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九面芙烈達》-兒子的設計,母親的手,打造出一套套劇場炫麗的戲服
2014/08/03 10:56:40瀏覽2341|回應0|推薦2

在劇場界,提到服裝設計李育昇,大家都說他是裁縫世家,「這樣講是沒錯,我爸媽都是裁縫師傅。」不過,他也說:「但我進了劇場圈才開始做,以前都只有耳濡目染,沒碰過縫紉機。」

他其實從來沒想過自已會走入這一行,「我大學學的是美術,也涉獵一些設計的東西。」他說:「那時比較偏向做畫家或設計師。」但命運把他拉回到家傳的裁縫上。

「父親是男裝師傅,母親專精女裝,他們都是訂製服裝的裁縫師傅。」李育昇說:「早期台灣人買衣服都用訂製的,但後來服裝加工業興起,就把訂製市場壓縮得很小,成為夕陽工業。」但萎縮初期他爸媽還是能靠官夫人的訂單過活。

「那時的官夫人不買名牌。」李育昇說:「他們都穿訂製服,這樣才不會被人家問起花了老公多少錢?」官夫人的身材也不像西方模特兒那樣,所以寧願相信好的面料、好的師傅、好的手工,「台灣早年還有這樣的官夫人訂製服裝的文化,這個也慢慢消失了。」

眼看著裁縫工藝漸漸地沒落,父親過世後,母親的工作機會也越來越少,眼看著母親以及跟著母親一起的裁縫師傅生意越來越蕭條,他開始思索如何助他們一輩之力。

剛好,這時他跟劇場有了接觸,跟幾個朋友一起創了《李清照私人劇團》,學美術又會設計的他當然就負責服裝設計的工作,從來沒做過衣服的他當然必須求助於媽媽。

「在那之前我沒做過衣服,沒用過縫紉機。」李育昇說:「但真是從小看多了,所以摸了一陣子,很快就進入狀況。」他第一個服裝設計作品是《曹七巧》。

「這些真的是生命裡的記憶。」他說:「從小看到大,我知道做一件衣服的製作工序是如何,我知道要先打板子,板子要對著人打,因為這件衣服是要給特定人穿的;然後是面料,不同面料在不同板子上表現的方式不同,有的挺、有的墜,要設法平衡它不同特性。」他這麼快就上手,母親也覺得很意外。

「或許跟我從小就在玩紙雕有關。」李育昇說:「紙雕的基本板式,跟做衣服的打板子很像,那個立體構成、質感及技巧都很像。」

也就是這個機會讓他發現,劇場服裝可能是他媽媽及她們那一輩裁縫師的一個新出路,「劇場服裝板式變化更靈活,需要應用的程度也更刁鑽,有時還要應付演員很多臨時狀況的變化,有時還要求在很短時間做出來,這些都不是時裝界能理解的。」李育昇說:「這種挑戰也只有我媽媽這一輩的裁縫師傅,才扛得下來。」

李育昇的母親從《曹七巧》開始就加入劇場服裝的製作,慢慢地李育昇的案子越接越多,媽媽就找了她熟識的裁縫師傅加入,漸漸地他們形成一個劇場服裝設計製作團隊,「我的造型都是從頭到腳設計,有時連頭飾鞋子都自己做。」李育昇說:「頭飾比較牽涉到美術技法,所以我自己做,母親對服裝的構成比較厲害,所以我設計圖畫好後,開完板,跟母親討論完後,就交給母親這邊的師傅做。」

一齣齣戲演下去,一套套戲服在他們手中完成,誤打誤撞進了戲劇圈的這對母子,顯然很享受那種母子連心,攜手完成一件件作品的感覺。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bbar66&aid=15708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