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飛騰而去 3
2006/01/18 11:16:05瀏覽849|回應0|推薦0
事實上,我能聽到關於我的詩作評語一向有如鳳毛麟角,很難得有人存心 去詩論或批評別人的詩作。所有我記 住的論都只是偶而聽到的評語,多半 還是熟悉的詩評人應我的要求才發表的評語。而且會有這樣的評語,還是在我自己強烈暗示後,才得到的結論。然而既使如此,我還是不以為此類批 評中肯。
但我又是格外地在意,對別人的一點批評都會 一再反覆推敲的,同時我又自己堅定的看法。因為我的詩作向來不能得到公眾的認可,因此形成我從也不以為追求俗眾的認同為寫詩或做詩人的絕對認可方式。長久的獨行,使得我認定詩不僅創作上是單獨地默想行為,它 的效用也是孤獨者間相互的認可,詩是寫給唯有而且 遼遠心 靈的。
嘩眾的詩作品對不能稱之為上品詩作,只有寫給孤獨生 靈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詩作。所以詩本身絕非 褣品,它 不能以為大眾接受度作為成功 的品味。
我可能天生思想殭化,拒絕接受外來意見,為的是更堅持自己的信念。我當然相信自己的創作絕對曲高和寡,我有自己的認可。因此絕對不認同個体抽離式的感覺主義是詩的正宗,濫情且強調情感泛濫的作品不會是詩的真蘊表現。我確切相信有長遠意義的詩創作途徑,就是我要從事用心 身整体 体 驗的試驗途徑,因此我堅持不移地用自己体驗出來地總体認識辦法來追索探尋自己詩的途徑。
我是家有敝帚,享之千 金型的創作者,愈看 自己的創作,愈覺得不錯,深具含義,關於對自己詩作所作出的釋明怎麼看也是通達合情理。我還認為現代詩作品原本即是最經不起時間磨損的文字作品。除非轉化為流俗形式的歌曲,那才賦予乾瘠的詩文 字 以活力與生命。但我可想都不曾想過,也從不作此之圖。詩的文 字 在紙張與印刷文 字 之間全無可突出的意像,但我以詩之詩詩,下由於此種乾瘠貧乏的特性,我也不同意像有些人以他的創作逐流來追逐時麾的圖畫音像的發展,我不屑追逐,我寫的都是純粹詩之作品,即使不追逐時代的演變,我卻覺得絕對經得起事實與時間之驗證,雖說是荒誕可笑 的信念和堅持。
其實我明 白自己的詩寫作一直是徘徊於一種兩難的處境。我認為我可以擁抱住生命的一切,然後自胸臆感念之中發抒出來。但事異上,我不是,我是在摒除擠兌我不能適應的一切,我還是躲藏在自為的陰影背後。我認為我已能調適好自己才進入這個世界,世界也能容納下我。但不然,我從未將自我好好溶入人群與外在之中。我並不曾為了生命的真實或者對世上茅盾的体認認知而尋覓 蹤跡,我從未像自己以為那樣投入。我是為寫作而寫作,我愈來愈明白這種寫作的動作,只是種慣性地操作,和我每日提著手 提電腦去職場上班沒有兩樣。
我所接觸而且 表達出的外在世界,恐怕仍只是我內在的投影。
我以詩寄託生命,但實際情形上,我也確實不若一般人那樣在意生活問題。我覺得我可以一無所有底活下去,沒有外物,丟棄掉這棟托庇為生,防寒禦暑的公寓屋宇。在某種意義下,我是有讓人覺著詫異,尤其使得親近的人詫 異,我仿佛什麼也不在意。似乎什麼也幹不好?繳幸我還有種穩定的工作。但我寧願什麼也不幹,我是詩人,不論是否是自封的涵義何在?我可是以此為職志。
對詩的在意的讓人以為只是名詞的搬弄,但意義並可不只此,我可是全心 全意 地在意生命的意義追尋與流程,愛與美,生與死這一類常人以為不值一時的空泛而無意義的事項或是詞彙搬弄。是有人問我詩人是幹什麼的?我以為至少有一點可確切陳明: 詩人絕不是他們以為的大驚小怪之產物。
詩人是什麼?那些空泛不經的詞彙和語言字串,是作為詩人認定生活中確切不移的真切所在,而且值得探究之奧妙。空洞的名詞不止於意思 上之空洞,因為詩人這檔子事,都是把空幻的題目作為實質存在,或者更明白地說,值為實際的行業是種不可能,它的生產無法換來糊口,是種不可 能底存在。
我是試著從自己投射出去的觀點,回過頭來再 作說明,就我而言:旁人看 著是自以為是的概念或事項都有著相當明白底洞悉。而且早先過去曾經以為看似特別的種事物,到了如今再回頭窺視都不再以為異。像按照歷史長久重覆演譯出來的結論,天下事都不過一再重覆,時間長河中全歸稀鬆平常,憾動或震蕩的過程只存在於事變波及當刻。
當然詩這子事不具實質益,不應 算著 一種行業嗎?如不能養生糊口還能算是行茉嗎?詩人實質意義上 是不存在的。所以我的存在是寄附在我的糊口職業上。那麼我以為的詩人耳份是什麼呢?詩人啊!詩人是懼高症,如生理的缺陷帶給我敏銳易感,尤其易受傷害,那就是我詩人身份的部份。
雖說也不盡然,因為除我之外,別的自號為詩人的人備 多遲純無感之輩。或許因為他們都 沒患懼高症。
所以我定義詩人是因傷感而存活,或者更具体底說明: 是為死亡及愛情或而存在。
寫到這裡,你就知道我是多麼認真在定義詩人的意義,沒一點也離題,我是為受 情底尋覓而活,我也是為生 命趨向而認命。
提到的三件事都明明白白而且實實在在的存帶的實体實物。但是還得自觀點上分別有說說明,
愛情的經驗也是虛幻之經驗,觀感上是不能當成具体事證來觸摸或探索。因為愛情是傷感的尋覓過程,情感永恆盤据人類心靈,不能不說其不為實体,其之求完美 的過程就如追求生命永恆的過程,是幻影是海市蜃樓。
感情是疏離而且不宜接近的生 活領域。人們為情感交流而生存,是人與人彼此間領域侵犯,侵入或被侵入對方的內在領域,私密性曝露於原先不宜曝露的接觸點。外來人的侵入成為彼此目 標,不願讓家中親人接近的斤在,不願讓自己母親走入的領域,卻刻意讓本 不相干的外人輕易侵入。原應是令人很不適的遭遇,卻當作最相宜的過程。
就我個人言:我開始審視這種過程,旁人進佔到我裡面的領域,我何以要習慣,又何以偏要跑到旁人的內心裡去。當然都是對等值的異性而言,相 對的性讓人無所謂,相 對合的性讓人慣於而且 渴求於曝露底蘊。
相較於同性,女性是不同的,較柔順,較包容,較願意去接納,彼此是被認定結納的種屬。或許她們是不相干,不同的,不具攻擊或侵凌性。
( 創作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yumo&aid=15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