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練習了嗎?
2005/07/31 01:54:35瀏覽2546|回應1|推薦15

十一歲時她被梅塔祖賓發掘,與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登台演奏,同一年
她也到白宮為雷根總統拉琴,她在七歲時便拉Bach Chaconne,沒有
人相信七歲的孩子會那樣演奏,行家們在聽完錄音帶後都說: 你是說
廿七歲吧? 十一歲起,她巡迴世界各地演出,她的演奏歷史長達廿二
年,曾經是音樂神童的她,今年才卅三歲,她可能是世界上琴藝最精
湛的女小提琴家之一,她叫五鳩綠 (MIDORI)。

她有一雙細長的鳳眼,姿色並不差,但穿著總是有點那麼不合身,拉
起琴來,比別人更投入更熱情,小提琴彷彿是她身體的一部份,沒有
提琴,看起來便有點神情失落。她是那種從小在嚴格學琴教育下長大
的小孩,從小便要面對完美,她沒有童年,沒有父親,只有一個把拉
琴夢想全放在她身上的母親。

而她說,她再也無法忍受完美這個字了。任何完美的東西總是欠缺著
某種真實。當音樂不完美時,它反而更接近完美。說這話的人真是那
個從小被母親以斯巴達式教練教出來的五鳩綠。

說這話的人是那些樂評家評為琴藝完美的人。以前的樂壇重量人物伊
薩斯坦或伯恩斯坦都歡喜和她同台,當今指揮如Sir Simon Rattle
或Christoph Eschenbach都點名要她,她那樣演奏了多年,有一天,
卻無法再拉小提琴了。

一切得從大阪開始說起。

五鳩綠七十年代生於大阪的一個音樂家庭,母親是小提琴教師,五鳩綠
耳濡目染,三歲便會拉琴,那時拉的是莫札特,她母親看到她的音樂
才華,日以繼夜地教著孩子,五鳩綠沒有玩伴,似乎也不怎麼上學,
她只是一遍又一遍練習,為了討好母親的歡心。母親離婚之後,更加
全心全力以栽培女兒為人生志業。

那是多麼嚴格的母親? 那是多麼嚴格的音樂老師? 別人的母親可能生
氣時會把盤子丟在地上,她的母親在恨鐵不生鋼的時候,會把整隻小
提琴摔在牆上。五鳩綠後來說,母親這麼做她完全理解,母親只是想
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她,母親指點一條任何樂者都必經的學習之路。
,她是幸運的,或者不幸?她還那麼小,但比別人更早便得走過。

那些年,她都這麼練習,這便是她全部的生活,練習,演奏,再練習
,不斷地改進,永遠無法更好,先是為了母親,然後才是自己。成名
之後,母親還是最忠實的樂迷,她仍然嚴厲,只是不會再摔琴了,五
鳩綠的琴是別人提供的無價之寶。她逐漸也是那麼嚴格地要求自己,
像她的母親,她變成她的母親,心裡總有個母親的聲音在要求自己,
她隨時隨地都聽到那聲音。


那聲音問: 你練習了嗎? 你練習了嗎? 她母親從小一遍又一遍的要求
,無止無盡。那句話變成她的惡夢。廿三歲那年,音樂神童崩潰了。
她再也不能拉提琴,她得了厭食症,失眠,頭痛,精神崩潰。好幾年
,她接受治療,必須靜養。她無法再討好母親,她一向必須那麼做,
但從此卻無以為繼了。

整整六年,五鳩綠沒有打開琴盒,她不想拉琴了,再也不想。她寫了
自傳,做了無數次的心理治療,她重新上大學讀書,她甚至讀完了心
理系。

現在,她又復出演奏。她改變了許多,她已經不是孩子,而是一個大
人,她也改變生活,搬離了母親家 (仍住門對門),繼續寫作,她把
日記或信件貼在自己的網站上,有時也公開她的食譜,她練習拉琴,
但也做別的事,譬如做菜,鉤毛衣,寫作,讀書,她愛上寫東西,還
在寫她的心理學碩士論文。

她仍然會頭痛,但心裡那個魔鬼聲音不見了: 你練習了嗎? 她比從前
喜歡演奏,也比從前喜歡練習,那是出自心裡的真正意願,雖然她練
習時間比以前縮短了,縮太短了。

她失去童年,當她是孩子時,她已經不是孩子,現在她長大了,她終
於成為了自己。她成為完美或不完美的五鳩綠。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chen123&aid=31784

 回應文章

Bund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完美或不完美?
2009/04/05 04:58

悲劇或喜劇?

我喜歡不完美的她

比較像喜劇的收場

雖然偶爾有頭痛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