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25 05:13:05瀏覽950|回應2|推薦26 | |
讀了李淳玲教授轉來的北京的哲學系學生那篇文章就想寫篇讀後感,可老覺不妥,直到再讀到上篇這新聞報導後才再提筆拉雜完下面的讀後感。 讀這篇文章時,只感到像似再一度來重溫一遍已被歲月侵蝕得己似漸趨模糊的一向以來的感知和認識,也就是把再被提起來指正出在大學各學科裡哲學是其中最無用無出息的一門學科。 倒不認為是讀哲學的學生被逼作此想,而是不曾讀哲學的要火上加油地一再指出那是最為誤人的一項學科,是啊!會去讀哲學的當然是比其他懂得選讀學科的更天真無邪些,我們要出了系門之後才會知道什麼是誤入岐途、為惡一輩子。若當初人人有異樣眼光看待哲學籤學子,我等大約也只是呼應著地應和,縱被認為不妥可也不覺不對,畢竟仍佇候在哲學腦充血時期;當年懵懂最後也得弄清楚種種迎面而來的批判,說白了就是哲學系出來的呷不著頭路。對呀,大學裡各科各門都各自有對應的實用市場以及其實用價值,唯讀哲學沒有,出路除了會讀懂哲學的留下在大學授課,想不出其他所在會為讀哲學的留一位置,可居然還有人要去讀它,豈不是拿前途開玩笑嘛? 由於實逼處此,也就無從真正在意它究竟如何地把我人誤來誤去,因為說來不也都活過來了?也活得還可以,不曾餓著凍著。既而入了門這些俗事等等也非我等在意之處,說是不機敏可以,說訐漫得也可以,我們很不擅從現實或說世俗著眼,反面意思是說我們活得較充實,至少精神上,至少偶們不寓於世俗,偶們即不囿於成規,既然不留位置,我們只有不看重之,以及其他,也就是不看重政治,金錢…,我們逼得可以不像他人般看重現實世界:生活、金錢及生命裡的一切,是的,我們確有種超然物外的見識,我們實逼出走在世俗及社會邊緣,卻因得福可以不艷羡世界就及其所有的一切。由次不操這份心事,所以可以不以為會艱難困苦倒如此難堪的地歩,可見讀哲學倒是蠻能讓人自得其樂,反正走出了哲學系之門後就開始身体力行地体驗哲學是如何誤人一輩子。 話雖如此,卻可見出讀哲學的並非完全地應聲附和人們一般普遍的認定,由於讀哲學對世界,以致對人與物有異於純現實認定的觀點及觀察。對他們言,總認為社會及種種構成:主要當然是國家、以及種種建構組织、種種人類社會與經濟結構,並不全然是由呈現在現實裡的經濟面等架構起來。他們側重後設現象,他們經由個人設想的努力試著來建構一個彌補現實的缺失與不完美的國家、政治與種種建構組織,他們在自己烏托邦裡改造現實,在空中樓閣裡要改變現狀,總是在構擬一處最高指導原則。他們試圖穿透資本社會的演變發展, 可是這些都是泛泛空談,世俗社會早有他們既成固定而且順遂的延伸著發展道路,才懶於聽你的空言。不讀哲學的人或者甚至讀哲學系的若要說讀哲學有什麼好,都是訴諸實用上的效用,像說讀哲學會使頭腦清晰── 得看自什麼角度,會方便做股票── 當然不會啦,不受成見所迂,事情來臨可以從容下決定── 天曉得。…,隨意舉例。 哲學當然不曾使我們超凡入聖,但卻能使我們穿透生命,看輕生死。這乃是有哲學修養自以為最為使人不一樣之處。總之,會去讀哲學的人,當然識得讀哲學的好處,就像世上所有一心一意地耽逸專注於於某種事項或者啫好一樣的情形,可我們都將這類体認埋在心底裡,不與人分享。不是不分享,而是不試圖把這類認識及感覺用勁地表逹出來。會讀哲學可是憑自己意思作的抉擇,而且照著自己意思一路過來,進了哲學系自然也沒有悔惜的。或可說成是由於進哲學系之前己對人生及世界失望,有點類似像循入空門般的覺悟, 今日科技高速演變中的摩登世界很能自己建構並逹成一個唯物的類精神的世界,似已不再需求傳統哲學來作為互補,不再會極度渴求心靈或精神面的提升。人似已得到自足並滿足於現世的境遇,似一種接近類精神的自給自足。那麼照此一般說來,如仍一心要讀哲學,尤是視哲學為一生之志業者,即使不落得白首窮經,大部份也漸走向與哲學分岐的道路。 謅成這樣德行,旨意還是在委婉表示說不一定是非要識時務,對一個現世間存在的個体,我還是覺著只要胸臆保持著哲學的心態,大約仍還會終身受用。此地步解作理想或初衷幻滅,皆是一部份傾向的轉移,少有或難得有認是初衷的難免糊塗。哲學似己不復為是一切學問的背景,而是帷幕,世間學術分門類,幾乎是萬馬奔騰,當初的熱切已認作哲學老邁,且己落後。不再認作由於性向使然所以仍讓人至死不悔。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