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臉書書寫 9 《 馬原:小說己死》
2012/09/23 11:22:14瀏覽215|回應0|推薦22
引用文章小說的前世今生


莫大: 這篇評述相當精闢,深入淺出而且是提綱掣領地分析解說出小說史及其演變。在整体文學史意義上馬原解析現代小說可是少見的一針見血─── (引內文)我們知道,20世紀初,整個文學和藝術的現代主義運動大範圍地展開了。今天我們說現代主義運動,是一種文學革命、藝術革命,可實際上,它是上個世紀初文學家基於困境之下的一個被動選擇。我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很多經典作家們的寫作和生平裡面,看到更多的是突圍,而不是我們慣常意義上說的革命。因為彼時這些作家突然發現,我要寫情感寫不過誰,要寫傳奇寫不過誰。無論任何一種小說你拿出來,都發現前面都站著巨人、都有大山橫隔,你根本無法逾越。在困境當中,他們不得已想要突圍,尋找新出路。而此時,已經被公眾廣泛認可的佛洛伊德的心理學、精神分析學,被廣泛地引入到小說當中來。這些方法使得許多小說家找到了自己的依傍和突破的方向。這些轉向的痕跡,我們在喬伊斯的小說,在維吉尼亞.伍爾芙的小說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而後,由於榮格的貢獻,意識學說大行其道,更為激進的小說理念出現了,這就是我們在普魯斯特的小說裡面看到的,大範圍的意識流進入到小說寫作中。

黃立良: 因為彼時這些作家突然發現,我要寫情感寫不過誰,要寫傳奇寫不過誰。他談的範圍好廣。

莫大: 廣義上,似乎如此,就我們華人文學作家言,張愛玲魯迅橫亙在眼前,所有從事寫作的小說作者不得不恨自己天份及能耐跨越不過(沒有可能)這兩座喜馬拉雅山

莫大: 但就我個人目己体驗,小說走向意識流是必然發展之途,開創者應是托斯妥亦夫斯基的著作(以及部份的托爾斯泰),十九及廿世紀初德奧心理學家當然是加深這趨勢。張愛玲不曉得她如何看待托斯妥亦夫斯基,甚或讀過沒有,如若沒有,更證明小說發展下來的趨就

陳墨: 墨汁有時覺得好煩,好作品每個人定義都不同,小說類型百花齊放,一定得舉某些人做為"典範"?要是看過者不認同,甚至認為某部小說短短數十載便與今人產生"隔閡"了呢,試問,需要人云亦云強說很棒,好看嗎?

莫大: 是呀,但若單就馬原此篇論述的思維脈絡演繹,就落得如上所述的推衍,畢竟自此文觀之作者是浸淫文學深有所得的文學人

莫大: 但此文最後筆鋒一轉論及中台現狀的網路文學,就頓失原先舖陳出來的見地與學養了,既然進人文學頂鋒殿堂大肆盱衡,最後怎好直直墮落來仲栽起中台流行通俗文藝淵藪,那豈非格格不入的兩碼事


黃立良: 哈哈,我也覺得讀到那裏有點突兀。




莫大賣書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yumo&aid=688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