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澳洲墨爾本 Melbourne (1)
2008/01/10 01:33:25瀏覽929|回應1|推薦4

(水彩畫作/Flinder街的老車站)

墨爾本是澳洲維多利亞省的首府,也是澳洲第二大城市。十九世紀的淘金熱潮為墨爾本帶來大批遠度重洋的愛爾蘭與中國夢想家,奠定墨爾本在澳洲的重要地位。由於是“正名”之故,很多人都忘了她又叫做『新金山』,是與美國西岸的『舊金山』相對應、曾是紅極一時的名字。

開始在這塊地域建城的,是一群由塔斯馬尼亞島(Tasmania)而來的企業家。英國人貝蒙在1835年駕著船駛入南太平洋的菲立浦港灣,延著一條寬闊的河流進入了一塊平原。在當時,他跟同行人說:「將來我要在這個流域蓋村莊。」。這條河就是墨爾本的生命之流 - 亞拉河(Yarra River)。1840s年,那塊地域被命名為Melbourne(墨爾本)。淘金熱潮大盛之期,墨爾本以30年的時間重新設計建築、花園等都市景觀,就是想建立成『不可思議的墨爾本』、『巴黎穿越地心另一端的城市』…,墨爾本就此成為美侖美奐的南澳都市。

很多的澳洲城市,一開始就是罪犯充軍的地方。墨爾本卻是因為西郊的巴拉瑞特(Ballarat)的金礦挖光後,致富的挖金人都遷到墨爾本落地生根,所以在這城市累積了雄厚資本。她是全澳洲最有歐洲風味的現代都市,同時集現代與典雅、歡樂與靜肅的瑰麗,也是金融中心,聚集了各大銀行、證券金融公司、保險公司的總部;也是一個工業重鎮,四大車廠的所在地。


亞拉河貫穿了墨爾本,其終年不乾涸的水量和豊沛的地下水源,使得一年難得下幾天雨的墨爾本,可以始終堅持著大自然的美,從十九世紀以來,不斷的廣設植物園、花園和莊園。澳洲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由大量的歐洲移民帶來栽植葡萄與釀酒的技術與經驗;當然,亞拉河谷(Yarra Valley)也成了盛產葡萄酒的地區,全區有將近60個酒莊。這些酒莊的存在,也讓墨爾本成了品嚐葡萄美酒與美食的城巿,在城裡處處都有風格獨特的各國餐廳。

葡萄藤枝雖移植自歐洲,但到達南半球的紅土澳洲,變成澳洲特有的味道,紅酒酒性較法國的強烈,白酒則比較淡。幾十年來,逐漸被接受了這就是澳洲酒的事實,價錢也比法國酒便宜許多。酒莊是迷你型的居多,只有夫婦兩人或加上孩子一起在經營的,從種葡萄到釀酒、賣酒一手包辦。人們很容易就能與主人一家人一起談論酒經,感受是十分特別。想想看,法國波爾多或勃艮地葡萄酒公司的老闆,有可能會站在路旁跟你談談葡萄酒經嗎?

在澳洲籠罩著保守氣氛體制時,墨爾本白人的保守觀念更是其中佼佼者,但隨著世界大戰而來的難民潮,由希臘、義大利、波蘭、斯洛伐尼亞、以至後期的越南、柬埔寨進入的大批移民,終於瓦解這個保守城市的防護罩,以更開闊的心胸迎接全球。

墨爾本除了以賽馬名聞遐邇外,其豐富的景觀、電車與林蔭大道交錯,精緻的維多利亞式建築物與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早已成為現今人們對墨爾本的印象。

澳洲墨爾本在1990年被總部設在華盛頓的國際人口行動組織(Population Action International)評為:『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這,我非常的同意。優美靜謐的公園綠地,一向是一個城市在生活品質的指標。無疑地,墨爾本全市有四分之一的土地是公園及綠地,在這方面的優越環境,足以讓它成為世界上最適合生活的城市。兩百年前規劃這座城市時,這些公園綠地是優先考慮的項目。亞拉河兩岸,都是大片綠地,有許多公園、花園和球場,堪稱是墨爾本都市之肺。

在墨爾本巿區有個對行人人權特別貼心的設施,在每個紅綠燈燈柱上都會有一個大按鈕,當行人想要過馬路時,按一下,很快就會轉成綠燈讓行人通過;也有X型的行人十字穿越區,四面的車輛都停止,行人愛怎麼穿十字路口就怎麼走;而且還會發出答答答的聲音,由慢到快,提醒行人:號誌燈快要轉成紅燈了。這個貼心的設計,我在紐西蘭的奧克蘭也有看到。後來,終於在信義區台北巿政府附近開始設立。基本上,歐美澳的駕駛人都很尊重行人,即使在沒有裝置號誌燈的路段,只要看到行人要過馬路,他們都會禮讓行人慢慢通過,絕不會按喇叭催促。

最近才在台灣炒得很火熱的ETC,2003年在墨爾本看到他們在使用了,非常好用,也許台灣的政商和官員都該去觀摩一下。知道為什麼嗎? 那是一個人性化的運作方式,詢問當地巴士司機,他們說的:就像是繳電話費一樣,一個月才結帳一次;老闆都嘛是收到帳單才去繳錢,用多少付多少,不用把錢押在儲值上(讓政府賺利息)。



註:原分作四篇,2006年4月28日刊載於本人在“無名”的網誌。今將之合併成兩篇。)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澳洲八日遊
2008/01/18 01:37
http://tw-buddha.com/forum2/index.php?showtopic=4346
懇請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