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原稱「台北病院」,建於明治三十年(1897年),最初為木造建築,是日據時代台灣第一座公立醫院。目前的建築完工於大正五年(1916年),以紅磚與鋼筋混泥土為主,為當時東亞最大的醫院之一。
這棟建築物的設計者為東京帝大畢業的近藤十郎。當時台灣總督府陸續引進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建築系畢業的年輕建築師, 如設計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台北水源地唧筒室(自來水博物館)的野村一郎;設計台中州廳、 台南地方法院、公賣局、台灣總督府(總統府)的森山松之助;設計台北高等法院、 台北公會堂(中山堂)的井手薰,都是出身於東京帝大。他們專精於歐洲當時流行的「歷史式樣」風格。
歐洲當時流行的建築風格,有一種「後文藝復興」的樣式,稱為「新古典主義」(Neo Classic), 又被稱為「矯飾主義」(Manneri sm),非常重視建築外觀的裝飾。而當時亦流行英國維多利亞鄉村風格, 喜用紅磚疊砌,日本的建築師亦深受這種風格的影響。台大醫院舊館是反映出這個時期建築美學的傑出作品。
台大醫院舊館樓高三層,以紅磚與洗石子相間砌成,入口門廊有四組希臘式柱頭,每兩根為一組, 左右兩側則是三根柱,最外側柱子為方柱,使轉角顯得穩重堅固。柱頭則有雙螺旋造形,加上成串的葡萄裝飾, 顯得典雅精緻。大門兩旁的窗台上面有繁複的勳章水泥飾紋。屋頂兩側有方形衛塔,中間為三角形山牆。
台大醫院的大廳空間極高敞,泛黃的磁磚,充滿暖意。二樓有的拱形迴廊,長條的窗戶則透進陽光, 大廳極為明亮。不過畢竟這裡是醫院,非觀光場所,人潮雖多,但往來多形色匆匆,或面有憂色。我拿著相機東拍西照, 處境有些尷尬。
台大醫學院舊館(市定古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東和禪寺
東和禪寺原為日本曹洞宗永平寺和總持寺兩大本山台北別院,自公元一九一O年日據時期在台北市東門町六十八番地建院以來,迄今已近百年,一九一四年增建『觀音禪堂』,一九一七年創設『私立台灣佛教中學林』,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台北別院為國民政府接收, 觀音禪堂易名為『東和禪寺』,一九九三年台北市政府拆除台北別院並規劃設立『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因此於一九九八年在台北縣石門鄉買地重建完成『曹洞宗台北別院』,登記在『財團法人台北市東和禪寺』名下,將是永久的紀念道場。
東和禪寺與曹洞宗台北別院係屬一家,於日據時代明治41年(公元1908年)三月,由日本曹洞宗來台佈教師大石堅童禪師,及大稻埕、艋舺地區、基隆月眉山靈泉寺等四眾共同籌募建寺基金,加上日本曹洞宗兩大本山宗務院資助,購置東門町六十八番地,共肆仟伍佰坪土地作為建寺之用,全部工程在公元1910年三月竣工,五月廿二日經台灣總督府認可定名「曹洞宗大本山台北別院」。
木造建築的台北別院於民國3年(公元1914年)遭暴風侵襲,寺院毀損,院長大石堅童禪師再次募款建寺,日本大本山宗務院援例補助,遂得修復別院,於民國12年(公元1923年)完成「近代和風式建築」之大殿,日據時代的台北別院為專供日人禮佛的寺院,重建台北別院時,另興建專供台籍人士禮佛的「觀音禪堂」,為閩南式建築,於民國6年(公元1917年)完工,即今東和禪寺大殿。
日式禪院裡的石燈籠
結合山門的鐘樓於民國19年(公元1930年)落成,屬鋼筋混凝土仿木造結構,底座外貼粗面石塊,仿日本桃山時代建築風格,二樓懸吊梵鐘,外有出挑廊道之平座欄杆,屋頂為單簷式歇山,鋪日式黑瓦,脊頭置鬼瓦,仿江戶時代建築風格,融合兩時期風格的「近代和風建築」被政府認定為三級古蹟。東和禪寺至今已逾百年,由歷代住持領眾盡心盡力興建與維修,殿宇依舊氣象萬新,繼續傳承曹洞宗默照禪法,弘法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