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路衛兵:漢朝時買個“官”需花多少人民幣?
2009/07/31 14:00:06瀏覽2538|回應3|推薦9

 賣官鬻爵在中國古代並不算是什麼新鮮事。然而作為一國之君,整天聲色犬馬,吃喝玩樂,將國庫揮霍一空了,卻不例行節儉以渡難關,而是另闢蹊徑,把官職當做商品一樣,明碼標價,公開出售,還像買賣東西一樣的討價還價,這樣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就算是空前絕後的了。這些便是東漢靈帝劉宏的“傑作”。

 

  中國的賣官鬻爵始于秦始皇,據《史記》記載,西元前243年發生蝗災,於是發佈命令,准許百姓交夠千石粟米,便可進爵位一級。《史記•秦始皇紀》記載:“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百姓納粟千石,拜爵一級”。漢代的賣官鬻爵始于惠帝六年即西元前189年,《漢書》記載:“令民得賣爵”。到了西元前180年漢文帝時,由於邊塞缺糧,便採納晁錯的建議,以爵換粟,充實邊塞,此事見於《漢書•食貨志》:“文帝從錯之言,令民入粟于邊,六百石,爵上造;增至四千石,為五大夫;萬二千石,為大庶長”。東漢桓帝劉志(也就是劉宏的上任)也曾賣關內侯、虎賁郎、羽林郎、五大夫等幾百個官爵,用來填補國庫的空虛,《後漢書》記載:“賣關內侯、虎賁、羽林、緹騎營士、五大夫錢各有差”。不過還都是些級別偏低的小官。

 

  到了劉宏時,就把賣官鬻爵一事發揮到了極致。他把本就疲敝的國庫吃光造淨後,開始公開出售官職,他別出心裁的設置了一個官吏交易所,以官的大小和任職地的好壞確定官價的高低,小到地方官,大到三公九卿等要職一律明碼標價,公開出售,如競爭激烈,則投標競價,價高者得。

 

  官位的標價是以官吏的年俸計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標價是二千萬錢,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標價是四百萬錢,也就是說官位的價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萬倍。那麼年兩千石的官是多大的官呢?在我國古代的官吏,按級別不同,從朝廷領取的錢或物,稱為“官俸”或稱為“俸祿”,也就是工資。各朝代各時期發給的“俸祿”也不一致,或發銀兩或給土地或給實物如鹽、帛、絲等,但發的最多的還是米或穀等糧食,林甘泉主編的《中國經濟通史•秦漢經濟史》中考證,漢代1=27市斤粟,二千石就是5萬多斤糧食。當時的州牧是兩千石的俸祿,漢時全國分13個州部,州牧是一州最高行政長官,郡守也是兩千石待遇,郡以下設縣,萬戶以上的設縣令,萬戶以下的設縣長,都是一縣的最高長官。縣令享受六百石至一千石不等,縣長是三百石至五百石不等。由此看來,在當時就是做個縣長也得花上三五百萬錢。

 

  那麼這三五百萬錢的概念又是多少呢?

  東漢的“錢”依舊沿用的漢武帝時的“五銖錢”,此錢徑2.5釐米,重五銖,約3.5左右,古代的銅價是比較貴的,因此銅錢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據《漢書》記載,當時的米價,每石20文至80文錢不等,又1=27市斤粟,那麼平均下來一文錢大概能買半斤米。按現在的米價,若折合成人民幣,大約2文錢可換1元人民幣。由此可見在當時經濟尚不發達的條件下,這官賣的也夠貴的。當然如果擱現在,那點錢可能就不叫什麼了,畢竟現在的經濟非古時可比。 

 

  由於官價太高,因此到後來這買賣也不好做了,官價開始有些縮水。《後漢書》中記載了個崔烈買官的故事很有意思,崔烈花了500萬錢買了個司徒(三公之一),“入錢五百萬,得為司”。冊封這天,靈帝親臨殿前,望著崔烈春風得意的樣子,突然覺得這官賣的太便宜了,於是滿懷惋惜地對隨從親信說:“悔不少靳,可至千萬”,就是說咱賣虧了,讓他出一千萬這老小子也得出,親信回答說,他能出五百萬,已經很不錯了,像崔公這樣的名士,是不肯輕易買官的,是我從中做了不少的工作。“崔公冀州名士,豈肯買官?賴我得是,反不知姝邪”。事後,崔烈問他兒子外面什麼反應,他兒子對他說,外面的人都在議論你這個官有銅臭味。“論者嫌其銅臭”,“銅臭”一詞就是從這兒來的。

 

  在路衛兵看來,那些不惜血本重金買官的人,心裏頭絕對不會去想什麼為政清廉,造福一方。他們為了撈回本錢,只能是變本加厲的去搜刮、盤剝百姓,不擇手段的榨取更多的金錢,去買更大的官做。這樣的社會現實讓當時的一些忠臣良吏很是失望,《後漢書》說“天下忠篤之士怨望”。然而靈帝荒淫無道,朝中宦官弄權,上行下效,全國一片浮糜腐朽之風。在這種情況下,倒楣的只能是老百姓,再加上漢靈帝為政期間,全國又多發地震、水旱蝗災、流行病疫,一時間民不聊生,只得揭竿而起了。(文/路衛兵)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3183269

 回應文章

閒雜人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所以諸葛亮的出師表,就講了!
2009/08/02 14:04

---"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漢朝末年,不只有十常侍貪瀆亂政,還是買員的商賈之徒,忙著撈錢回本!有這些害蟲啃蝕根基,大樹想不倒也難!

---現在是民主時代,當然不能用漢朝的方法!於是總統府那些幫人,就發明顧問和資政這玩意,換個法子欺騙!按照財閥金主給予政治獻金之多寡,特贈名位,昭示殊榮!有貪瀆賄賂官司的,賜免死金牌,使其招搖過市.想要實質獲利的財閥,上達天聽,扭轉政府的政策,圖利財閥,讓他們的親信,進入政策的核心,徹底控制議案的走向!買官的從中回本,累積巨額財富!

---當然...外人乍看政策都莫名其妙,如同天外飛來一筆!但是什麼事沒做,國債郤反而倍增?是何道理...現在明白了吧!總統選舉要錢,就如同皇帝要享受一樣!都是因為私人欲求而產生!清廉改革?每次看到這..就覺得好笑!


子胖先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錯!
2009/08/02 13:04
.....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標價是二千萬錢,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標價是四百萬錢,也就是說官位的價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萬倍....
"官位的價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萬倍" 這個說法有錯,除非一石米只值一錢才成立,兒這件事很不可能。且您文中也引文 "據《漢書》記載,當時的米價,每石20文至80文錢不等..."。 可確知一萬倍云云太過草率。

反共台灣人不敢面對共產主義中國的強大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真是十足腦殘!在台灣別說官員是買來的,連將軍都是用錢買來的,你在台灣網站上要談論買官價碼直接用「新台幣」即可
2009/08/02 12:17

真是十足腦殘!在台灣別說官員是買來的,連將軍都是用錢買來的,你在台灣網站上要談論買官價碼直接用「新台幣」即可