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藝術節這回帶來了喜劇大全,各種各樣的喜劇都有,讓你今夏笑翻台北城
2012/06/13 14:26:27瀏覽385|回應0|推薦0

喜歡看喜劇嗎?8月2日開始的台北藝術節,可以讓你一次看個夠,唯一的問題是,你要趕快去買票,票,今天開賣。

「喜劇不單純是搞笑。」負責台北藝術節策展工作的耿一偉說:「喜劇有各種不同的可能性,這次台北藝術節呈現的就是喜劇的不同面貌。」唯一的相同點是你都會笑,不管是哈哈大笑、會心一笑、苦笑、傻笑、微笑、或恍然大悟後難為情的笑,你都會笑。

率先登場的是8月3日的「椅子」及「金龍」,很巧的是,兩齣戲都用了「顛倒扮演」的手法。

前者是荒謬劇大師尤金.尤涅斯科的作品,由瑞士導演呂克.邦迪在2010年重新詮釋,並在2011年入圍法國劇場最高榮耀的「莫里哀獎」的最佳公立劇院演出獎、最佳男女主角獎、及法國劇評公會年度最佳男主角獎,這次來台演出的就是邦迪的改編版,也是亞洲首演。

「椅子」這齣戲是典型的黑色幽默現代喜劇,舞台上堆疊了大量的椅子,一對年邁、囈語不斷、窮忙不已的老夫婦,呈現現代物化社會的「空無」意象。

邦迪的改編版刻意用兩個年輕演員飾演這一對老夫婦,顛倒扮演讓全劇更顯荒謬,而青春的肉體卻也讓觀眾有不同的感受,原劇引發的對生命嗟跎的哀嘆,因青春肉體而讓人有把握當下的覺悟。

說到顛倒扮演,台南人劇團的「金龍」做得更徹底,此劇的男性角色是女演員飾演的,女性角色是男演員飾演,年輕人角色由老演員來演,年輕演員則負責老人角色,劇本是德國劇作家希梅芬尼的作品「金龍」為架構,再改編成台式風格劇,還請了德勒斯登國家劇院的首席導演寇勒來台執導,與台南人劇團台味十足的演員一起詮釋這齣超現實諷刺劇。

台北藝術節也有同志喜劇「懺情夜」,這是威爾斯雪曼劇團的作品,這齣戲以威爾斯民謠音樂劇場型式呈現,藉由同志族群的慾望與認同出發,巧妙地觸及在大不列顛共和國中,威爾斯弱勢地位及國族認同的議題,細膩地描繪出這種複雜情緒下的煎熬。

「威爾斯之於英國,就像台灣之於中國,有相同的處境。」策展人耿一偉說:「這也是我要引進這齣戲的原因之一。」他希望藉這齣戲來攪動台灣觀眾的腦細胞,讓大家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沙丁龐克劇團的「帽似真愛」,是以法國經典喜劇「義大利帽子」改編而成的台灣版作品,在一連串的荒謬、誤會及巧合,以及驚險的閃避與與化險為夷,在嬉笑怒罵中,窺見社會萬象。「這是一齣面具喜劇。」導演馬照琪說:「這齣戲有很多喜劇技巧的呈現,包括錯認、誤會、追逐、捉迷藏等。」劇的內容是以一頂帽子引發一連串的風波,創造出一連串的笑點。

「歌仔戲+西洋劇」會是什麼模樣?一心戲劇團改編自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的「三便士歌劇」而成的「Mackie 踹共沒?」,將以最台的胡撇仔戲的型態來詮釋這齣西洋劇。「每個角色都在各說各話,創造出一個個羅生門。」一心戲劇團執行長孫富叡說:「當策展人耿一偉找上大稻埕劇院詢問有哪個團能做一齣結合本土與西洋的劇時,我們就被挑了出來,大概是我們喜歡創新,團員又年輕,他們覺得我們能做。」於是,以歌仔戲服裝及身段,配以西洋樂器,以流行歌取代傳統戲曲曲調,組合成極大膽、極創新、保證讓你看得目瞪口呆的喜劇。

除了上述5齣戲外,還有來自日本的「放屁蟲」、「桂春蝶落語秀」;旅德青年舞蹈家孫尚綺的「早餐時刻」;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法國徒弟班任旅結合布袋戲、木偶劇、皮影戲、加上真人演出的「莫伊傳說」;香港才女甄詠蓓的「阿Q後傳」;蠢動劇團的「消失的地平線」;以及夾子小應的「快樂孤獨秀」等。

台北藝術節8月2日開始,9月9日結束,有關演出及購票詳情可上台北藝術節官網(

www.taipeifestival.org)洽詢。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bbar66&aid=654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