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這二人的寫作生活
2005/08/03 21:11:41瀏覽1046|回應0|推薦6

黃詩閔的e_mail訪問

問訪內容:陳玉慧和明夏的寫作生活

i.請問彼此閱不閱讀彼此新寫出來的東西?彼此閱不閱讀(或者分享)彼此正在
閱讀的書?

 
答:會啊,會很好奇,不過,因為明夏不懂中文,所以我能讀他寫的德文,而他不能讀我寫的中文,他只能認幾個字。
我們喜歡向對方朗讀,常常會把最近所寫的朗讀給對方聽。偶而,彼此會對對方讀的書有興趣,也會輪流讀。但偶而也不會,因為聽完對方敘述的讀書心得,會受影響而決定讀或不讀。有時,我們讀的書,對方以前讀過了。譬如我讀的歌德候德林或里爾克,或他讀英譯的中國古典文學如西遊記或蒲松齡。
 
 
 

ii.明夏是個評論家,台灣讀者對明夏的了解比較少,不曉得明夏是不是也創作小 說、散文?假使也有,會不會發生文體干擾,互相比較的情形?
 
答:明夏是個評論家,也是散文家, 他曾經在德國國家廣播公司製作和撰寫廣播劇,現任職雜誌主編。他的散文同時具詩意和哲思,有時也相當顛覆。他常為德國各大媒體寫散文,譬如南德日報雜誌。更早以前,他是傳記作家,出過許多本暢銷作品。去年,他對撒哈拉沙漠裡的修行者行跡和行蹟很感興趣,也寫了一本這樣的書,叫【沙漠修行士】,今年他在寫他的第一本小說,快寫完了,題目跟過去的人生經歷有關。是一本主題有關寫作與生命的書。我們二人文體不同,但不致於干擾,也沒有比較,畢竟,對方寫的總是更引人入勝。明夏喜歡我寫作的抒情性格,也很欣賞我那文不虛飾,寓意簡潔的文體,我羨慕他文字裡的象徵和隱喻性的豐富,他是那種可以把日常生活寫到令人驚嘆的作家,他像我喜歡的作家卡夫卡。
 

iii.彼此的寫作生活是互相影響(干擾)?或互不干涉的呢?
 
答:我們住三樓,但明夏的書房在一樓。所以他去他的書房寫作時,我們變成鄰居,會去按鈴拜訪對方。但不會干涉或干預。他喜歡白天一大早起床寫,我喜歡讀書讀的很晚,第二天睡足再寫。
 

iv.生活從來都是零碎的,創作小說需要長時間的獨處耕耘,請問您結婚前與結婚
後創作的模式有改變嗎?覺得自己的創作狀態是變好或是變差呢?
 
答:創作需要獨處耕耘,創作也需要客觀的讀者或知音,或者說,一個第一位讀者,最忠心讀者。我覺得婚前和婚後 的創作模式最大的改變,便是找到知音,他也是這麼覺得。我們在寫作過程中一直有一位忠實讀者的支持,對我而言,寫作即為自己寫,也是為別人寫,寫作未完成的過程中,作品不輕易示人,但是總是想知道這第一位讀者喜不喜歡。
 
我覺得創作狀態應該是變好了,但這是指客觀條件。寫作是孤獨的,沒人可以為你代筆,最終還是會回到自己。我和明夏在文思枯竭時,都會問對方:你可不可以幫我寫?我們的回答總是:當然,沒有問題。但誰也沒幫誰寫過。
 
 
 

v.妳(您)與明夏是非常特別的一對作家夫妻,雙方的文化衝突,身份的承擔, 有造成彼此寫作生活中特別的火花嗎?
 
答:異國文化有衝突,但也有融合或雷同之處,那是我們經常的討論,那些討論對寫作生活不一定有直接影響,但應該說,有潛在的影響。事實上,也是因為不同文化的撞擊,思想因此開始活躍,而不會侷限在一方,或者因此比較寬廣。
我和明夏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度,但學習背景有點像,都學過戲劇,導過戲,寫過劇評或影評,從事過新聞業,都在寫作,也對異國文化很醉心,我們都不是民主主義者,對別人的文化很好奇,對自己的文化也很自豪,但不是像本土主義者那種盲目,保持了客觀和觀察者的距離。
 
 
 
vi.請問您覺得您最好的作品是哪一部?
 
答:永遠不覺得自己有最好的作品。也因此會想繼續寫。我是那種永遠覺得不夠完美的人,所以我不追求一個完美的作品。我寫,只是因為我喜歡寫。我滿喜歡我的巴伐利亞的藍光,因為寫得很愉快。
 

vii.當下的動態以及未來的寫作計畫?
 
答:目前在整理三本新的散文集及一本重新挑選的散文選。也固定寫日記(我一直在寫日記)。目前,我是一個初學的修行者,每天會固定時間練功,我有一個住在美國的中國師父教我功法。未來,我希望能再深造修行。這二年的寫作計劃也有了,是歷史小說,所以我又開始搜集資料,可能也會做一些田野調查的旅途。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chen123&aid=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