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11 01:15:58瀏覽2317|回應0|推薦2 | |||
「在小農市集,和消費者面對面與接觸,有助推廣我們的理念!」梨 我對小農市集一向感興趣,沒機會去台北的248農學市集,上個月第二次小農市集舉辦,耗了一上午,聽聽小農們談談耕作的辛苦,了解他們堅持的理念,看到每個小農穿著舊舊的工作服,黝黑卻健壯的臂膀,沒有裝扮但發亮的臉龐。我想,這才是人生! 「剛採下來的玉米,很甜哦!」「NG的高接梨,雖然醜但很安全的! 「一開始有此成果,很棒!」在梨山種水果的李寶蓮,就是「梨山女 不到小農市集一趟,還不知道原來宜蘭有這麼多堅持理念的小農,「 賴青松帶來黑糯米茶,楊獻文帶來酵素,陳貞秀的手工貝果很快就銷 248農學市集的楊儒門,最早推動小農市集,看著市集能在宜蘭舉辦 友善市集每月雙周的周末舉辦,羅東客人城就會採用友善市集的產品 這是來自阿寶的訊息
我在小農市集感受到生命力,也很驚訝有那麼多人投注在友善耕作,有年輕小農,也有阿嬤級的小農。我也為宜蘭感到驕傲,有這麼多人願為我們該敬畏的土地,付出友善的關懷。 假日上市場,就到小農市集吧! 參考網站 :寶蓮園(梨山女農阿寶) 吃當季 吃在地 友善消費新時尚 在宜蘭,一群以善待土地的信念從事耕作的小農,為了推廣友善耕作的概念及節能減碳的在地消費,共同成立了「友善耕作小農聯盟籌備會」,希望以在地化的行動帶動生產與消費者共同思考、關懷在地的農業生態與環境。 包括「女農討山誌」的作者阿寶、「穀東俱樂部」賴青松…等人所發起的「友善耕作小農聯盟」,對內以成員間聚會討論,建立經驗、技術、資訊的交流平台,也提供彼此互助學習的機會,對外則以社會教育為目標,尋求各方的合作管道,以達理念的推廣及在地行銷的可能。雖然目前尚在籌備會階段,但已有幾個行動方案開始進行,從行動中學習,也是小農務實的原則之一。除了下學期將在宜蘭社大正式開課推廣,也擬在羅東林管處文化創意園區開辦小農市集。此外就是六月份開始與鄉村美食〈客人城〉合作推出的「友善餐計畫」。 小農與餐廳 聯手推友善 靠近羅東運動公園的田園餐廳〈客人城〉是小農們第一個爭取到的合作對象。六月起,〈客人城〉將每月的雙週週末訂為「友善餐日」,使用在地小農生產的新鮮食材做餐。這一天,來店的客人,將不只吃到美味與健康,更實踐對環境的友善、對小農的支持。 無農藥無化肥、維持生物多樣性的耕作方式,承諾著對土地的守護,是小農對環境的友善。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最近,不但提高食材的新鮮度也減少冷藏運送的能源消耗與碳足跡,是對地球的友善;以公平買賣的原則直接向小農購買農產品,是對小農的友善;將消費者的支持回饋給更多守護土地的耕耘者,則是〈客人城〉對來客更大的友善。 為了讓消費者和生產者有機會面對面,友善餐日同時推出小農市集和〈小農游藝團〉鼓藝表演,日期:6/13 6/27 7/11 7/25 小農市集10:30~14:30,鼓藝表演11:00,14:00各有一場。沒有在這裡用餐的朋友也歡迎來逛市集。 〈客人城〉地址:羅東鎮北城街219巷53號 http://guestcity.hotweb.com.tw/ 用餐採預約方式,歡迎電話洽詢:03-9613613 環保、藝文為職志 陳國章營造友善〈客人城〉 〈客人城〉從建築、陳設,到做餐風格,甚至餐廳播放的音樂,都透著濃濃的鄉土味,老闆陳國章更是從骨子裡戀土的人。餐廳的所在就是他從小和玩伴玩騎馬打仗的地方。曾在異鄉奮鬥多年,最後因母親病重乏人照顧而回鄉,雖然承接了父親留下的六分水田,放棄外地事業返鄉,面臨的還是農村凋敝生計無著!然而陳國章從學習園藝造景、經營茶藝館到賣簡餐,不斷嘗試,一路走來,唯一不曾改變的是喜愛人文藝術的情懷,總在「正業」之餘投注全副心力,將營業的空間也當作開設藝文課程的教室,延師授課。捏陶、玩石、書法、二胡…一一陶養社區朋友的藝文氣息,也薰染自己的性情,漸漸將營生的事業與人生境界的追求合而為一。自稱經營餐廳原是迫於謀生、最不情願的工作,到如今,因為鍥而不捨將種種藝術與人文的追求,體現在餐廳的整體經營中,終於讓他愛上這份工作,而且心滿意足。 經營十年的〈客人城〉曾一度毀於祝融,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今的〈客人城〉由陳國章自行設計,親自監工,甚至搬出自己的十八般武藝,作部份的DIY,為的是將從小眷戀的鄉居生活,一一喚回眼前。八萬塊紅磚,二年工程,砌出記憶中的紅磚屋;難忘兒時灶間炊煙飄渺的記憶,大門邊就是一副復古大灶,那可不是擺飾, 而是貨真價實,日日升火的炊煮設備,年節還推出「手推石磨做粿」的體驗。種種經營與用心,與其說是為了吸引客人拼商機,毋寧說是主人忍不住抒發的懷舊情結。 開放空間是〈客人城〉讓人身心舒緩的另一原因。不經意逛到後院,會被主人自稱的「幸福田園」解下甲冑。一畦畦主人親手栽種的鮮蔬,讓盤中的幸福滋味更增深度,因為幸福的來處有了具體的想像依憑。但主人自豪的不是這個!他指著園邊一列廚餘堆肥桶驕傲的說:「我自己處理所有的廚餘,讓它們再回到我的菜園,做最好的循環。」 這樣的性格,注定〈客人城〉很難成為人滿為患的食堂;也是這樣的性情,讓生計與理想可以找到美好的平衡點,讓〈客人城〉與「友善小農」的合作成為可能。自嘲生意一直做不好的陳國章其實清楚自己的追求:「我曾經在人生路上徘徊,問自己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當我明白告訴自己,就是要做一個環保與人文的推動者時,那是我內心最滿足的時刻!」 這也是為什麼〈客人城〉已經有了自己的幸福農園,卻還是一聽到小農的「友善餐計畫」就立刻拋磚引玉的原因。雖然「友善餐計畫」因為成本較高,且小農本身的組織與產銷供貨都尚未穩定,現階段只推出每月兩天「友善餐日」作為嘗試,但喚起社會大眾關懷環境,愛惜鄉土,支持在地小農的努力,就將從這小小的起步開始。
|
|||
( 在地生活|基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