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聖誕遊茅伊 (下)
2006/01/01 08:32:46瀏覽862|回應3|推薦9

四天旅程全是駕車觀光


去茅伊島之前,內人曾仔細研讀她同事推借給她的旅遊書,我向不耐煩讀這類名堂,能不看即不看。她擬定的遊玩計劃包括參加自一萬呎的高山騎自行車一路下降至平地,書上說明這項活動是世上獨一無二的,聽來頗令人動容。另一獨步世界的是到海底火山口上的海面MOLOKINI 去浮潛觀魚,她也要報名加入,那裡的海水說是透明度百分二百,一百英呎之下景物都清晰入目,各色魚類,魔鬼魚,大海龜,海豚…等應有有,讓人目不暇給。之外,還要坐輪渡載汽車去另一島嶼 MOLOKAI去馳逞觀光。我都勸她不用先訂,到時看情況再定,到了在地再訂絕不會有差,不需全照書上說的進行,還是那句老話:盡信書,不如無書。旅行的路程怎會訂不到?做生意哪裡會少得了的?除此之外要參加夏威夷烤豬宴會以及同事推薦的幾最出外餐館。
結果去到之後,除了上島上最富盛名MAMA PLACE 的豪華餐館大啖海鮮外,哪一項都未去成。四天來光開車東追西逐就把老漢搞得頭昏眼花的,呵呵!浮潛觀魚果然訂不到位子。即使聖誔期間,遊客依舊少不了。去不了,就選折中方案,上K市場去買兩副浮潛面罩,去了喜來登的紅岩灘草草意思一番。反正老漢一向在人面前敗興出名的,不差添一椿。
至於夏威夷式的烤肉早年在歐胡島嚐過,想必不過如此。火舞和草裙舞還不就是那麼回事,哪值得再去一觀?這一項劃掉。自行車呢?既要自行駕車上 HALEAKALA看火山口,這一項也免了。坐船去另一個島?由於在茅伊每天光駕車都駕得半死,哪還能再坐船去另島再馳騁,反正風景還不是差不多。
至於那些知名餐館,每天駕車遊覽回到旅館,已精疲力乏,我建議不如就附近小館將就一餐打發。回來泴洗之後,再架足勢頭開車到老遠的地方去找餐館,不說打不起精神,而且一想到了熱鬧地區光找泊車就怯怯,雖說多半有VELET 泊車,但餐費驚人,小費也可得水漲船高,至少是洛杉磯行情的兩三倍,實在犯不著。況且他們老美認為不得了的美味,我們嘴叨的老中吃起來可是味同嚼蠟,餐館裡的海景和室內裝潢,縱怎麼了不得,還不就是那麼回事,不去一試反倒最好。
四天在茅伊,有點像是被綿延底道路強制著駕車向前打轉,由西到東,由南至北,來回穿梭繞圈觀光,一路停停看看為的就是照張像,或者再進一步,也不過就是小走一下山徑、小道、海灘、公園或植物園等等。
第一天一早就敞著車蓬開上西邊山區(相片 006) 在機場租車時,車行接待的服務員是位年輕本地人,大概一向分不清黃種人的年紀相貌,竟錯認在下銀髮老漢,以為係情侶來渡假。我們趕緊聲明係夫妻,他還沒領會,繼續查詢是來慶新婚或週年慶嗎?建議何不駕輛敞蓬車招搖拉風一番。天!被他米湯灌得糊裡糊塗,一時認不清自己是老幾,原本認為敞篷車係愛陽光的白人玩意,現在臨老見識一下又何妨?當場同意拉風一下,所以生平第一次租了輛敞篷車(相片 023)。
敞著蓬開車好像視野是開曠些,一路行去,不久就駛到地圖上標明不讓租車行走的未發展的泥土窄路,地圖上說明窄曲難行。可我們一看時間甚早,不想即刻回頭,商量著進去逛逛看再說,沒理會禁令就逕直進只容單車行走的泥土小道。還好路上車輛稀少,偶遇一二錯車者皆為本地人,彼此量度地勢禮讓而過,錯車時來車駕駛都會親切喚聲「ALO-HA」招呼道安。
一路風光不殊,荒陬之外即是平疇,草原(相片 012),海灣之畔即陡岸峭壁,粼粼閃光之後,不時出現驚人鉅濤,尤以一路全無人跡,只得我們兩人攬勝,不由互道不虛此行,禁令干犯得頗值得(相片 008)。
愈進入裡面勝景就愈出色,常常一彎轉過頭即見著一灣碧綠海水激白浪滔天(相片 110),可海灣邊上卻草坪一片青翠,呈現出祥和肅穆底景緻,從山崖上遠遠望去得見其間有獨立小屋一棟,既孤單又安寧。景緻雖宜人,然而道路也愈來愈扭曲難行。
愈開下去,愈覺沒完沒了,還好太座邊查旅行書邊提醒下面多少哩計程處有某海岩特殊勝景等(相片 037),一路探測前行。茅伊島上不以路標標明景觀或地標,全賴遊客查旅遊書內所載的道路哩程標去覓特殊景觀或地標。我們就依藉著路標堅持駛下去,一哩復一哩地摸索,最後終於出現了柏油路,再一會更出現雙線道的雙黃線,我們終於脫離偷入禁區的心理壓力。
第二天十二月廿四日是聖誔夜,我們猜想是日遊人應較少,何不殺入HANA 雨林區一遊,既然一定要去,選此時去正好避開車陣。因早一日在露營區遇著一位當地女孩(相片 007),她告訴我們,東端HANA 雨林區太熱門了,遊客人人都往那裡擠,那條路上車輛多得經常車頭銜車尾而行。
趕早就出發,早餐準備在小鎮PAIA 覓一早餐館用之。蓋前一夜我們去MAMA’S PLACE 進晚餐時,經過該鎮,一路暗淡之下,只覺突地燈火輝煌,小小的路邊鎮頗有溫馨明亮之感,而且經過的平房遠建築都陳舊樸拙,相當有意思。當晚用晚餐,喝了點酒,時間拖得甚晚,回程再經過時,不便停歇,立意次日路過再暫停小駐並留影為記。所以是日一早再度經過時,立即泊車路旁開始在馬路上瞎逛東窺西瞄。時間尚早,路上只有兩三家餐館開始營業,我們看中其中一家十分家庭式的餐廳進去用早餐,餐廳門面老舊,窗檯上盆裁得很興盛,一查旅行書原來亦是書中極力推薦的的好餐廳,書上說是當地人最愛盤桓的餐館(相片 102)。
進入去HANA 的路,較前日往KAHUKOA 的泥土路尤為彎曲扭轉,我們平日在洛杉磯一向開慣了平直的高速公路,行駛速度高,扭曲弧度極小,乍逢這種彎路真是極大考驗,還好開開停停,遇景點即下來參觀小步一番。然而一路而下景點甚多,書上駐明瀑布,海灘,森林,以及植物園等層出不窮。此區以亞熱帶雨林植物聞名,錯個一處收費的花園後,輪到下一個植物園,就不可錯失,特意停車進入參觀,進去後果然得見雨林植物的異色美姿(相片 137, 140),園內有鉅樹枝槎聳矗之上紅花遍布,種種奇花異樹,清榮峻茂,更有修竹焦影點綴其間,夏威夷人原是以芋頭為生,本地人呼曰TARO,在白人大農場廣植甘蔗田之前,全島遍種芋頭,該植物園內最後部份特地布置成原先種taro的畦畛水田。
出了植物園,另一我們貯留晃盪的地點是旅遊書標明為重點黑岩海灘的州立公園(相片 161),一入黑岩公園只覺園內鉅樹蓊鬱扶疏,車子穿梭其間只見頂上枝椏合抱,出了樹林方始天宇澄齊(相片 158)。
黑岩沙灘之巉削嵌巖果然墨黑(相片 173),持坐在斷岩危巉上的公園木桌椅上朝下觀海景,頂上葉籜透雕,腳邊則老樹盤根柢錯,往前眺望,幽壑磯岬之外海面是一片波光浩淼,沙灘上則少年男女童男稚女嬉戱不輟(相片 124)。
重新上道,一路仍不停地彎來扭去,而且路面狹窄,經過兩三度停車之後,深覺不便,而且也已飽覽諸景觀,決心放棄引誘,直奔前行。瀑布既然那麼多,我們唯有選擇去拜訪最大之BLUE FALL。
藍瀑布得自一叉路彎進去,進入叉路後,發覺也是一窄小的土路,蜿蜒至最後始抵逹海灘邊緣(相片 154),瀑布就在離海濱出海口不遠,回頭尋找瀑布才發覺由於冬季缺雨,書中所描述的飛瀑流泉已只剩得一涓細流,完全失去書上描述的驚人氣勢。然而瀑布流出之處積水成塘,在碎石密布的海灘動蕩的浪頭映蕩之下倒也水光瀲艷,回首淵渟嶽峙甚還可一觀(相片 120)。
觀瀑後,隨旋回正路全力殺向HANA ,在HANA舊港彎小憩逍遙,用畢漢飽後,從新上路直奔KIPHURU 七瀑布國家公園,馬路益形縮小變成危窄之單行道,不但繞紐得更猛烈,而且崎嶇崚嶒,想北宜公路路九曲十八拐也不過如此,感覺上此地區折紐應更急更短,當然窄曲單行道更增驚險。由於扭折得太厲害,行車很有驚心動魄之勢,彎扭是一回事,最大麻煩是由於迎面朝向落日而行,一打彎,出了樹蔭,日光直射下,眼前一片白茫茫什麼也見不著,只得緩慢駛進前面彎路之陰影中,方得回神。路面彎窄得厲害,有兩度完全眼睛被耀照得什麼也見不著的情況下,方向盤不曉得如何打,待陰影復現之下,才驚覺竟差點駛向路邊懸崖,嚇得心臟都要停止。只有趕緊將車蓬放回車頂擋陽光,然仍無濟於事,最主要的問題是在於我這次出來未載太陽眼鏡,否則不至於一轉迎向日光即甚麼也看不見,老陷入一片白茫的目盲之恐慌之中(相片 178)。
這段路長得好似永遠開不完似的,主要是彎扭太甚,開不快,反正驚心動魄地撐到最後,有驚無險地殺到七瀑布。
七瀑布國家公園的風景,有照片可見一斑。是個自高崖飛壁分成數段陡堕的大瀑布,同樣由於冬日水稀,見不著其威力勢頭,從底部往瀑源望去,只覺漠楞楞地曙光下,削壁峭巖,氣勢仍極雄偉,兩旁山陬林木葳蕤 ,高遠之頂端一路橋橫亙而過,煞是足觀(相片 181, 184)。
出了國家公園,由於來路讓我們驚魂甫定,是故特意尋向公園賣門票的騎警打探,往前的土路好開否?,還是走回頭路較保險?我想來路走回頭是背日照,應不會有來時之困擾。但騎警表示當然該往前走,路程相差太多,何須回頭?我們問他泥土路不會難走嗎,而且地圖上也不建議旅客去這條路,租車保險也不包含在內。他答他都是走這條路,小顛一下沒什麼,若要走回我們來時路委實太長遠,他是不會去走的。於是我們聴騎警的建議往前繼續行。
重新上路沒多久,路面柏油果然消失,單行道依然,錯車不得不選擇是停車等,或是往前先錯過。但由於方位變了,日照逐漸不造成可怕的盲點。只見路過途徑愈來愈荒僻,駕車經過處乃幾萬年前火山流岩沖積瀉下的溶岩,與目只見石山磊磊,土丘碌碌的荒涼,顯得特別單調詭譎,公路在半山間蜿蜒而行,一望無際的烏黑溶岩自高峻之山頂直瀉到底下海面。
長長的山路一路開下來,人煙全無,真是千山鳥飛絕之苦地,偶遇錯車而過的車輛,也都不容易,天色逐漸暗淡下來,好不容易駛才出土路,進人柏油路面。
第三天,我們穿過平原中間公駛向西南岸的茅伊精華區LUHAINA,KIHEI和 MAKENA等海灘區,LUHAINA 是茅伊舊城,當年捕鯨船補給及上岸憩息尋女人狂歡作樂之地,現在仍是茅伊最熱鬧繁華的城市和港口,主街上有一用中文招牌寫就的「致公堂」的華人會所,每年春節華人團体在此街上辦舞獅等活動,已成了該市的傳統之一。華人來茅伊的歷史已逾一世紀,面對該建築甚覺有意思,可惜照相機放在車上未攜出,未曾留影(相片 193)。
第四天是離茅伊的當天,旅遊的最後一天。上午駕車往西端另一公路直駛IAO 州立公園,沿途林木薈蔚樹影婆娑,甚具夏威夷風味,半途忽見一中國式的門坊及亭台小閣池塘竹樹佇候路旁公園,連忙下車覓景留念。該公園喚移民公園,叫傳承花園,裡面的亭台水榭,錦鯉廽池以及嬴鏤彫琢的石碑原來都係中華民國駐夏威夷總領事館捐贈的(相片 215),除外尚有孫中山先生之彫像。日本 韓國政府也各捐贈具該國特色的文物建築。
除了東亞這三國外,另有葡萄牙區,波利尼四亞區,當然少不了茅伊的原本的椰葉寮屋和美國殖民時代的木屋建築。
離了中國亭台上行不遠即IAO立公園,該園係紀念茅伊人民抵抗夏威夷大島王入侵之紀公園,大島王欲一統夏威夷群島,率軍乘舟大舉登陸入侵,茅伊軍節節敗退,最後退入IAO茅伊王戰死,退兵被逼躲入高聳如針尖之針尖山,大島王最後統一五島,建立夏威夷王國。
下午我們殺去遊覽此島最後一站HALEIKALA 國家公園,即東端的山火口,亦即形成HANA 地形的原火山,我們自HANA回程時所經過之路即該火山瀑發傾瀉而下溶岩遺跡。
去火山的公路依舊是羊腸七扭八拐,可是路線寬鬆,景緻迷人,一路上風光絕佳,茅伊縱是小島,可是小小一塊地區風土景色各不相同,上山的車輛不多,大約上此山都是趕早而來,逾午就少人入山。即使如此下山的車輛也不能算多,然騎腳車滑下山的車隊倒是此起彼落,看著騎自行車人緊跟帶隊人亦步亦趨的模樣,看來一路騎下山不容易放鬆,我們反倒慶幸未曾加入。
車子愈上愈高,越發覺得奕奕奂奂氣象萬千,路邊景緻宜人,清越虛碧,車子獨駛而上,只覺雲樹滿窗塵囂絕跡,越往高處,愈感覺紅塵遠離,山下的車囂消弭,市聲寂靜,彌足珍貴。
一路不停地左旋右轉,愈往高處,天氣益發冷凝,樹木亦逐步稀落,等瓟到漸接近火山噴成岩區,沿路舖地的翠草也漸敗露為火山岩細碎的礫礪紅土,最後終抵至公園拜訪中心,才發見偌大的停車坪,來車並不少,也有卡車載來馬隊載客住各火山口參觀,一登觀景台四處眺覽,山光照檻,但見一片延伸無邊之豔燒紅土,其上天宇澄齊。火山瀑發岩漿流瀉溶岩山脈四方流竄蹲踞成形狀不同的火成脈絡,歷歷刻繪記錄無以計數的年代歲月之消逝(相片 260, 270, 275)。
在山頂東逛西看之後,也打算徒步設法一去探探諸多的火山口之究竟 ,但一估行程委實太過長遠,最近的一處單程就得六哩之長,惶論去後回頭上坡跋踄之辛苦。若不先有準備打算露營過夜,實不可能往返。於是兩人唯有在岩途上瞎走一番,即準備打道回程。
回程至一觀 景點往下一覽,方驚覺山下白雲密布山腰,而且逐漸有遮掩下方約一千呎處之拜訪中心之勢。看了只覺稀奇幻妙難得,委實好看得緊。此刻尚不能理會所謂風雲嬗變,更且一點也不曉得其中的厲害。
等到一路隨著道路扭曲下山,漸墮入雲層後,方識得伸手不見五指是甚麼滋味。進入雲層之中,先還霧稀雲薄,謹慎地注意車子開得尚順。但已不大敢加速,我們車後緊隨著一籃色小卡車,看他似不受任何影響,我設法讓到稍邊,示意他超車,他竟唿哨而去,讓我驚訝不已,心想此人一定是本地居民,何以如此駕輕就熟,一點也不擔心對面來車。
再繼續下降,頃刻間雲霧猛然襲來濃得化不開,眼前白茫茫一片,什麼也看不見,嚇得我頓在當中,趑趄不前,生怕撞著來車,更怕打錯方向,駛向崖邊。但進退不得,不是辦法,更不能頓在路中,否則後面來車怎麼辦?只有謹慎慢慢推前,路當中雙黃線依稀約有一呎距離可照著緩慢推進,但雙黃線把握不準,跌撞踉蹌,老擔心駛向對車線去,後來發覺右側的白線反光情形較黃線稍佳,較易掌握路線,又較不易駛向對車道,於是盯緊那陸續延伸出現,能見度約一呎之白線緩緩推進。一路駛下來,沒完沒了,中心忐忑全無把握撐持得出去否?唯一盼望只祈禱最後終能撐著出得了山中雲霧層。
反正一分一秒地撐著要完蛋了,最後竟然終於出了雲霧。呵!我想會開車開得這麼辛苦,可能原因出在眼力是較前差了些。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yumo&aid=139427

 回應文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驚險~
2006/09/03 00:30

莫大哥,真的很驚險啊~~


莫大小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直惦 記著
2006/02/07 01:35
鴨鴨有來看否?
哈哈!不但給了一荐,還雪泥鴻爪地
不吝加以一讚
照片我放在相薄的 maui 欄內
號碼是指該欄內的編號

ceas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果真莫大是男滴…
2006/02/02 18:44

好棒的遊記,

莫大記載得如此詳細~只是不見相片(相片 012)、(相片 037)…

呵呵…這應該是書裡的註記~

謝謝你驗明正身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