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爾夫世代
2005/09/15 22:41:40瀏覽2684|回應3|推薦11

德國新一代風起雲湧,一個新興的「高爾夫世代」Generation Golf)已取代廿世紀後期的雅痞,成為新的社會中堅。所謂的高爾夫世代指的是卅歲至卅五歲的男女,是一個單身主義世代,主張不婚及不生小孩,他們多數不太在乎事業和金錢,因為他們的父母只有一或兩個孩子,指日可待的遺產使他們不必為後半生憂愁。

這些人會為了看義大利歌劇,而搭飛機去維洛納,也有可能為了品嚐中國菜而特地到香港過長周末,他們偶爾服用大麻,注重穿著品牌,但也講究生活樂趣。最重要的,他們不執著於婚姻,更沒有意願生孩子。

德國作家依里斯的作品「高爾夫世代」,開宗明義點出這一世代的生活態度。他們的父母多多少少參與過一九六八年學生運動,若說那一代對性交的態度非常開放,則這一代更無所謂,以至於無感。這種人生態度有點像阿米巴變型蟲,單性生殖,有愛固好,沒有也可以自己活下去,他們不在乎一夜情,也不一定要與誰長相廝守。

他們從小便習慣物質生活,高中畢業時,父母給他們的畢業禮物福斯汽車出品的高爾夫型車,便是這個世代的象徵。他們不需太為事業或金錢憂慮,因為父母趕上德國經濟奇蹟,多半從中獲益,不但以後財產都會留給他們,在父母庇蔭下,目前也衣食無缺。

這兩年來,這一類鼓吹卅歲世代思想的作品相繼在德國上市,網路上類似的討論和張貼也愈來愈廣泛。始作俑者是女作家卡提亞‧庫爾曼,她的作品「亞麗世代」引領這波風潮,但也受到強烈批評。有人認為庫爾曼筆下的人物多是來自中上階層家庭小孩,長大後無謂地反叛,與許多年輕人飽受失業折磨或有志難伸的真實人生並不相同。

不過庫爾曼的論點也得到不少認同,「高爾夫世代」一書便與庫爾曼相應和,引發出更多話題書和論戰。依里斯隨後乘勝追擊,出版高爾夫世代續集,前後兩集都成為暢銷書。  

目前德語系作家關於新世代論述的作品至少有卅幾本。絕大多數是作者的第一本書,卅歲族群似乎對時間相當敏感,有別於嬉皮與雅痞世代。其中,瑞士作家羅爾夫杜別里的「卅五」以小說形式寫出一位卅五歲的公司主管對時間及生命的焦慮,他說,人一到卅五歲就便釘住了,不但工作和網路佔據時間,書讀得愈來愈少,朋友也愈來愈少。這個世代不但消費傾向嚴重,且比過去任何世代都更認為時間便是金錢,消逝得太快。

德國作家約貝欣的作品「我們機器」,談的也是卅歲左右的人生,他認為這個世代的人右手持信用卡左手持手機,生活型式已進入高等機械模式。但很多人嫌貝欣毫無幽默感。

這些作品中勾勒出的高爾夫世代,比過去的年輕人更獨立和個人化,他們懂得享受人生,尤其醉心流行文化,懂得投資自己,追求精神生活,對改造社會只有一點點的耐心,絕不會去搞激烈革命。

在最近出版的「小高爾夫世代」一書中,作家法特瑪則明確指出,卅歲世代已走入單身世代,他們不但不想結婚,連一個孩子也不想要。還有人認為,非洲的饑童已夠多了,實在不必再自己生孩子。


http://www.single-dasein.de/kohorten/golf.htm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chen123&aid=63485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人類的進程
2005/12/12 09:59

  我經常覺得台灣草莓族不草莓,後生可畏,以平均值而論:只是迷惑,缺乏被導正觀念的一群,以多數70年代的草莓族來說,初生之犢不畏虎,敢搶錢,成功企圖心強,經常有人就自闖一片天,容易融入環境,會極力爭取自身福利,相對性是,缺乏體認大環境局勢,易言之有點白目之屬.

        因為追求成功企圖心強,以致於稍嫌激進,當然只要是來自成功者的教育,通常他們會奉為金科玉律,反之無法取得其信服的言論,就受他們蔑視,當你狗屁,是很厚黑的現實主義信徒.

       也有少數很關心政治和公共議題,算是早慧者,這類金字塔頂層,早早接受完善的或藝術或語文等國際化全方位的教養訓練,金字塔中下的普遍多數,說他們全然不受壓力,則是較片面的觀點,我認為這些論點的出處最主要來自於就業市場雇主的批判,因為一旦他們認定制度不合理,待遇未達自定標準,他們就不再忍耐戀棧,管你曾費心給他們多少訓練,他不會問公司營運績效如何,不帶情面地馬上跳槽閃人.

       這個走路的判斷一方面顯示他們不再容易為企業主所利用,有時也出自於眼高手低,自視甚高的錯誤決定,如何讓70年代的雇員願意長久在同一個單位服務,除了工作內容和氣氛不可過於單調無變化外,他們的流動率之高成為企業主頭大的事項之一.

      基本上70年代是易於融入群體的,除了不太具有正確判斷人心的智能外,玩耍心機的手段倒是少使的,就是耍手段,最多也都一眼被看穿的程度吧?!然而他們的父執輩多為4,50年代,這些對他們影響深遠的教育者,先檢視自己給了他們什麼,再去深究他們發生什麼事了吧?!  

      



月橘‧阿那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補充
2005/09/16 21:27

所以,草莓族在五年級先進眼中,就像草莓一樣抗壓性低,不堪一擊(一摸就爛),空有光鮮的外表。

但,也不是所有的六年級後半段以後的年輕人都是如此,只是,台灣的教育可以給孩子什麼?才是令人憂心與關心的事。


阿那的緩慢發聲與喃喃低語

月橘‧阿那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的草莓族?
2005/09/16 21:21

他們從小便習慣物質生活,高中畢業時,父母給他們的畢業禮物福斯汽車出品的高爾夫型車,便是這個世代的象徵。他們不需太為事業或金錢憂慮,因為父母趕上德國經濟奇蹟,多半從中獲益,不但以後財產都會留給他們,在父母庇蔭下,目前也衣食無缺。

上述,有一點像台灣的草莓族,泛指六年級後半段到七年級生。

前陣子,我還聽到一個朋友的笑話,這個朋友是不斷外遇的丈夫,太太雖極保守,卻時常抓姦成功,因此近三十年下來,這個丈夫儘管改不掉外遇習慣,卻很怕太太。

但,以上是題外話,要說的是,他兩的一子一女,均已大學畢業,而且各自有好工作、男女朋友,但不願論及婚嫁,這對父母也無可奈何,即使是保守的母親,對於女兒的開放的生活觀,也只能默默接受。

還有個國小校長,想起就讀大學的兒子就搖頭,也無可奈何,他說,兒子一點也不想離開家庭,獨立;習慣在家裡,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反正兄弟姊妹少,父母親有錢,餓不著,享樂、安逸的生活最重要。

我想,草莓族和高爾夫世代比較不一樣的是,台灣的草莓族通常被父母親慣壞了,對社會的適應力、情緒管理、自省的能力,普遍不佳。


阿那的緩慢發聲與喃喃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