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歡喜逗陣˙文化的獨立性
2009/07/12 17:45:14瀏覽622|回應0|推薦0

在捷運車廂內,羞怯怯的拍了牆壁上張貼的向陽老師的詩

捷運裡可以拍照嗎?我趕緊問博學多聞的Eric。因為他最近一年來,對謝大律師的節目非常著迷。

[可以呀!],他尖聲的回答,幾個車廂裡的人對他側目相看。

[但如果你是要做商業用途的話,就要事先提出申請。]他有模有樣的說明,旁邊有一位女士對他微笑,其實臺北人真的應該多微笑,至少車廂裡乘客稀落時氣氛不會太沉悶。

一邊讀一邊調整鏡頭角度;因為壓克力框會反光,再加上我不好意思大方的站起來正對著拍,結果還是無法拍到完整的畫面。

謹恭敬的將全詩抄錄於後:

心內一句話
講互暗暝聽
烏雲罩佇窗仔外
月娘藏入西爿山
睏起風來伴
曇花開 無形影

心內一句話
講互暗暝聽
溪水流過目珠墘
夜蟲啼叫耳溝邊
醒來雨水滴
相思栽 不應聲
 

《印刻文學生活誌》,57期,2008年5月1日,頁4。

音韻好美呀!若是無法用臺語來讀,那是多可惜的一件事呀!

臺文用字近來爭議頗多,這是拼音以外的一大難題。以往我非常心急,總是懷疑:如何統整各家用字?臺文寫作的用字,有辦法做到"書同文"嗎?

但近來大量閱讀臺語詩之後,我的擔心和憂慮心急,漸漸趨緩而釋懷了。

有共同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作後盾,臺文个使用者,根本毋免煩惱字个問題。

就用這首詩舉例來說明:

頭頂這首詩內底用个"講互暗暝聽",阮若是用作"講予暗暝聽"逐家同款可以理解。

擱親像"目珠"這樣的詞,我慣用"目睭"(bak-chiu),

前者讓人看得出瞳孔的神情,後者則著重在描繪眼睛的外型,但依然無損於基本的溝通。

再如末句的"相思栽",絕妙的雙關語,用華文來思維,她是栽種了相思,得不到回應;以臺文來解釋:栽chai同音,亦可解讀為華文的"";相思栽,相思在,相思知;一箭三鵰呀!這是臺語的廣博精深,常常是華文所不能及的。

推動臺文,也忌諱急功近利;目前,我不高度期盼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祂的普遍性,但我覺得有責任讓祂在許多人的潛意識裡,埋下種子,形成祂的獨立性。我們不必為了和華文刻意的區隔,而激進的使用臺羅,而應該利用語音和語法的優勢,讓人們慢慢的接受臺文的使用語法和語言邏輯,甚至建立對臺文敏銳的語感。

我永遠無法像高雄的洪家大哥那般流利的使用臺文寫博士論文;也可能無法像許多六七年級生用專業的臺羅和臺文相互幫襯寫臺語詩,甚至,聽到小J用高雄腔嗆我:要有使命感!我都是無地自容。

但我對自己的期許可以是:持續不斷的利用機會複習臺文,迎頭趕上!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vyjean&aid=3126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