡的自由,他過去的散文演講或從監獄寄出的信件是一個驚人的組合,從來沒有人像他一樣這麼獻身以行動寫出文學,生動地,承擔地,尋覓著文人該有的道德與政治責任。

 

他的文學大主題有四個:一是改善這個世界的責任,二是不誠實的人性將使靈魂永淪三是,由意識型態主控的政府將徹底失敗,最後便是他相信人類對自由言論及真實追求的革命價值。

 

5.    Havel早期身在共產主義體制裡,因為發現其體制抺去了人們的「公民」權利,在擔任總統的13年執政期裡,努力促使捷克由共產專制回到民主傳統的政體。這些年來,他的劇作、詩集、評論等作品,如何伴隨他的政治理念同時地創作出?───(簡單地問:即他的作品主題,是否會隨他因為轉入政治生涯而有所轉向?)

 

答:哈維爾總統從出獄後,人生有許多大轉折,他的妻子奧嘉過世,他得了肺癌,幾度從死神那裡回來,擔任總統以來,他創作便中斷了,唯一還進行的是他的演講稿,別的總統演講時都有文膽代筆,但哈維爾堅持自己寫演講稿,他的政治演講稿延續以前的風格,知不不言,言無不盡,且一點都沒有一般政客的那種膚淺或譫妄。他自己也說,從政後,他不是不想寫,寫作的欲望還是不斷,他最大的恐懼跟卡夫卡有點像,在睡夢中, 有人再度把他帶回監獄,或者,更荒謬的是,他也覺得那可能才是真正屬於他的地方,只是這些恐懼一直沒寫出來,不但公務繁忙,他還有一個焦慮,他深伯人們對他的文字有太高的期待,而他永遠達不到那種理想。

 

 

6.     貝嶺在2005年1月的《聯合文學》裡有篇文章<一個簡單的複雜人──哈維爾>裡頭有提到,「他對民主精神與法治有深刻的瞭解,但對形式的掌握較為緩慢」,這樣說法可能是由什麼原因來詮釋的?有什麼具體的事件可指出哈維爾的這個特性?

答:這是貝嶺說的,可能要麻煩你們去請問他。

 

7.   2001年,哈維爾在國際事務決策裡做出一件令人爭議的決定,他多次表示支持美國布希政府對伊拉克的武力政策,到2003年他離任前,在美國《華爾街日報》上還出現了由Havel及其它七位歐洲領導人聯合簽名的信件,表示支持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行為。這個宣示讓許多知識份子譴責和批評哈維爾...。反身回顧Havel的經歷,作為被曾經被共產國家政體迫害的劇作家,在地下從事反抗運動,而後來當上捷克總統,即使致力推動民主政治,但卻在卸任時反而支持以武力以維持和平...這其中的轉折是什麼呢?(政治立場和理想二者是否勢必是背離的呢?)

 

答:哈維爾在支持伊拉克戰爭一事犯了錯誤,但是他並沒有違背自己的良心。哈維爾一直相當傾向美國,他的決心與伊拉克無關,而是表示與美國站在一方,他忠實於北約的聯盟關係,以証明捷克並不是老歐洲,當然,哈維爾當時並不知道美國和英國政府或媒體製造了一些不實的证據,伊拉克沒有什麼毀滅性武器,那些都是布希和布萊爾的一面之詞,我想,事隔多年,今天的哈維爾對伊拉克戰爭的看法可能不一樣了。

 

8.  想請您以置身不同國家的經驗,來談你觀察在不同政體下的文學發展狀況。例如,台灣、中國與東歐,各有不同的政治體制與歷史脈絡,那麼,民主政治、極權政治與共產體制等等,是如何地對文學作品(甚或知識份子主體)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答:這個題目 實在太大了。我實在難以三言二語回答。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chen123&aid=67524

 回應文章

寄居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猜
2005/10/13 13:08
如果哈維爾是堅持民主制度的話,那麼應該不難理解,他為什麼會支持英美的伊拉克戰爭,來幫助原本是獨裁政體的伊拉克,建立民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