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30 06:07:00瀏覽746|回應8|推薦9 | |
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 1895-1986)被公認為二十世記最卓越的性靈導師,他認為真理不存在於任何人為的組織中,純屬個人了悟。 克氏為大眾宣講了數千回沒有草稿的演說,其中最重要的主題就是:任何人都可能在沒有外力幫助的情況下,發現每個當下的實相。 (克里希那穆提 著,胡因夢 譯,《生命之書——365日的靜心冥想》,心靈工坊,2011年9月二版十刷,頁013。)
克氏所闡述的當下的實相是 釋迦佛所悟的實相(如來藏心)嗎?他真的是龍樹菩薩的再現(註1)嗎?
克氏說:「活在當下就是不抱持希望,不掛慮明天;這並不是絕望或漠視一切。……實相只有在每個當下才能被發現,它不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東西。……觀察自己的心念活動你就會發現,意識只能在過去和未來之間運作。當下只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通道罷了。我們的意識總是在過去和未來之間不停地擺盪。」(註2)
克氏於上文清楚告訴我們,他的當下就是前念已滅、後念未生之間的離念靈知心,而這是現在心,於《金剛經》中 佛說祂是不可得。因為,現在心是意識心,會於每夜眠熟中斷滅,不是永恆存在且結生相續的心,不能跨越時空到未來際,詳情請參閱拙文〈奧修的存在非真〉、〈奧修的靜心非淨〉。意識心是緣於意根與法塵相觸而生,是依他生起,不符合龍樹菩薩的八不中道的不生不滅,不斷不常的旨趣(註3),顯見克氏非龍樹菩薩的再現。
現代多核心(CPU)多功的電腦能在同一時間從事多種作業,如,開文書檔及上網際網路、播放音樂等,同理,唯識家的〈百法明門〉將意識心細分為五十一個心所(五十一種功能),吾人的如來藏心可隨緣從事多種排列組合來運作,今粗略說之,譬如說,豬八戒看見美女的當下就就色瞇瞇地嘴角垂涎,那麼他的五遍行心所(觸、作意、受、想、思)及欲心所就一起運作(當然,背後還得要有如來臟心及末那識、眼識、身識、色身等的配合)。
前念已滅、後念未生之間的離念靈知心,是五遍行心所及定心所一起運作的結果;若將此定境當作涅槃想,則勝解心所隨之生起;爾後,若經思維後自認已證涅槃,則是念心所及決定心所之運作,他就會對外宣稱已開悟成佛。克氏的「當下」及奧修的靜心(no-mind)、藏傳佛教(喇嘛教)的喇嘛如:蓮花生、阿底峽等都是如此,堅持此心永恆不滅就是我見,而我見不斷者不懂真心無我的道理,遂追逐六塵境起顛倒想,而無法真見道、證真如;四念處觀(註4)行者就能觀察意識心念念生滅的無常性,而斷我見證解脫道的初果,所以, 佛才會說現在心不可得。
活在當下是須要制心一處的,換句話說,須要動中定力才能安住於當下而從事觀行--觀察前六識心的運作;如來藏心的種子流注速度非常快速,一念間有八萬一千次的生滅,就像眼前急馳而過的火車,讓吾人無法「看清」車上人物的動作,必須要搭乘另一輛車,以同樣的速度跟火車同向並行,這樣我們就可以觀察火車上人物的動作。同理,動中定力就像另一輛「同速同向」並行的車,能讓我們觀察六識心的運作,粗略地「看清」(以慧眼觀之)祂們是依它而起、緣起緣滅。
中國禪宗祖師常叫學人:「喫茶去!」今就以此為例,略說活在當下的情形。
凡夫喝茶說是品茗,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的品嚐,享受茶的香醇、甘甜、潤喉,這個當下是背覺合塵的寫照,跟六塵相應故。
未明心菩薩道行者於喝茶的當下能現觀前六識中鼻識、舌識、意識、身識等識心的運作,定慧等持故,因而能斷身見、我見,於日常處事中能自然地放下而不執著,能不固執已見而易於與人溝通,無我故,這是現世的功德受用,不須等待來生;依於真善知識的教導來參禪,破參明心(找到真心)後,於喝茶的當下能現觀八識心的和合運作、如來藏心的真如相,般若智慧因而生起,解脫功德隨之而生而受用,細說不盡,恐令不信者生起諸多煩惱而誹謗,故略而不說。
克氏說:「實相不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東西,它是永不住留的,你只能在每個當下發現到它。實相是沒有延續性的,永遠在更新,換句話說,你雖然看到的是同樣的人、同樣的笑容、同樣的一雙在揮動的手,但是你永遠能看到其中的新意。」(註5)
克氏所說的實相顯然不是永恆存在且具八不中道義法界實相的如來藏心,久遠劫來,佛佛相承相續同悟此心,只傳菩薩道行者,辟支佛與聲聞羅漢二乘人不可得而聞,至於,非佛教徒的外道則更無法窺其堂奧。克氏、奧修、第四道的葛吉夫(G.I.Gurdjieff)、藏傳佛教(喇嘛教)的喇嘛如:蓮花生、阿底峽、宗喀巴、歷代的達賴喇嘛、諸仁波切、活佛…等都無能也無法找到此心!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界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註1)他雖然試圖超越所有宗教派別的制約,卻被印度的佛家學者視為正宗佛法及吠檀多哲學的現代傳法者,甚至有人認為他是龍樹菩薩的再現。(克里希那穆提 著,胡因夢 譯,《生命之書——365日的靜心冥想》,心靈工坊,2011年9月二版十刷,頁011。) (註2)同上註,頁332~334。 (註3)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去不來。 (註4)觀身不淨、觀心無常、觀受為苦、觀法無我。 (註5)同(註1),頁274。
* 經驗分享,歡迎轉貼、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